最傲娇的五个城市,都低头了!

最傲娇的五个城市,都低头了!
2023年03月14日 19:28 楼市参考

中国城市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微妙的新变化。

人口落户门槛最傲娇的五个城市,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和杭州,都慢慢开始低头了。

01

先看杭州。

3月13日,杭州放大招,拟进一步放开学历落户,大专学历可先落户后就业,可以用“重磅”形容这次调整。

2021年,杭州才取消了大专落户政策,仅仅过了两年,就又降低了落户门槛、恢复了大专可落户政策。

此外,杭州还要放开技能人才落户,放开投靠落户,放开县域落户政策,三个县落户0门槛。

这样的政策导向,已不是抢人那么简单。

再看香港。

3月6日,“内地9大名校毕业后直接落户香港”的新闻冲上热搜。

清北+华五(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华科大+中山大学的九校毕业生,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最快4周就可获得香港身份,获批者在6个月内就可以入港工作或创业。

香港特区政府还放宽了三种主流获取香港身份的方式:

香港优才计划,1月1日,正式取消了配额限制,为期2年;

香港高才通计划,从2022年12月28日起,正式接受世界各地人才申请;

香港专才计划,无配额限制,亦不限行业。

深圳。

2月8日,《深圳市积分入户办法》发布,已经暂停了近3年的积分入户在深圳重启了。

2021年5月,深圳市发改委发布《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取消目前35岁以内全日制大专毕业生直接入户的政策。

但该规定迄今为止仍未最后“落槌”,加上积分入户重启,深圳对人口的高冷姿态事实上已经发生了转变。

至于京沪,二者从2015年前后开始“做减法”,控制人口。

作为人口超2000多万的城市,北京和上海每年都新增大量的退休人口,如果放弃吸虹功能,没有足够的增量人口和人才补充进来的话,城市很快就会衰老。

北京实施缩量发展后,财政压力马上显现,一度出现了人大代表建议“中央财政支持”的局面。

2015年,上海的常住人口2415.27万,比2014年末减少了10.41万人,这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上海的常住人口总数首次出现减少。

2019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

因此,最近两三年来,京沪也加大抢人才的力度,其方向都是“掐尖”,偏爱高学历的人才。

2021年,北京曾放宽了人才引进的年龄上限和对象范围并明确清北等7所高校本科及以上、“双一流”建设学科硕士不占用落户指标。

从2019年开始,上海逐步降低了落户门槛。

第一个突破口是,允许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直接落户上海;2020年,又把这个政策推广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

2022年6月,上海出台了囊括所有在沪双一流高校(15所)和全国“建设世界一流高校”的政策。

上海还把五大新城的功能、定位全面提升,定位为综合性节点城市,上海都市圈第一圈层,大幅调升了五大新城人口规划的规模上限。

02

事实上,任何一个中心城市,都是靠吐故纳新来维持超强竞争地位的,必须面向全国、或者周边数省“抽血”。

如果一个城市拒绝“抽血”,一定会被时代抛弃。

最典型的案例是香港。

作为一个超级都市,每年仅需要正常更替的人才,就非常庞大。如果不能每年引入20到30万高级人才,竞争力将很快下降。

香港近年来面向内地有限的“单程证”(其实就是移民)名额,大半给了中下阶层在内地的配偶和子女,吸纳内地精英的数量非常有限。

2020至2022年,香港人口连续三年负增长,累计流失人口18.73万人。

这导致香港的经济总量和创新能力迅速落后于深圳,深圳在过去10年,就几乎新增了一个香港的总人口。

再看杭州。

2019年末,杭州的常住人口总量超过1000万人,达到1036万人,正式成为一座常住人口千万级别的特大城市。

从流入杭州人口的绝对数看,2015年到2022年,杭州常住人口增量分别是12.6万、17万、28万、33.8万、55.4万、157.6万、23.9、17.2万, 已明显进入了回落区间,且回落幅度还不小。

2020年杭州的户籍人口才突破800万,2020年,杭州的城区人口874万,规模较小。

杭州瞄准一线城市向超大城市发展跨越,城区人口必须增加至1000万以上,相应的户籍人口至少要增加150万以上。

因此,杭州优先在城镇化率较低的三个县市(桐庐、建德、淳安)实行0门槛落户,先让户籍人口涨起来再说。

北上深三城2022年的人口数据尚未出炉,先看过往数据。

2010-2020这十年,深圳是人口增长最好的城市,增量和增幅均位居第一。

十年间,深圳常住人口新增713.65万,增幅68.47%;

杭州新增323.56万,增幅37.19%;

北京新增228.07万,增幅11.63%;

上海新增185.17万,增幅8.04%。

但2021年这一年,除了杭州(增加了23.9万),北上深的人口增长情况均不乐观。

北京常住人口数量减少0.4万,上海常住人口仅增长1.07万,2021年深圳常住人口只增长了4.78万人。

可以想见,前两年京沪若没有采取抢人才措施,其人口增量估计会更少。

所以,2023年,各地千方百计想办法抢人才,争夺人口,就不足为奇了。

03

新一轮人才大战,人口大战已经打响。

一座城市要想继续成长,首先需要吸虹优质人才。

这里的人才,不单指塔尖人才,还需要塔腰和塔基人才,这样才符合长远之计。

其次还需要资金、技术和产能,对城市进行浇灌更新。

可以看到,优质资源、增量人口、增量资金将加速向“头部”城市及都市圈集中。

马太效应加剧,对不动产的分化作用也将加剧。

总的来讲,有持续人口流入的、高级别城市的优质不动产,是长线抗通胀的最佳工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