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表态:只爱上海!

马斯克表态:只爱上海!
2022年05月11日 21:48 博闻财经

吊足一众城市的胃口后,马斯克终于官宣,“只爱上海”。

5月11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举办的一场线上对话中,马斯克谈到,从长期来看,中国预计将占到特斯拉市场规模总量的30%左右。

同时,马斯克表示特斯拉短期内不会在中国开设新的工厂,而是会扩大上海工厂的规模。

这意味着,与特斯拉第二工厂项目传绯闻的数十个城市,愿望落空。

01

1953年,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在长春成立,打响了新中国造车的“第一枪”。

1957年,全国上下号召自主生产,各地吹响了生产汽车的号角,重庆长安汽车研发生产的“长江牌”46型越野吉普车成为了新中国诞生的第一辆吉普车。

现如今,新能源浪潮来袭,新造车运动进入2.0时代,各大城市都在积极“打新”,寻找下一个特斯拉。

要知道,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符合“双碳”发展趋势,还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拉动当地就业、税收和GDP增长。

因此,今年1月,马斯克宣布要建全球第五座超级工厂时,惹得不少城市浮想联翩,纷纷抛出橄榄枝。

比如,今年湖北政协多名委员就曾联名提案“推动特斯拉二号工厂落户武汉城市圈”,为争夺特斯拉之战添了一把火。

汽车年产值超1000亿的郑州,也非常积极,按照设想,特斯拉若是落户郑州,那么上海第一工厂可以专注于海外市场,郑州则专注于国内市场。

在广东省,特斯拉落户广州南沙的呼声也很高。2018年,广州南沙区制定了吸引特斯拉的“T计划”,不过最后计划落空。

一直把流量玩得明明白白的马斯克,眼看各大城市争得不可开交,也没有出面表态,只派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在微博上回复“传闻不实”简单了事。

这估计是特斯拉传统套路,在落户上海临港前,马斯克曾派遣他的中国高管们走遍大江南北。

2017年6月,特斯拉和上海市政府签约现场的照片已经流出,特斯拉官方仍采用“和上海市政府讨论在沪建厂的可能性”的口径来糊弄媒体。

最后,临港开出的条件非常优惠,包括土地优惠、税收优惠等,对特斯拉而言,最终实现了成本最低化和利益最大化。

从物流海运便利性来看,无论汽车厂商的定位是出口还是国内市场,上海都是最佳选择。

此外,从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来看,上海所在的长三角地区也是生产智能电动汽车的最佳地。

就产业链配套而言,特斯拉的上下游供应商,基本都位于长三角城市。

02

除了上海,我国其他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如何?

据《2021中国新能源汽车城市发展报告》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重庆、南京、合肥、武汉等十个城市,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排名靠前。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我国汽车产业形成了长春、武汉、重庆、北京、上海、广州六大产业基地。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转型中仍处于领先地位。

特别是上海,产业基础雄厚、供应链体系完善,培育出具有代表性的新能源车企,包括特斯拉中国,上汽旗下的智己、R等品牌,还参与了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的融资。

北京的北汽新能源,起步早,曾得过多次销冠,但是渐渐陷入发展困境。目前北京也积极引入造车新势力,今年先后引进了理想汽车工厂和小米汽车。

广州传统车企广汽旗下的广汽埃安近几年发展较快,还有小鹏汽车和一些地产跨界汽车项目。

四大一线城市深圳,虽不是传统汽车产业基地,但后发制人,拥有创业30年的比亚迪,目前比亚迪已是当下最热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销量喜人。

相对而言,长春、武汉、重庆三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一轮投资中表现相对没那么亮眼。

对内,当地传统车企面临转型压力。对外,没有引入造车新势力等新鲜血液,活力不足。

还有一批二线和三线城市,借助新能源汽车的东风,实现了弯道超车。

比较典型的包括合肥、南京,成都和杭州,这些新一线以及二线城市,在汽车圈的地位虽然不如长春、武汉等汽车老城,但具有互联网优势,吸引了很多智能汽车企业入驻。

目前虽然总量规模偏小,龙头企业优势不足,不过整体处于成长状态。

还有广西的柳州,虽然是一个三线小城市,但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化道路。

目前柳州每100辆出行车辆中,就有32辆是新能源汽车。

柳州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排行第一,离不开柳州政企联动推广的模式创新,也离不开上汽通用五菱和五菱宏光MINIEV的功劳。

03

从使用角度看,不管是新能源汽车乘用车销量,还是新能源汽车乘用车渗透率,排名靠前的基本是一线城市和汽车限购城市,而且南方城市居多。

原因是,新能源车业务发展较好的企业,其总部所在的城市,新能源汽车往往卖得较好。

而限购城市比如北京、深圳等,限燃油车、不限新能源车的措施,有助于新能源市场份额提升。

相比北方城市,南方城市驾驶新能源车在冬季续航方面的表现更好,所以,南方城市的新能源车销量普遍好于北方城市。

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新能源车销量最高的10个城市,单个城市的新能源车销量都超过2万辆,渗透率全部超过20%,最低的重庆是20.99%,最高的深圳是47.05%。

拥有特斯拉的上海和拥有比亚迪的深圳位列第一第二,杭州和成都,超过广州和北京,分别位居第三和第四,说明这两个城市的新能源车产业在快速成长。

此外,苏州、郑州和佛山的表现也不错,开始主动融入新一轮汽车产业链的发展中。

截至2021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5亿辆,其中汽车3.02亿辆。

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60%,与上年相比增长59.25%。

今年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29.9万辆,同比上涨44.6%,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广阔,发展势头依然强劲。

而未来有希望分得新能源汽车发展机会的城市,以四大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为主,外加部分二线和典型三线城市如柳州。

留给其他城市的机会不多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