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了,释放5000亿长期资金!

降准了,释放5000亿长期资金!
2022年11月25日 19:48 博闻财经

原创 刘晓博

降准啦!

今天(11月25日)傍晚,央行宣布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0.25个百分点,向市场释放5000亿长期资金。

按照当前的货币乘数,最多可衍生出接近4万亿的广义货币M2。此次降准前,中国的货币乘数大约为7.85,降准之后可能会破8。

所谓货币乘数,就是1块钱存入银行之后,最多可以衍生出多少钱。因为银行可以把你的存款贷出去,借款人可以再存入银行,循环往复。

11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发出了降准信号。48小时之后,降准便公布了。此次降准,将在12月5日执行。

根据央行公告:定于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8%。

另据央行答记者问,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

央行还透露: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56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

跟往常降准或者降息时一样,央行再次强调,这不意味着大水漫灌。目的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等。

11月23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传递出降准信号后,我曾在文章里说,下一步观察的重点是:1、是全面降准,还是部分降准;2、是0.5个百分点,还是0.25个百分点。

在历史上,央行一次正常的准备金率调整,一般是0.5个百分点。0.25个百分点,只能算“半次降准”。所以,今天宣布的是一次“半次、准全面降准”。

为什么说“准全面”?因为此次降准“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也就是中小金融机构。

央行降准力度,为什么只有正常降准的一半?

或者说,此次降准力度为何不强?原因大概有三个:

第一,中国当前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不算高了,继续降准空间本来就不大。降准太多,或者存款准备金率太低,会增加潜在金融风险。

第二,当前市场缺的不是钱,而是信心。放水再多,如果企业和个人都不愿意投资或者扩大再生产,也不会衍生出更多的广义货币M2。

第三,国家不希望钱太多,在金融体系里空转,不能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反而酝酿资产泡沫。

央行在降息上也是如此。

历史上的标准降息,曾经每次0.27个百分点,后来是0.25个百分点,或者说27个基点、25个基点。近年来的降息,往往出现5个基点、10个基点、15个基点的情况。

我曾打比方说,这类似于“一个馒头掰几瓣”,一次利好分几次宣布。

展望未来,春节之前可能还会有一次降息,大概率也是只降息5到15个基点。我的预判是,1年期降息5个基点,5年期降息10个或者15个基点,大概会这样搞。

至于降准,未来或许还会有一次0.25个百分点的降准,然后存款准备金率基本上就见底了。

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不算高了。表面上看,降准之后是7.8%,比发达国家3%到4%的准备金率要低很多。

但事实上,从防范金融风险角度看准备金率,需要把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也考虑进来。所谓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存放在央行的、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要求的那部分钱的比率。

商业银行为了方便跟央行交易(比如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甚至为了获取收益(钱放在央行有收益,风险几乎为零),会主动把一笔钱放在央行处,甚至赶都赶不走,这就是超额存款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如果放在一起观察,则目前中国跟欧美日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是法定准备金率偏低,超存率偏高,我们是反过来。

银行都是高杠杆运行的,钱都是借来(储户)的,一般来说银行有8块钱自有资金,就会做100块钱的生意,这个杠杆率远远超过房地产商。为了防范银行风险,必须有一笔准备金放在央行。

从防范风险角度看,中国未来继续降准空间不大了。

我个人猜测,中国央行未来会基本上放弃使用存款准备金率的工具。发达国家目前就是这样做的,比如你什么时候听到美联储降准,或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他们基本上不再使用这个工具。

只有当存款准备金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观察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是“扩张”还是“收缩”才有意义。

此次降准,意味着冻结在央行的商业银行的存款减少了,所以这个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就表现为“缩表”。很多人不懂这一点,往往咋呼为何经济偏冷央行还要“缩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