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事件,带来十大影响

硅谷银行事件,带来十大影响
2023年03月14日 15:16 博闻财经

原创 刘晓博

虽然美国财政部、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联手放大招,兜底了已破产的硅谷银行,保证储户可以全部拿回存款,但硅谷银行事件及其冲击波,仍在全球扩散。

昨夜今晨,先是欧洲股市大跌,然后是美国银行股板块重挫,跌得最惨的是地区性银行。

比如:第一共和银行跌61.83%,阿莱恩斯西部银行跌47.06%,夏威夷银行跌18.35%。

这也拖累了全国性银行和理财机构,比如:嘉信理财跌11.57%,花旗跌7.45%,富国银行跌7.13%,美国银行跌5.81%,瑞信跌4.51%,高盛跌3.71%,摩根士丹利跌2.29%,摩根大通跌1.80%。

储户挤兑也出现了:在硅谷银行多个网站外客户排起了长龙,甚至有人带着拉杆箱来取款,还有储户早上五点半就到银行门口排队了。

这告诉我们:当危机发生的时候,发达国家居民的挤兑跟第三世界国家没有什么区别。

那么,这场由美联储快速加息、缩表引发的资金大退潮,以及由此引发的中小银行危机,将带来哪些影响,是否会引发全球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复苏,对中国楼市、股市又将产生哪些影响?

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1、硅谷银行、签名银行、银门银行等中小银行的危机,最终引发美国新一轮金融风暴的几率不太高。

主要原因是:美国监管当局此次出手比较快,没有像2008年放任雷曼兄弟破产一样,延误时机。有了这个良好开端,未来在风险不断演进中,相信仍然会这样做。另外,出事的几家银行都不是“系统重要性银行”,而且营业模式、客户结构比较特殊。昨夜今晨的银行股大跌,带有“释放恐慌情绪”的性质。

2、硅谷银行事件,会让美联储2023年加息变得更加谨慎,年内降息几率上升。

美国通胀率已经从9.1%下降到了6.4%。过去1年快速加息、缩表的叠加效应开始出现,2023年加息空间将因为硅谷银行事件而变小,或许未来只有1次25个基点的加息了。

美联储最新一次议息会议的结果,将在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宣布,已经有人预测不会加息了。如果加,也应该只有25个基点。

美联储在过去1年多时间里,两次犯错。先是低估通胀,启动加息比较晚;后来是加息、缩表太猛,对政策叠加效应考虑不充分。

此外,根据近期利率掉期预计,美联储可能在年底前降息50个基点。

3、硅谷银行事件,彻底结束了这一轮“强美元周期”。

因为加息空间变小了,所以美元指数最近出现了显著下跌,美元对日元、对欧元的汇率,也出现了一波贬值。人民币汇率也出现反弹。

从2022年3月开始的强势美元时代,终结了。

4、硅谷银行事件,为大宗商品、黄金、加密货币等的反弹创造了条件。

无论是大宗商品、黄金还是加密货币,都主要是以美元标价的,美元弱了,这些资产的价格就会反弹。

5、硅谷银行事件,还预示着2023年全球经济不会好,需求会持续低迷到年底。这给中国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霾。

6、由于外需低迷,而中国又希望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所以今年中国的出口增长难度较大,2023年经济将主要仰仗内需。

7、城镇化(主要是买房),是中国当前最大的内需。2023年经济复苏,主要靠大基建和房地产。但三年疫情,让一些家庭消耗了储蓄,买房能力下降。再加上今年既定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略弱于去年,所以楼市出现全面的V型反弹,概率不大。

8、硅谷银行事件,以及当前中国的CPI(同比上涨1%)和PPI(同比下跌1.4%)状况,给货币政策加码、财政政策加码,都预留了空间。既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或许会有新的变化。

9、硅谷银行事件后,美国必定收紧对银行业的监管,这种“收紧—放松”跟经济周期密切相关。而中国,也会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管控。

中国的中小型银行也存在金融风险。央行行长易纲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过去三年,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数量从600多家降到了300多家。由于中国的金融体制跟西方不同,发生硅谷银行事件的概率不高,上市银行普遍风险不大。

10、硅谷银行事件,会强化中国的“通缩预期”吗?短期内会,很多人会因此“捂紧钱包”。但国家政策一定是“逆预期调控”,避免“通缩预期”变成“真正的通缩”。

建议大家关注“社会融资存量同比增速”,这个数据比M2的同比增速更真实有效。当前的M2同比增速达到了12.9%,创7年新高,感觉钱多了很多;但社会融资存量同比增速,刚刚从底部反弹,仍然没有摆脱底部。什么时候社会融资存量同比增速重返11%以上,甚至到13%,市场才会显著回暖。

仍然坚持原来的判断:对于没有内幕消息、资金优势的投资者来说,有持续人口流入的、高级别城市的优质不动产,是长线抗通胀的最佳工具。它的逻辑比较透明,可以避免你被人割韭菜。

未来投资不动产,要做长线准备,不用在乎2到3年的涨跌。只要选对了城市、片区和具体盘,时间永远站在你这边。与其在股市的大风大浪中眩晕、呕吐、焦虑,不如在优质不动产上躺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