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将有大动作!

京津冀,将有大动作!
2023年05月18日 17:32 博闻财经

原创 刘博团队

近日,领导以罕见的阵容在雄安、在河北考察,实地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并作出最新部署。

于是,一个新的重要定位诞生了——让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5月12日考察点示意图

至此,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京津冀“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三大城市群各自拥有了自己的新定位。

这就意味着,土地面积21.6万平方公里,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的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迎来了新一轮大利好。

01

从新华社通稿《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来看,接下来,京津冀地区重点推进工作包括:

继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接续谋划第二批启动疏解的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

要加快推进第二批北京市属行政企事业单位迁入副中心,腾出的空间主要用于加强对首都核心功能的服务保障。

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把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推动京津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同河北共享,推进医联体建设,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

把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结合起来,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河北要从不同方向打造联通京津的经济廊道,北京、天津要持续深化对河北的帮扶,带动河北有条件的地区更好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

2017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出炉,北京成为全国首个进入减量发展的城市。

首都的战略定位被精炼为四个: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疏解非首都功能,也成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

2014年以来,北京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约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

8家央企总部迁出北京并在京外落户建设,首批4所疏解高校、2家疏解医院确定选址。

2019年以来,北京市级机关1.7万人迁到副中心办公,雄安新区,央企在新区设立各类机构140多家。

接下来,经济和政治资源最雄厚的北京,继续把第二批央企总部搬去雄安,再把一批市属行政单位搬去通州,这对雄安和通州及北三县来说,是一个发展利好;

而教育和医疗资源丰富的北京和天津,将部分学校师资以及医疗养老资源向河北倾斜,河北环京圈层获得利好;

在产业方面,三地要发挥优势,北京做科创,天津搞制造,河北做好外溢资源承接;

在交通上,促进京津冀路网互联互通,方便人流、物流集散是大方向。

通过一番操作,最终要解决“北京吃不了、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的区域发展不均衡、不协调问题。

02

过去几年,坊间有“京津冀东北化”的议论。

比如天津常住人口从2016年的1443万人,降到2022年的1363万人,六年间减少80万人。

2022年末,河北全省常住总人口742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8万人,2021年已经减少了16万人,2年合计减少人口44万。

2022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184.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3万人,2021年北京减少了0.4万人,2年合计减少4.7万人

不止如此,2012-2019年,北方经济占全国比重从42.9%快速下降至35.4%,南北经济总量差距从14个百分点迅速扩大至29个百分点。

人口外流和南北经济差距明显拉大,京津冀发展亟须破题。

事实上,京津冀根本不缺资源,国家政策集中、央国企、学校和医疗资源扎堆,金融资本更是发达,欠缺的只是资源相互融通。

而最新京津冀协同发展目标,就是人为地打破行政藩篱,让高端产业和低端产业形成双轮驱动,互补发展;

同时让优质资源在北三县等环京区域落地生根,给北漂一族更好的福利,真正留住人才。

03

当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迎来新篇章,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都在各自的闭门会议上提出新举措。

北京:

积极服务支持第二批启动疏解的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向雄安新区转移。

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促进北京空港、陆港与天津港联动发展。

唱好京津“双城记”,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升科技创新增长引擎能力。

持续深化对河北的帮扶。

雄安:

全力做好首批疏解央企总部承接落地,推动一批符合雄安新区功能定位的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地。

目前,已有140多家央企机构注册在雄安新区。

2023年,雄安新区将推动4家央企总部、4所高校、2所医院加快建设,争取30家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新区。

加快空天信息、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生物技术等高端高新产业集群发展,推动疏解和产业深度融合、资源和要素充分涌流。

天津:

将充分发挥天津西站作为‘轨道上的京津冀’核心节点、中心城区综合配套和棚改释放土地空间三大优势,尤其是津兴城际铁路年内开通的有利契机,高标准谋划和推进‘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

围绕升级打造通武廊‘小京津冀’改革试验示范区,深化产业分工协同协作(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人称“通武廊”金三角)。

河北:

积极吸引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适时承接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的疏解转移。

加快北京科技成果到河北孵化转化产业化步伐,携手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积极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扎实推动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优化黄骅港、秦皇岛港、唐山港功能布局,打造全国对外开放高地。

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制定支持石家庄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石家庄市教育局与北京、天津开展的教育重点合作项目超过30个,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附属中小学校。

2022年,北京、天津、河北3地GDP超过了10万亿元。

要追赶长三角和珠三角,京津冀的省市区域协调与合作必须再上一个台阶,形成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相信随着两市一省加速融合发展,京津冀崛起正当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