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任性的买买买,将开启?

最任性的买买买,将开启?
2023年12月03日 19:01 博闻财经刘晓博

原创 刘晓博

这个周末最大的财经新闻,是中国国新抄底A股,而且可能在接下来一周里每天增持。

12月1日,也就是刚刚过去的周五,南方央企科技ETF(560170)、博时央企创新驱动ETF(515900)出现了异动,成交量量显著放大。

其中南方央企科技ETF(560170)的日K线是这样的:

不仅价格出现了1.51%的涨幅,成交量更是放大了8倍,全天成交2.98亿元。

博时央企创新驱动ETF(515900)的走势是这样的:

价格上涨了0.55%,成交量比前一交易日放大了4倍,全天成交3.21亿元。

随后,中国国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增持了中证国新央企科技指数类指数基金,也就是上述ETF。

根据企查查提供的工商登记资料,中国国新为国有独资企业,唯一股东为国务院,实缴资本155亿元,总部在北京海淀区。

根据公司官网,中国国新成立于2010年12月22日,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之一,2016年初被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确定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到2022年底公司资产总额近8600亿元,净利润近240亿元。

公司业务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1、基金投资板块;2、金融服务板;3、资产管理板块;4、股权运作板块;5、境外投资板块;6、直接投资板块;7、证券业务板块。

中国国新跟中央汇金、中证金融一样,都是投资领域的国家队。

据IF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报,国新投资位列40家A股公司前十大股东之列,持有股数超过1亿股的公司有4家,分别是持有中国海油2.57亿股、中国石化1.63亿股、中国石油1.25亿股、中远海控1.13亿股。

下图是财联社根据上述数据整理的“中国国新持股”表格:

可以看出国新投资持股的偏好:央企+科技。

而国新投资此次增持的ETF基金,定位也大致如此。这告诉我们:中特估并没有被放弃,未来还会搞,2024年就会有大动作。

这对央企股,尤其是央企科技股是利好。

最近两年来,A股、港股持续低迷,坊间一直有“成立平准基金”的建议。所谓平准基金,就是国家拿出一笔巨资来稳定股市,在股市低迷的时候买入,在高涨时适当减持,成为股市的稳定器。

成立平准基金,未必是一个高效的办法,这样的大动作有一系列流程要走。利用股市里一直就有的国家队,比如中央汇金、中证金、中国国新等平台来托市,更方便、直接。

在全球资本市场发展史上,由于市场失灵、引发政府干预的情况经常出现,不少国家也成立过平准基金。

一般来说,国家队干预股市往往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买蓝筹股,二是购买ETF基金。

前者可能会引发争议,比如产生厚此薄彼的议论,甚至可能被怀疑输送利益、所有制歧视等。而购买ETF,把具体买哪只股票的选择权交给专业人士(基金经理),就显得更公正一些。

最近一段时间国家队的出手,也不外乎是这两种形式:比如中央汇金增持四大行,以及中央汇金和中国国新增持ETF。

在日本,央行直接购买ETF已经成为常态,是日本重要的印钞方式。

最近两次国家队增持ETF,分别发生在2023年10月23日(中央汇金增持宽基ETF)和2023年12月1日(中国国新增持央企科技、创新ETF)。

从上图可以看出,10月23日中央汇金增持ETF发生在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创下2023年新低的时候。

12月1日的情况有点类似,上证指数在3000点关口之上岌岌可危,恒生之上已经在当天创下了年内新低。

不过,无论是中央汇金的那次增持ETF,还是中国国新12月1日的增持(金额大约5亿元),金额都不多,主要作用是发出政策信号。

但在目前市道下,仅仅发出政策信号已经没有用了,还需要真金白银买买买。

中国国新的公告强调了“并将在未来继续增持”,而今天媒体的报道是“将在接下来一周里每天增持”。

我觉得,不仅中国国新需要这样做,中央汇金也需要这样做。

假设两家每天增持5亿元,一周下来也不过50亿元。连着干上10周,也不过500亿。如果连着干20周,效果一定非常好,其实也不过耗费了1000亿的资金。

最近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删除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强调了以下两点:

1、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

2、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要从更长时间的跨周期视角去观察,更为合理把握对“基本匹配”的理解和认识。

央行行长在接受新华社专访的时候,重申要“管好货币总闸门,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这意味着,2024年不会有大水漫灌,社融和M2的同比增速反弹空间不大。在这种情况下,要让股市活起来必须定向输血、精准输血,比如国家队购买ETF基金。

同样是这个周末,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中央政府的决心非常坚定,就是一定要把大盘拉起来。

未来1年,A股、港股的确面临一场系列更有利的局面,比如中美关系缓和,美元加息见顶,中国经济基本见底,楼市有望在2024年基本见底,地方债化债工作将取得重要进展,民间投资增速见底等。

以上这些,都有利于人民币资产的见底反弹。

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人民币币值”的重视,“印钞速度”不会太快,所以2024年的机会将是结构性的、波段式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