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晓博
今天(2月21日),上证指数一度大涨超过70点,摸高2994.6点,收盘涨了28.23点。两市股票总成交接近1万亿。
至此,上证指数已经连涨了6个交易日(节前3个交易日,节后3个交易日),累计最大涨幅接近300点。
到收盘为止,两市5300多只个股中有4100多只上涨。
涨幅居前的板块包括酿酒、保险、公共交通、房地产、汽车等,就连有着“大笨象”之称的银行股板块也一度上涨超过2.5%,并出现了涨停的银行股(平安银行)。
股市之所以出现强劲反弹,跟政策面出现重大逆转有密切关系,其中新上任证监会主席一系列调研活动,让市场充满了期待。
根据证监会官网发布的新闻通稿,2月18日至19日,证监会召开系列座谈会,就加强资本市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专家学者、中小投资者、上市公司、拟上市企业、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私募机构、外资机构等方面代表参与座谈。
昨天甚至一度传出了“T+0”可能落地的消息:
不过我个人认为,管理层对T+0会比较慎重,如果搞也可能先局部试点。
“T+0”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30年前我刚入股市的时候,就是T+0,散户每天可以买卖多次,交易所系统需要承受的压力比较大,只要系统能承受住考验,散户也能承受。
另一个比较新的消息是,2月20日晚上,沪深交易所宣布加强对量化交易的监管,并抓了一个典型——宁波灵均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因为在2月19日上午开盘期间违规大量卖出沪深股票,被限制交易,该公司也发布了致歉公告。
今年以来,沪深京交易所IPO把关也越来越严,扩容速度明显放慢。今年以来已有45单IPO终止,其中沪主板10家,科创板7家,深主板1家,创业板11家,北交所16家。
在这一系列变化后,是政策面的重要变化。
去年12月的两次重要会议之后,我曾据此分析过2024年的宏观政策,认为基调偏稳健,但进入2024年之后存在“突变”的可能。所谓“突变”,其实就是轰油门,因为下行压力比较大。
当前下行压力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预期不乐观”造成的。要改变预期,就必须“出重拳”。
1月股市和楼市的低迷,让“突变”提前到来。1月22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透露了“巨变来临”的信号。
会议提出:
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更加注重投融资动态平衡,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要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打造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随后,市场主力护盘的力度明显加强;再后来,传出了证监会换人的大消息。
房地产方面,“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建立起来,救市的金融统筹权下放到了地方政府手中,各地金融监管总局派出机构配合。
从住建部最新公布的数据看,第一批融资白名单涉及房地产项目5349个。从已经获得贷款的162个项目看,平均每个项目拿到了将近2亿元融资。这样算下来,第一批白名单就可以融资超过1万亿。
而2023年全国开发贷只增加了2000亿元,新机制带来的融资增量至少是去年的5倍,弄不好是10倍以上!
货币之水,正充沛地流入房地产领域。而1月的狭义货币M1的同比增速,也出现了罕见的跳升。
这仅仅是供给端的政策。为了刺激需求端,昨天5年期LPR罕见降息25个基点,带动全国房贷水平大幅下降。
上图是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公布的,每个季度的全国房贷加权平均利率,2023年12月末已经下跌到了3.97%。2024年,房贷利率会继续下降。
在部分允许跌破下限的城市,首套房利率已经低至3.55%左右。
在四川某县,出现了财政拿钱为产业工人垫付首付、月供的案例;在广东湛江,官方倡议公务员等体制内干部群众带头买房。
就连楼市调控政策一直比较严厉的深圳,最近也大力度松绑了限购。在广州,120平方米以上住宅已经完全取消限购,广州市民也可以通过多渠道获得更多的“购房名额”。
只要政策敢于“轰油门”,预期就可以被改变。毕竟,经济是有周期的。
当调整的幅度和时间足够后,反弹甚至反转只是时间问题。
1月初以来,人民币资产遭遇了某些力量的打压、做空。股市的持续下跌已经引爆了部分雪球产品的爆仓,接下来将引发股权质押的爆仓。楼市成交量也在持续下滑,不扭转这种局面,不仅经济难以回暖,可能还会让风险外溢。
在这种时候,有形之手强力出击是必然的。我曾多次在文章里建议,给护盘的国家队无限量流动性支持,只要有人做空,就坚决接盘,将来赚了钱划入社保基金。
上证指数连续6个交易日上涨,最大累计涨幅接近300个点,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资本市场的预期。
人民币汇率最近走势也比较强:
需要指出的是,扭转预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今天上证指数在下午出现了冲高回落的态势,虽然守住了近半的涨幅,但3000点关口的抛压显然较大,市场未来仍会有反复。
只有政策力度足够大、护盘资金足够多,才能确保打赢这场人民币资产保卫战。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