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税”,要来了吗?

“富人税”,要来了吗?
2024年06月17日 12:46 博闻财经刘晓博

原创 刘晓博

今天早上,央行续作了本月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维持不变,所以本月LPR不会降息,这符合我之前的预判。在三季度,如果央行有所动作,应该首选降准而不是降息。

原因很简单:美联储三季度不会降息,而中国“517新政”刚刚对房地产大幅定向降息过。

今天的文章主要谈消费税改革。

此前曾多次在文章里讲过,房地产的拐点,不仅仅是行业拐点,还是财政收入的拐点,财政制度的拐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拐点。

现在,该来的终于要来了!

最近,消费税改革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又将对各阶层、各城市带来哪些影响?

消费税改革,不是一个新话题。官方提出思路、方案,至少已经5年了。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改革一直没有落地。

今年3月,官方在“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里再次提出,要“研究健全地方税体系,推动消费税改革”。

之所以要改革,主要是两大原因:

第一,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日益强大,地方财政日益弱小,而地方需要承担的责任大、事项多,税收分成和责任不匹配。

根据财政部官网数据,2023年全国一般预算收入中的46%归中央财政,但中央财政的支出只占14%;地方获得了54%的收入,支出占86%。

中央多拿走的钱,用于转移支付,目前每年规模在10万亿左右。这些钱最终也给了地方,但分配权在中央。

第二,房地产出现拐点后,地方的“活钱”越来越少,财力显著下降,地方债风险加大。

当今财政有4本账:一般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社保基金、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税收主要放在一般预算收入里,卖地收入放在政府性基金收入里,社保专款专用,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数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地方政府的“活钱”主要是卖地收入,房地产低迷后这部分收入锐减,今年以来如果剔除地方城投公司托市买入的土地,真实的卖地收入之少是比较惊人的。

所以,中国财税制度遇到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那次改革主要是强化中央财政)以来最大的变局,新一轮改革势在必行,目标是增加地方财政能力。

这就要给地方更多的税源。

按照此前的改革设计,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占比,主要是做两件事:

第一,把中央独享的消费税划转给地方,同时把消费的征收从“生产环节”后移到“消费环节”,增加税基。

第二,开征房地产税。

稍有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地方政府的财政来源主要是房地产税+消费税,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中国准备改革房地产税收体系,在持有环节征收房地产税,是早已经官宣的了。由于当前房地产市场太低迷,持有环节的房地产税短期内很难推出。于是,启动早已经计划好的消费税改革,就成为优先选项了。

消费税,从本质上是“富人税”,同时兼有“环保税”的含义。看看下面的征收范围,就一目了然了:

烟,酒,鞭炮,焰火,高档化妆品,成品油,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摩托车,小汽车,电池,涂料等。

看起来品种很多,能带来真金白银的是四大品种:烟、油、车、酒。

烟,就是香烟;油就是汽油、柴油;车,就是汽车,尤其是大排量的;酒,就不用解释了。

根据2019年官方宣布的数据,卷烟缴纳的消费税占全部消费税的52.6%,成品油占34.9%,汽车占7.4%、酒占3.6%,其他消费税应税商品收入仅有1.5%。

这是一组很有意思的数据:我们常说,男人的消费能力不如宠物,消费主力军是女人和孩子。但消费税的四大品种,针对的却主要是男性。

2023年,国内消费税一共征收了16118亿元(不含进口),超过了个人所得税,是中国第三大税种。第一、第二是增值税、企业所得税,2023年分别征收了69332亿元(不含进口)和41098亿元。

上述四大税种中,只有消费税是中央财政独享的,其他都是中央、地方共享。下图是我国税收中央和地方分成的详细表格:

可以看出,地方政府独享的税种主要跟房地产相关,而房地产现在非常低迷。

所以要改革消费税,一是划归地方,二是加税。

加税的方式是:把征收环节后移,加大税基。

以前,消费税主要在生产环节征收,未来将以消费环节征收为主。在消费环节征收,意味着更多的成本加入了税基,其实质就是加税。

在消费环节征收并把税收划归地方,人口多、消费能力强的地方更为受益;而人口少、消费能力弱的商品生产地,则相对受损。

以茅台酒为例,生产地是贵州。如果在生产地征收,而且归地方所有,就意味着贵州获得了向全国征收“茅台税”的机会。

改在消费环节征收,则贵州只能征收贵州人消费茅台的税,经济发达、人口多的广东、江苏、河南等地政府,分享了“茅台税”,俨然是茅台的股东了。

有学者测算,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划归地方,云南、上海、湖北、湖南和辽宁有点吃亏,广东、四川、河南、山西、安徽、河北比较受益。

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也普遍受益,中小城市、尤其有特殊产品的则有点落寞。

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至少能提高税基15%左右,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可望增加15%左右的税收。按照2023年的1.6万亿推算,可以收到1.84万亿以上。

这增加的税收,主要由富裕人群承担。当然,还有烟民。

展望未来,大排量燃油车的消费税、高度白酒的消费税,都还有上调空间。比如中国白酒的消费税目前是20%(还有少量“从量征收”部分),但越南最近宣布,拟2030年将酒精饮料消费税提高至100%。

在共同富裕的理念下,富人需要承担的税收责任大概率会有所增加。

比如有很多学者提出,中国的个人所得税目前偏重于年度工薪收入,而忽略了总资产和诸多被动收入。

1个年收入20万元、按揭首套房的家庭,要交不少税;但一个家庭总资产数亿元、提前退休的家庭,不需要按揭房子,享受银行利息、理财收入、房产出租收入的家庭,则可以少交税,甚至不交税。

从合理负担税收的角度看,增加财产税是大概率的。财产税包括房地产税、遗产税、利息税、资本利得税等。

比如遗产税。民国时期曾开征遗产税(1938年),但我们目前是免征遗产税的。

再比如利息税,过去曾一度开征(1999-2008),但后来取消。其实有必要针对巨额存款持有人征收利息税或者银行理财收入所得税,比如年度利息或理财收入超过10万元的。

富裕人群多交一些税,这是天经地义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也要理性、可持续,不能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毕竟在国家和国家之间是有竞争的,激进的富人税适得其反。10年前,法国激进的富人税就成为国际笑柄,被迫自行取消。

7月,“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会议即将召开,财税体制改革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内容。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最重要的财税制度改革,即将拉开序幕。

最后总结一下:

消费税改革,是新一轮财税制度改革的前奏。新一轮改革,将增加地方财政能力,设立更多的地方税种(消费税、房地产税)。消费税改革,可能加剧城市之间的分化,人口多、消费能力强的城市财政增收更显著,人口少、消费能力弱的奢侈品产地,则有点“吃亏”。吃亏的部分,可以通过转移支付来弥补。未来,富裕人群将适当多交税。未来可能增加财产税的占比。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