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崩了,意味着什么

日元崩了,意味着什么
2024年06月28日 09:55 博闻财经刘晓博

原创 刘晓博

最近有两种货币的汇率显著波动,一个是人民币,一个是日元。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离岸价)创下了11个月新低,破了7.30,昨天的文章分析过了,今天看一下日元。

日元的贬值幅度更大,对美元破了160日元。下图是美元对日元汇率的日K线,中部偏左侧的几根“大阴夹大阳”的走势,是日本央行干预的结果。

5月初日元逼近160的时候,日本央行曾连续干预,把日元拉到了152兑换1美元附近。但最近这一波贬值,没有看到日本央行干预的迹象。

再看一下月K线:

2019年以来,日元最强势的时候是在2020年2月到2021年1月,一度逼近了100日元兑换1美元。当时的背景是,疫情爆发了,美国没有封控能力,而日本有。美国被迫强行闯关,并配合了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所以日元很强势。

随后,随着美国逐步缓过气,并开始加息,日元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大贬值,一口气贬到了145上方。最近则贬到了160附近。

近年来日元对美元大幅贬值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两国经济周期的不同和利率的倒挂。

美国的通胀是40年来最严重的,原因是疫情之后的货币大放水,其力度堪比中国2009年的四万亿刺激,M2同比增速达到了25%(中国当时是27.7%)。

2022年3月起,美联储开始快速加息、缩表,货币政策进入了紧缩期。而日本因为通胀率不高,一直到近期才微弱加息一次,这造成了日本和美国利率的严重倒挂。

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例,日本最近才勉强突破了1%,而美国高达4.35%,中国是2.23%。

日元和人民币的贬值,都跟与美国的利率倒挂有关。美国利率高,会吸引资金流入美国或准美元区,比如很多内地人就跑到香港或者美国存美元,赚利息差。

日本没有外汇管制,资金是自由流动的;中国有外汇管制,可以挡住一些套利资金。所以日元贬值幅度大于人民币。

此前,国际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会在6月到7月前后降息。但最近两个月的各种经济数据都不支持,美联储降息可能要推迟到11月或12月。

加拿大、欧元区、瑞士等国家,已经开始降息了,这推动了美元指数走高,近期美元指数再次逼近160。这是近期美元变强,日元、人民币走弱的重要原因。

但日元逼近160元的背后,显然是一轮较长的贬值周期,这从前文的月K线图可以看出来。

所以,日元贬值还有其他原因,而不仅仅是经济周期、利率倒挂这么简单。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和中国正在夹击日本经济,让日本主力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显著下降了。

比如汽车行业,一度是日本、德国的天下。如果前些年你去过美国,就会发现:美国人最喜欢日本车,美国车和德国车的市占率都不如日本车。

在全球10大车企(按照产量排行)中,日本占了4家,其中丰田位居全球第一,是唯一年产量超过1000万辆的车企。

新一代汽车(新能源+智能化)正在改变汽车行业的版图,特斯拉、比亚迪、华为系正在崛起。在中国,日系车企全面下滑,正在重演当年日系家电从称霸中国到淡出中国的剧本。在美国、欧洲,特斯拉也在攻城略地,影响日盛。

手机、家电领域也是如此,当年声名显赫的日系产品,在全球影响力不断下滑。

我曾多次在文章里讲过,美国和“日本+德国”,在世界产业链中高端的游戏规律是:

由于人口多、科技强,所以重大技术、产业革命往往在美国发生。但这些新技术产业化,往往在德国、日本更好地完成,因为德国人、日本人更勤劳、认真。每次新突破后,美国往往会甩开第二梯队的德国、日本,跑出去很远。然后,德国、日本慢慢追,几年之后俨然逼近了美国。这时候,美国再发起一轮产业革命,再次甩开德国日本。

二战后,这种游戏维持了多年。1990年前后,日本GDP一度逼近美国的75%,被美国出手打压,要求日元升值、放弃半导体核心技术,从而维持了美国的霸权。

中国改革开放后,一切都变了。刚开始,中国处于产业链低端,主要做代工。最近10多年,中国开始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成为德国、日本的竞争对手,甚至开始让美国感到压力。新一代汽车就是很好的案例。

眼看着无形之手(竞争)很难压制住中国,美国就伸出了有形之手,就像当年打压日本一样,开始打压中国。

从日本的角度看,其经济正面临着美国和中国的双重夹击。

近期美国股市、经济、货币超强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开启了新一轮产业革命——人工智能实现历史性突破,开始重塑所有的产业。美国因此诞生了5家市值超过2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最显著的标志是英伟达崛起。

而且美国已不满足于当领跑者和旗手,还要通过特斯拉、苹果等,跟日本争夺“把技术革命产业化”的角色,让先进制造业回流美国。

而中国,先后在家电、手机等领域击败了日本,现在又在汽车领域发起了挑战。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也是强有力的挑战者。

这其实才是日元贬值背后,更为深刻、更为根本的原因。

由于日元贬值,日本GDP的排名已经被德国超过。

印度GDP已经相当于日本的83%。而印度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过日本,如果日元贬值、印度卢比升值,快则3到5年,印度的GDP就将超过日本,并顺带超过德国。

日本人均GDP(换算为美元),也已经从全球第五下降到了第30位,跟韩国差不多了。

不过,贬值也带来了很多好处,让日本产品更有竞争力,带旺了日本的旅游、地产,并可以用“输入性通胀”打破通缩。

日本经济竞争力的下降,表面上看是核心产业受到了美国和中国的夹击,更根本的原因是:日本是非移民国家,不能更好地聚天下英才;日本企业大多是终身雇佣制,人才竞争和流动性不强。

话说回来,虽然日元贬值、日本GDP和人均GDP排名下降,但日本仍然是竞争力很强的发达国家,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获得了近20个诺贝尔奖(均为科学类),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

日本在很多高精尖领域,依然拥有显著优势,甚至是垄断性的优势。日本把负债率背在政府身上(全球最高),让老百姓负债率偏低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