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利率持续下行,带动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中枢下移,而固定收益类资产作为理财产品底层资产的大头,为应对理财收益下降的困境,各大理财子公司也在积极寻找应对策略。
2025年3月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所示:持有满1年的银行理财客户,盈利面达92%,显著高于短期持有客户(78%)。(本数据由豆包提供)
什么是长期限理财产品?为何长期限理财产品更扛波动?哪些人适合配置长期限理财产品?投资长期限理财产品需要注意什么?未来长期限理财产品将呈现哪些趋势?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详细聊聊!
一、什么是长期限理财产品?
如果以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角度来说,我们通常将产品划分为短期、中长期和长期理财产品:
- 类别期限
- 短期理财3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
- 中长期理财3个月-1年的理财产品
- 长期理财1年及以上的理财产品
短期理财产品
因其灵活性和高流动性而受到青睐,但也意味着在市场出现短期波动时,投资者可能会出于“追涨杀跌”的情绪做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这种情绪化的交易不仅增加了交易成本,也可能因为市场的不确定性而带来损失。
同时,由于产品投资周期较短,对投资的资产流动性要求较高,相对应的收益率也就较低,因为它们需要保持较高的流动性来满足投资者随时可能的赎回需求,所以想通过短期理财获取高收益的难度较大。
中长期、长期理财产品
因其较长的投资期限,能够通过时间的延伸来平滑市场短期波动所带来的风险,适合那些寻求稳健增长且对资金流动性要求不高的投资者。
这类产品通常投资于长期资产,虽然牺牲了一定的流动性,但有助于规避短期市场波动,为投资者带来更为稳健的收益。
二、长期限理财产品为何更抗波动?
1. 期限红利:熨平短期波动,复利效应放大
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统计,持有银行理财满3年的客户,实际年化收益达标率超过85%,而持有不足1年的客户达标率仅约60%。长期限产品通过封闭设计“管住追涨杀跌的手”,避免投资者因短期波动错失收益。
2. 资产端优势:深挖高收益“硬资产”
银行凭借渠道优势,可参与地方债定向发行、优质企业非标融资等项目。例如,某国有大行的5年期基建主题理财,通过投资长三角地区智慧交通项目的优先股,锁定年化6.2%的分红收益。
3. 规避“流动性挤兑”风险
2022年四季度债市调整期间,开放式银行理财因集中赎回出现“净值下跌—赎回—被迫卖券—加速下跌”的负反馈,而封闭式产品净值波动幅度平均低1.2个百分点。
三、哪些人适合配置长期限理财产品?
中长期资金规划者:3-5年内无需动用资金,如有子女教育金储备、婚嫁金筹备需求;
稳健型投资者:接受中等波动(R3级),希望获得高于大额存单的收益(目标年化4%-6%);
养老补充群体:50岁以上人群可通过“目标日期型”产品实现资产稳健增值;
企业闲置资金:匹配经营周期中暂时闲置的流动资金。
四、投资长期限理财产品需要注意什么?
投资银行长期限理财的四大要点:
1. 流动性红线:别让“长钱”变“死钱”
预留至少6个月家庭紧急备用金;
配置比例建议不超过金融资产的40%。
2. 穿透式看资产:拒绝“包装术”
重点关注底层资产明细:
非标资产:核查融资方资质、抵质押物、还款来源;
权益类资产:查看具体投向(如是否含未上市股权、雪球结构衍生品);
警惕“假净值”产品:部分产品通过摊余成本法估值掩盖波动。
3. 理性看待“业绩比较基准”
区分“预期收益率”与“业绩比较基准”,后者非承诺收益;
要求银行提供压力测试数据:如在债市利率上行200BP、股市下跌20%情景下的净值模拟。
4. 关注特殊条款
提前终止条款:如“连续90日净值低于0.95可提前清算”;
费用陷阱:部分产品收取0.5%-1%的提前赎回费。
五、未来长期限理财产品将呈现哪些趋势?
对投资者而言,投资长期限理财产品有利于形成长期投资思维,同时获得相对稳定的回报;对理财公司而言,增加封闭式理财产品供给,有利于降低频繁赎回带来的流动性风险,更好地对资金进行长期配置,充分发挥投研能力,提升产品的收益水平。
未来,封闭式理财产品可能有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在强监管下,安全性和透明度逐步提高,以降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
第二,产品多样性提升,以更丰富的资产配置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选择,同时通过多种特定主题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水平。
结语:
在股债双杀的市场环境下,长期限理财产品并非「零风险」,但其通过时间、策略与政策的「三重护城河」,为投资者提供了穿越周期的可能性。
正如巴菲特所言:「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只股票 10 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 10 分钟。」对于理财市场,这句话同样适用。
综合自:普益标准、华夏理财、江门农商银行,部分内容由DeepSeek、豆包生成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数据和信息均来源于各机构公开发布的信息,并基于公开信息进行不完全统计研究分析。普益标准力求报告内容及引用资料、数据的客观与公正,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报告中的任何观点与建议仅代表报告当日的判断和建议,仅供阅读者参考,不构成对买卖的出价或询价,也不保证对做出的任何建议不会进行任何变更。对于因使用、引用、参考本报告内容而导致的投资损失、风险与纠纷,普益标准不承担任何责任。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