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肉”部的三个汉字,分别是:“腒、肍、䐹”。在现代汉语中,只有“腒”是三级汉字,其余两个字均为生僻字。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腒”。
1、腒。读jū。《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腒,北方曰鸟腊曰腒,从肉,居声。《传》曰:‘尧如腊,舜如腒。’”形声字。本义是干鸟肉。
(干鸟肉)
这里的“《传》曰”句,一般认为是《书传》,因《书传》已佚或者只有辑本,现在我们查“尧如腊,舜如腒”的出处,一般认为是王充的《论衡·语增篇》:“传语曰:圣人忧世,深思勤事,愁扰精神,感动形体,故称尧若腊,舜若腒,桀纣之君垂腴尺余。然则称尧如腊舜如腒者,言尧舜忧勤,故体瘠若干腊耳,桀纣逸乐,故垂腴尺余,言其肥也。”
尧舜因为忧心国事,勤于身心,故此身体瘦瘠,如干腊肉一样,这里的“腒”与“腊”对举,本指干鸟肉,指尧、舜两位圣贤的瘦瘠之状如干腊肉或干鸟肉,极言其瘦。相对的,桀纣因为安逸享乐,就“垂腴尺余”,胖得不成样子。
(尧画像)
(舜画像)
当然,传纺的尧舜先贤们的画像,则为了保证他们的形象,并没有瘦得像腊肉一样,那太不成样子了。
本义之外,腒还有其他用法:
(1)干野鸡肉。《玉篇·肉部》:“腒,干雉也。”《周礼·天官·庖人》:“夏行腒鱐。”郑玄注引郑司农云:“腒,干雉。”夏季用干野鸡肉和干鱼。
(2)干肉。《广雅·释器》:“腒,脯也。”
(3)久。《广雅·释诂三》:“腒,久也。”
(4)央。《广雅·释言》:“腒,央也。”
后三个用法,典籍未见应用实例。
腒的小篆写法如图:
(腒的小篆写法)
2、肍。读qiú。《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肍,孰肉酱也。从肉,九声。读若舊。”形声字。本义是熟肉酱。一说干肉酱。
(熟肉酱)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肍用孰肉为酱。孰,《广韵》作‘乾’,疑乾是。”《广韵·尤韵》:“肍,乾肉酱也。”
肍的小篆写法如图:
(肍的小篆写法)
3、䐹。读音有三个:
(一)sōu。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䐹,干鱼尾䐹䐹也。从肉,肃声。《周礼》有腒䐹。”形声字。本义是干鱼。
(干鱼)
《玉篇·肉部》:“䐹,乾鱼也。”《周礼·天官·庖人》:“夏行腒䐹。”郑玄注:“腒,乾雉;䐹,乾鱼。”梅尧臣《腊脯》:“可用资宾豆,何妨鄙荐䐹。”
(二)sào。“䐹子”。方言。炒碎肉。李颉人《大波》第一部第三章:“中点是羊肉䐹脍撕耳面。”今多写作“臊子”。
(䐹子面)
(三)xiào。读音出自《广韵》。用法有二:
(1)切肉合糅。《广韵·啸韵》:“䐹,切肉食糅。”周祖谟《广韵校刊记》:“食,北宋本、巾箱本、黎本、景宋本均作‘合’,当据正。”
(2)同“[月蕭]”。肉羹。《集韵·啸韵》:“[月蕭],[月隺]也。或作䐹。”
䐹的小篆写法如图:
(䐹的小篆写法)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