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刀”部的两个汉字:“剬、劊”。在现代汉语中,“劊”简化为“刽”,是现代汉语次常用字。在日常应用中,“刽”常常会被读为“kuài”音,这实际上是误读,它的正确读音只有一个,就是guì。
1、剬。读音有三个:
(一)duān。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剬,断齐也。从刀,耑声。”形声字。本义是断齐;切断。
(断齐的钢材)
《广雅·释诂》:“剬,断也。”这里的断,与“刽”的断略有不同,“剬”是切、割的结果,“刽”是砍的结果。
(二)tuán。读音出自《广韵》。同“剸”。细割。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一:“剬,《声类》云:作剸,同。”《广韵·狝韵》:“剸,细割。剬,上同。”
(三)zhì。同“制”。用法有二:
(1)制作;制定。《史记·五帝本纪》:“(颛顼)依鬼神以剬义。”张守节《史记正义》:“剬,古制字。”依顺鬼神以制定礼义。《文心雕龙·宗经》:“礼以立体,据事剬范。”《礼经》可以树立体制,它根据各种事务来制订法度。
(2)制约;节制。《韩非子·诡使》:“赏利一从上出,所以擅剬下也。”赏赐一律由君主颁发,是为了便于节制臣下的。
(唐代的三首六部制)
剬的小篆写法如图:
(剬的小篆写法)
2、劊(刽)。读guì。《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刽,断也。从刀,会声。”形声字。本义是砍断。
(砍断的小树)
《易·困》:“劓刖困于赤绂”。陆德明释文:“京(房)作‘劓刽’。案:《说文》:‘断也。’”施用削鼻截足的刑罚治理众人,以至困穷于尊位。《说文解字注》:“刖、绝、刽、断,义正相同,今俗云刽子手。”
这其实就是“刽子手”一词的原始出处。
刽子手,也称行刑者,是古代对于从事直接处决犯人的职业的人的一种称呼。
(影视剧中的刽子手)
现代汉语中,“刽子手”泛指以各种方式杀人的凶手,也用于比喻镇压人民、屠杀人民的专制统治者的爪牙,也可以用来当作骂人“残忍,作恶多端”的意思。
但请一定注意“刽”字的读音是guì。不读kuài。它从“會”得声。
那,为什么会有人把“刽子手”中的“刽”读作“kuài”呢?
原因比较多,但主要是以下几种:
第一个原因就是历史上“刽”字曾有“kuài”的读音,这在一些古老的文献和字典中有记载明确的记载例如,《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就有注明“刽”字有“kuài”的旧读(76页)。如图: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刽的读音)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一些名人读音的名人效应,一些社会知名人士,在表演或演唱中误读“刽”字,导致这种误读在大众中传播开来。如:刘德华歌曲《冰雨》,他就将“刽子手”读作“kuài子手”。
(刘德华《冰雨》片断图)
第三个原因,是刽子手的“刽”字与“侩、哙”等字字形相似,都有一个“会”字,因此有人将其混淆,误读为“kuài”
还有一个原因是区域性方言习惯,在某些或群体中,由于语言习惯或恶作剧(故意的误读)的原因,会将“刽”读作“kuài”,这种习惯性的误读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就慢慢形成了固定的发音。
刽子手又简称为“刽子”。《窦娥冤》:“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
刽的本义是砍断,本义之外,还用作剖开。《鹖冠子·学问》:“不要元法,不可以刽心体。”陆佃注:“刽,犹刳也。”
刽的小篆写法如图:
(刽的小篆写法)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