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901课:古代的“刖”刑,是什么样的刑罚?

《说文解字》第901课:古代的“刖”刑,是什么样的刑罚?
2024年12月25日 20:19 谈艺录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刀”部的四个汉字:“刲、剉、劋、刖。”四个字中,只有“刖”是现代汉语通用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四个字的详情如下:

1、刲。读kuī。《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刲,刺也。从刀,圭声。《易》曰:‘士刲羊’”形声字。本义是刺杀。

(古法杀羊)

刲的本义是刺杀。《广雅·释诂三》:“刲,屠也。”许慎在这里引用了《易·归妹》“士刲羊,无血。”句,王筠《说文句读》:“杀羊,刺其耳下,异于他牲,故谓之刲。”君子杀羊,不见血污。

古法杀羊,以刀自羊耳后直刺而入(如上图),断其颈动脉,血不污,亦不见脏腑,且羊皮完整。故以刺杀羊来释刲字。今蒙古地区杀羊,仍用此法。

《仪礼·少牢馈食礼》:“司马刲羊,司士击豕。”郑玄注:“刲、击、皆谓杀之。”司马杀羊,司士杀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屠者买去,如刲羊豕。”指灾年,屠者杀人如杀猪羊。

刲还指割取。《广韵·齐韵》:“刲,割。”《战国策·齐策三》:“刲魏之东野。”此指割取卫国的东部领土。

刲的小篆写法如图:

(刲的小篆写法)

2、剉。读cuò。《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剉,折伤也。从刀,坐声。”形声字。本义是摧折。

(摧折的树)

剉,本义后多用“挫”。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与《手部》‘挫’音同义近……经史‘剉折’字多作挫。”

《吕氏春秋·必己》:“成则毁,大则衰,廉则剉。”高诱注:“剉,缺伤。”成功了就会毁坏,强大了就会衰微,锋利了就会毁折。《西游记》第四回:“这厮剉吾锐气,推出斩了。”

本义之外,剉还有其他用法:

(1)用锉刀去掉物体的芒角。后作“锉”。《玉篇·刀部》:“剉,去芒角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随部》:“剉,今俗用为金閭错字。”

(用锉刀锉木头)

(2)砍;铡切。《玉篇·刀部》:“剉,斫也。”《世说新语·贤媛》:“剉诸荐以为马草。”把草垫子都铡了做草料喂马。

(铡草料)

(3)通“莝”。饲料。《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夫斫剉养马,妻给水除粪。”

(4)方言。量词。段,截。如:吃一剉,剥一剉。

剉的小篆写法如图:

(剉的小篆写法)

3、劋。读音有两个:

(一)jiǎo。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劋,绝也。从刀,喿声。《周书》曰:‘天用劋绝其命。’”形声字。本义是灭绝。

这里的《周书》指《夏书·甘誓》:“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有扈氏)废弃(正德、利用、厚生)三大政事,因此,上天要灭绝了他们的国运。

《宋书·孟怀王传附孟龙符》:“西劋桓歆,北殄索虏。”劋与殄同义,都是灭绝义。

本义之外,劋还有其他用法:

(1)砍;削。《广韵·篠韵》:“劋,截也。”《管子·五行》:“数劋竹箭,伐檀柘。”还要多多砍削竹类以制造箭支,伐取檀柘之木(以制弓)。

(砍竹子)

(2)狡猾。《方言》卷二:“劋,狯也。秦晋之间曰狯,楚谓之劋。”郭璞注:“狯,古狡狯字。”

(二)chāo。读音出自《字汇补》。同“抄”。掠取;抄袭。《集韵·效韵》:“抄,掠取也。亦作劋。”

劋的小篆写法如图:

(劋的小篆写法)

4、刖。读yuè。《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刖,绝也。从刀,月声。”许慎认为刖是形声字。本义是断绝。

其实,刖是会意兼形声字。我们看字形演变:

(刖的字形演变)

刖的甲骨文,像砍去人的一足之形。篆文改为从刀,从肉(月),会意古代砍掉脚的酷刑之意。月也兼表声。隶变之后,作刖。

刖的本义就是古代砍掉脚的酷刑。《玉篇·刀部》:“刖,断足也。”

(刖刑)

《左传·庄公十六年》:“杀公子阏,刖强鉏。”杜预注:“断足为刖。”杀死了公子阏,砍去强鉏的两脚。《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卞和献宝,楚王刖之。”从前卞和进献宝玉,楚王砍掉他的脚。

(卞和献宝)

又泛指截断。《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严刚毋暴,廉而毋刖。”严正刚直但却不暴戾,清廉而不阻断意见。

本义之外,又指危。《广雅·释诂一》:“刖,危也。”

刖的小篆写法如图:

(刖的小篆写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