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刀”部的两个汉字:“【臬刂】、刑”。其中,“刑”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刑”。
1、【臬刂】。读yì。《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臬刂】,刑鼻也。从刀,臬声。《易》曰:‘天且【臬刂】。劓,臬或从鼻。”许慎认为【臬刂】是形声字。
其实,【臬刂】是会意字。我们可以看一下字形演变:
【臬刂】的甲骨文本从刀,从自(字形1),会以刀割鼻之义。到西周金文出现以“臬(niè)”代“自”,“臬”则表声。即《说文》所说的从刀,臬声。到战国,承袭金文,或作从刀、从鼻会意,就是《说文》所说的或体,即劓。
(割鼻子的刑罚)
【臬刂】(劓)的本义是古代割掉鼻子的刑罚。这里的《易》,指的是《易·睽》:“天且劓。”虞翻注:“黥额为天,割鼻为【臬刂】。”陆德明释文:“截鼻也。”黥面并割劓。闻一多《战后文艺的道路》:“真性奴隶是无身体自由的,使其身体亏损,如劓,刖,墨,剕,宫等,是奴隶的象征。”
本义之外,劓还用作割除。《玉篇·刀部》:“劓,割也。”《书·盘庚中》:“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孔传:“劓,割也。”我就要割除消灭他们,不留他们的后代,
【臬刂】的小篆写法如图:
劓的小篆写法如图:
(劓的小篆写法)
2、刑。读xíng。《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刑,剄也。从刀,幵声。”许慎认为刑是形声字。本义是以刀割颈。即杀;割。
刑最初也是会意字。看一下字形演变:
(刑的字形演变)
刑的早期字形,有代表意义的两种:
其一(字形1),是一边是个“井”,一边一个“刀”,“井”的本义即井栏,后引申为法规,法律,加“刀”,成为对触犯法规的人的处罚。
(旧式的井栏)
其二(红色的字形甲骨文字形)。是囚笼中拘囚一个人的样子。而后面是的金文字形,是上面说的字形1,即人移到了囚笼外面,并且讹化为刀。
(老照片:囚笼中的人)
在“刑”的早期字形中,“井”或者表示囚笼;或者表示井栏;或者表示枷锁。其中的“井”后来产生变化,一是在井中加点,即丼,小点表示困锁于囚笼(或枷锁)中待杀的人,加“刀”以示处罚。不加点的井,东汉时又讹化为“幵”,后又进一步隶变为“开”。这就是刑字中“开”的来历。
刑的本义是杀;割。或指以刀割颈。《广雅·释诂四》:“刑,剄也。”《吕氏春秋·顺说》:“甲之事,兵之事也。刈人之颈,刳人之腹,隳人之城郭,刑人之父子也。”高诱注:“刑,杀也。”铠甲的事,是有关战争的事啊,是砍断人家的脖子,挖空人家的肚子,毁坏凡家的城池,杀死人家的父子的事啊。《战国策·赵策》:“(豫让)自刑以变其容。”豫让自己割脸毁容。
本义之外,刑还有其他用法:
(1)灾害;伤害。《国语·越语下》:“天地未形,而先为之征,其事是以不成,杂受其刑。”韦昭注:“刑,害也。”事情不会成功,反而会连带一起受害。
此外,刑还通“型”“形”“铏”,各通其所适之义。
刑的小篆写法如图:
(刑的小篆写法)
注意,此小篆写法,系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所载字形,与《字源》等版本所载旧字形或有异,他本左部多从“井”或“丼”。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