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疯人院》影评:飞跃的不单单是自由,还有我们的心

《飞越疯人院》影评:飞跃的不单单是自由,还有我们的心
2021年02月20日 19:14 苏学讲历史

《飞

疯人院》是米洛斯·福尔曼导演的作品,上映于1975年,曾获第4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改编剧本,五项大奖。

《飞越疯人院》剧照

虽然在现在看来,影片的立意和剧情都称不上新颖,但这毕竟是40多年前的影片,之后的许多电影,包括《肖申克的救赎》,都有从此片而来的精神传承。

影片讲述了男主角麦克来到精神病院,并和这里的既定规则对抗的故事。

疯人院是精神病人的聚居地,男主角麦克进入疯人院之前,这里秩序井然,医生和看护们与病人互道早安,他们按时娱乐、吃药、开会和自由的活动,偶尔还组织出门游玩。

病房里经常播放着悠扬的轻音乐,护士长瑞秋虽然看上去并不友善,但是足够专业。

从表面上看,这里是精神病人的庇护所,但它那温情的外表之下却有一个严酷的基础:

所有的病人都必须严格遵照既定的规则生活,不能反抗或怀疑医护人员的意志,否则就会受到电击甚至切除脑前额叶的“治疗”。

而麦克的到来却打乱了这一切,他,是启蒙者的化身。

最重要的是,他并不把周围的人当作真正的精神病,而把他们当成跟自己一样的正常人,对他们有着兄弟般的感情,所以,也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不应该在这个“囚笼“,应该和他一样自由的享受人生。

“你们和那些街上的混蛋没什么不同。”

这就是麦克对同伴的态度。

因此,他和一直保持缄默的酋长说话,教他打篮球。

领着大家打牌赌钱,甚至略施小计,带着他们出去进行了一次海上钓鱼。

于是我们看到,疯人院的“疯人”们,他们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逐渐苏醒,疯人院也逐渐的出现了生机。

最明显的表征就是,他们开始懂得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开始“提问”了。

《飞越疯人院》剧照

我们看到,最初一次会议的讨论环节,几乎是护士长瑞秋的独角戏,病人一律缄默,如同行尸走肉。

但到后来,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并提出各种问题,并且一次比一次激励。

“比利不想谈论的问题,为什么要逼他回答?”

“为什么宿舍在白天和周末要锁起来?”

“为什么我不能得到我的香烟?”

为了看棒球比赛而进行的两次投票已经体现了这种自我意识的苏醒:

第一次,麦克只得到了犹犹豫豫的三票。

第二次,却是全票!

民众的民主素质是在民主实践中提高的。

当然,护士瑞秋压制了病人们这种妄想主宰自己部分生活的行为,虽然两次投票都是她这个实际意义上的独裁者,首先提议的。

但显然,独裁是不可能被改变的,民主并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罢了。

引起香烟争端的第三次会议,将整个剧情推动到了高潮:

“你们有什么权利把我们的香烟扣留在你们的桌上?只有你们心情好的时候才给一包?”

这里要注意,契奇·维克歇斯底里时的一句台词:

“我不要他的香烟!我也不要他的、他的、他的、他的、他的、他的……香烟!我甚至不要你(麦克)的香烟!我要我的香烟!我的、我的、我的!”

他这里强调“我的”,其实是在强调一种天然的合法性,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也即“天赋人权”的觉醒。

在这一次香烟争端之后,一直缄默的酋长终于开口说话了。

《飞越疯人院》剧照

作为疯人院里真正健康的正常人,酋长代表的是社会中真正的清醒者和理性者,他们对环境具有理性的洞察,但也正是因为理性,所以选择了装聋作傻,默默地过着自己的“简单”生活。

他不认为自己具有改变的能力,但他的缄默并非出于麻木,而是代表拒绝,拒绝与权力或体制发生关系。

而麦克也拥有这种洞察,但他并不理性,所以,他一直要酋长跟他一起逃跑。

然而,麦克的计划最终还是失败了。

他的计划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一直都在独善其身和挺身而出,这两者之间徘徊。

理性告诉麦克,他不可能成为他们的领袖,但他在不由自主地完成了对病人们的“启蒙”之后,潜意识里又无法完全抛弃他的那些同伴。

因此,他一次又一次地错失了逃跑的良机,并且被比利,这个享用了麦克的友谊和女人的年轻人给出卖。

让麦克致命的行动,并非是他的最后一次“Party”,也不是他“诱使”比利发生了性行为,类似这样的麻烦,他已经经历过很多次了,真正致命的,是他对护士长瑞秋(独裁者)的攻击。

《飞越疯人院》剧照

而这时候,独裁者终于暴露出了其容忍的底线:

一切想要威胁其存在的人,必然会受到最不公正、最无情、最冷酷的报复。

比利遭胁迫自杀的悲剧发生以后,护士长瑞秋说了一句话: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回到日常秩序。”

于是,疯人院里。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里依旧太平”。

病人们如同往常一样娱乐、吃药,只是偶尔谈起麦克。

革命过后,英雄对于民众来说,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和茶余饭后的谈资。

只有酋长还在苦苦等待麦克的归来。

然而,他等来的却是一个被施予破坏脑额叶手术的,一个没有了灵魂的麦克。

麦克的精神被杀死了,麦克也随之死亡了。

这时,酋长身上的力量复苏了,他说:

“我感觉自己像山一样强壮。”

他用枕头闷死了被“改造”后的麦克,然后独自一人,举起了那个麦克不曾举起的水箱,重重地砸向了疯人院的玻璃窗。

《飞越疯人院》剧照

他那高大修长的身影在晨曦的微光中,在灰蒙蒙的天空下,在阴暗的草地上,大步向前,渐行渐远。

当强大的极权已然稳固之后,历史就形成一种难以抗拒的惯性,如同疯人院那张“精心研制”的作息表一般,这就是秩序的力量。

在疯人院里,秩序给予了病人们保护,但同时也将他们体制化了,并且彻底的剥夺了他们的自由。

民众是具有疾患的,他们热爱英雄,但同时又软弱无力,并且畏惧强权,只重视自己的利益,毫无原则可言。

正如李普曼说的,民众是需要被统治的:

“我确实知道,对同居于一国或一地的人群来说,最大的必需品莫过于被统治,如有可能便实行自治;如蒙天赐,就受廉明政府的统治,但无论如何,非被统治不可。”

当自由与秩序(权力)进行博弈的时候,其实是“利益”就站在天平的两端。

而权力掌握了所有的资源,自由手里则空空如也,结果自然是高下立判。

因此,疯人院依然存在,而且还将存在漫长的时光。

然而酋长毕竟代表着一种希望,一种实现理想的希望。

尽管这很模糊,尽管在这寥廓的原野上,他那白色的身影只是沧海一粟。

关于影片的主题,其实是一个秩序和自由的寓言。

影片中的疯人院相比起监狱来说,一点也不难逃脱,只要用洗漱台砸坏窗户就可以逃走。

甚至也非常容易入侵,只要打个电话,花费几十美元,找两个漂亮的姑娘带着酒在半夜过来就行。

但是在这个疯人院里面,因为常规和习惯成为了一种体制,被根植在了所有的人的心中,所以根本没有人会去把洗簌台举起来砸向窗户,甚至没有人去尝试一下。

麦克就是一个这种秩序的挑战者,他告诉其他伙伴:

生活并不是只有一种过法,因为他们可以选择更自由的生活方式。

正因为麦克的激励,最后酋长才打破了窗户而离去。

《飞越疯人院》剧照

在大家都按照习惯和秩序在生活的时候,像麦克这样,不被秩序所束缚,有勇气提出想法和异议的人,才能做出突破,并走出而获得自由。

说到麦克所接受的前额叶手术。

这种手术其实在以前的50~60年代是相当常见的,主要是通过破坏大脑前额叶的方式,来治疗一些精神疾病,这个手术在当时还获得了1949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但到后来,却发现这个手术所带来的副作用远大于其作用。

因为前额叶是人脑一些高级机制的所在之处,所以,很多人在接受手术后,就失去了自主意识,变成了行尸走肉一般的存在。

后来,在此片所拍摄的70年代,这种手术已经被彻底抛弃了。

看完影片后观众对麦克的同情是巨大的,作为一个逃离疯人院的人,他不应该被这样对待。

确实如此,但是,如果因为这样的同情,进而把麦克的反抗上升到社会与人之间关系的寓言的话,那么需要考虑的就会更多。

因为一般来说,

自由是相对的。

一个人的绝对自由,会以其他人的不安全和不自由为代价来实现的。

《飞越疯人院》剧照

而更多的时候,大部分社会约定俗成的习惯和秩序,其实是具有多样性的,不同类型,不同立场的人们,彼此追求相对自由的博弈结果。

破坏它,常常会导致一些反效果。

毕竟,在疯人院的一夜狂欢后,大家还是需要上床睡觉的。

所以,保持自己的头脑像麦克那样不要被习惯和常规所禁锢,尝试去突破,就可以了。

但是,也不要为了反对而反对。

在和此片类似主题的《肖申克的救赎》中,电影赋予了主角充足的的动机和可信的行为,以及他对既有社会规则下的理解与改进,相比较麦克,这可能是更好的做法。

当然,就算是这样,这个更好的做法也已经晚了19年。

《飞

疯人院》这部40多年前的经典之作,率先讲述了一个内心自由的人追求自由的主题,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在影史上的地位,是里程碑式,不可动摇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