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流浪地球》横空出世,打开了中国硬科幻电影的大门。
精细的特效、新奇的设定、丰富的想象力,让观众重新对中国科幻燃起了希望,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科幻电影工业。
过去,这种硬科幻、大场面、史诗级的科幻电影,只有好莱坞才拍得出来的。
毕竟拍出这样的电影,不仅要求有扎实的剧本,还要有高超的工业制作流水线,以及成熟完备的影视产业链。
它还需要庞大的资本投资,成熟的影像特效制作公司,以及,优秀的原创故事做基础。
四年前,《流浪地球》能取得巨大的成功,要感谢两个关键之钥:
作家刘慈欣,导演郭帆。
首先,要感谢刘慈欣天才般的脑洞,为中国科幻电影提供了极大的脑洞和丰富的素材。
在大刘的小说《流浪地球》里,讲述了一个细思极恐的生存危机:太阳即将死亡,太阳系会被吞没。
巨大的太阳上已经出现了肉眼可见的耀斑,喷射而出的火球划破天际,整个太阳系危在旦夕。
在这个危机关头,科学家提出了“流浪地球计划”,率先月球上实验“逐月计划”。
用三个行星发动机将月球推出既定轨道,验证了计划的可行性。
虽然实验是成功的,但人类依然被无止境的恐惧所包围。
因为流浪计划过于漫长,有一部分人类对计划产生了怀疑,因为太阳在随后几年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爆炸。
另一边,在末日生存焦虑之下,悄然催生了数字生命计划。
有科学家称,可以将记忆和部分意识上传到计算机,实现某种意义上的“永生”。
永生是人类永恒的梦想,谁不想永远留存在世界上。
那些对地球绝望的人,或者对离去亲人念念不忘的人,选择了相信“数字生命”,为了让计划合法化,他们采用了极端方式来推动计划。
世界各地,都出现了“数字生命”支持者的恐袭活动。
这个主题,就是《流浪地球2》的主题——
人类,是选择永恒生存还是随时毁灭?
充满变数的“数字生命计划”、四处涌现的人为暴动、越来越近的末日步伐,让地球命运充满了变数.....
在《流浪地球》里,所有人齐心协力拯救了地球,用东方集体主义和牺牲精神,展示了不同于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观,感人至深。
而《流浪地球2》则是呈现黎明前的黑暗与混沌,在各种矛盾思潮下,人类艰难前行。
末世之下,有人为求生存所作出不懈努力,有人为了永生铤而走险,人性中的黑暗光明交错相映,更贴合刘慈欣原作的气质。
科学的理性与人类的感性,永恒数字生存和苟且流浪空间,人类之间的猜疑争斗,就是“流浪宇宙”系列的精髓。
前传式的《流浪地球2》引出的人性主题,或许更能让大家懂得整个系列所想要表达的真谛,起到更好的承前启后关系。
它详细描绘了太阳危机,丰富了故事时间线,为后续作品(第三部)打下了伏笔。
电影有了好故事做核心基石,理论上成功了一半,但实际上拍好电影非常不容易。
“流浪宇宙”系列设定为宇宙背景,场景越大,想象力越大,电影拍起来就越难。
在拍第一部时,郭帆导演在预算不足的情况下,带领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在资金用尽、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也不放弃对特效细节的追求。
他抵押房子,到处求援,向朋友们借钱。
制作团队齐心协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克服了各种技术难题,把电影细节做到了精益求精。
于是,我们看到了《流浪地球》的特效奇观,重现了原著里的恢宏场景,那些我们曾经以为不可实现的镜头,全都出现了——
高耸入云的行星发动机,冰冻万里的中国都市地表,绚烂壮烈的撞击木星…
《流浪地球》的制作水准之高,让好莱坞都为之震撼。它被称为中国科幻电影之元年作品,丝毫不为过。
而《流浪地球2》从四年前就立项,预算更加充足,制作团队更成熟,我们毫不怀疑,第二部的特效必将走向新高峰。
《流浪地球》用了3000张概念设计图、8000幅分镜头画稿、10000件道具制作、100000延展平米实景搭建。
而《流浪地球2》则整整翻了10倍,接近100万平米,总搭景面积将超过100个足球场。
郭帆导演还为“流浪宇宙”专门写了20万字的世界观,现在仍在不断扩展中。
剧组也花费了更多时间精力完善细节,其中9万公里的太空电梯必将是《流浪地球2》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部的庞然大物行星发动机,在宏伟的太空电梯旁边,宛如一粒细小的尘埃。
在导演郭帆眼中,《流浪地球2》不仅仅是制作一部高质量的硬科幻作品,也是在不断试错,积累经验。
在打造出一流视效水平的同时,通过锻炼团队,不断提升中国科幻电影的重工业水平。
他说到做到,《流浪地球2》的特效又达到了新高度,给中国科幻影视产业树立了新标杆。
今天观看《流浪地球2》的观众们,无不赞叹第二部的视觉特效前所未见,观影效果更上一层楼。
今年《流浪地球2》早早就定档春节档,是最早定档的电影之一。
这充分彰显了制作团队的自信,对作品的信念,这也是硬核实力的体现。
我相信,有刘慈欣的科幻作品为基石,在郭帆导演这样有担当的新锐导演带领下,中国科幻电影必将有美好的未来。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