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2018年第2期要目 | 法宝期刊

《知识产权》2018年第2期要目 | 法宝期刊
2018年03月01日 17:44 北大法律信息网

《知识产权》杂志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主管、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的国家级双月刊杂志。1984年12月12日中国工业产权研究会创办《通讯》,当时是一本内部刊物。1987年8月《工业产权》杂志创刊,1990年6月20日,中国工业产权研究会第三次常务理事会召开会议并决定:中国工业产权研究会改为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工业产权》杂志改为《知识产权》杂志,1991年1月《知识产权》杂志创刊。

《知识产权》2018年第2期要目

【学术研究】

1.再论知识产权的性质

——一种权利结构的视角

作者:邓志红;余翔(华中科技大学中德知识产权研究所)

内容提要:私权论是我国对知识产权性质认识的主导模式,尽管后来有“私权的公权化”和“权利互赋”论这两种相竞争的理论,但由于它们自身的论证存在某些缺陷,都没有能够成功地取代私权论模式。通过重新审视私权论的知识产权观及其论证逻辑,在批判性分析其他可能替代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应从权利的构成或结构上来看待知识产权的特性,特别应认真对待知识产权的规制性质及其构成性意义。

关键词:私权;私权的公权化;权利互赋;权利结构

2.区块链技术与智能合约在知识产权确权和交易中的运用及其法律规制

作者:华劼(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

内容提要:作为继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后的又一技术创新,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验证、存储、更新数据的去中心化计算范式,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匿名化、难以篡改等特性。智能合约以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技术,强化了合约的自动执行性。区块链与智能合约这些创新技术如能运用于知识产权确权和交易中,将极大简化知识产权确权和交易的过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同时,计算范式中的技术漏洞又可能使智能合约的执行导致非法的行为结果。因此,有必要对区块链技术如何应用于知识产权确权和交易、智能合约是否落入传统合同法规制范畴、应如何应对智能合约的法律规制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区块链;智能合约;知识产权确权;知识产权交易;法律规制

3.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分析

——兼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条款

作者:李阁霞(烟台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在现代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竞争关系不再是适用该法的前提,利益受到不正当商业行为影响的市场主体都可以获得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救济。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可以减少司法实践对“诚实信用”一般条款的适用,但规范的立足点应在于对行为的性质的认定,而不是互联网技术。修订后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的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有的构成不正当竞争,有的则属于正常的市场竞争手段,不应当为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设置“兜底”条款。

关键词:反不正当竞争;诚实信用原则;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正当商业行为

【司法探讨】

4.驰名商标淡化的科学测度

——调查实验在司法中的运用

作者:陈贤凯(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内容提要: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是一种国际趋势。我国司法也早已接纳淡化理论。但是,法院往往在缺乏详细论证的情况下即认定淡化发生,由此可能不恰当地扩大了商标权的保护范围。调查实验是测度消费者心理认知,证明驰名商标被淡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常见的淡化实验包括联想实验、品牌典型性实验、品牌特征实验和品牌价值实验。这几种实验模式都存在一定缺陷,因此调查专家在司法认定规则和实验技术上谋求改进,以保证淡化调查的可信性。淡化调查不是完美的,但它是对商标权利边界作出科学界定的一种努力。

关键词:驰名商标;淡化;调查实验;商标调查;消费者调查

5.警惕惩罚性赔偿在知识产权法领域的泛用

——以商标法及其实践为例

作者:冯术杰;夏晔(清华大学法学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内容提要:知识产权侵权赔偿额的确定应当以填平原则为基础,仅对恶意侵权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政策背景下,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有失宽泛。我国商标、专利和著作权法允许以侵权人的获利替代权利人的损失来计算赔偿额,而法定赔偿额的确定中也将侵权人的过错程度纳入考量,这都使得知识产权侵权赔偿额具有了一定的惩罚性。2013年《商标法》明确引入了三倍惩罚性赔偿规则,应以此为契机划清惩罚性赔偿与非惩罚性赔偿的界限,在有效打击恶意侵权的同时也应保护非恶意侵权人与商标侵权行为无因果关系的经济利益,避免商标侵权诉讼成为谋取他人正当利益的手段。

关键词:商标侵权;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惩罚性赔偿;法定赔偿;填平原则

【百家争鸣】

6.知识产权法皈依民法体系再议

作者:郑媛媛(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时值民法典制定阶段,人格权与知识产权均面临各自理论中的困境,此种困境实际凸显了民事权利在21世纪如何自处的问题。不同专业领域的学者均从各自的立场提出自己的创见,而人格权理论的研究又为知识产权法皈依民法体系提供了除私权以外的重要佐证。民事权利研究某种程度上开启了从微观到宏观层面的互动与融合。民事权利理论的革新有助于民法的进化,而民法的进化反过来又推动各民事权利自身体系化的建立,二者之间是彼此交融互为表里的关系。孤立的寻求所谓的自我完善,对于彼此来说都将是一种缺失。

关键词:人格权;知识产权;民法;知识产权法

7.确立反假冒为商标保护的第二支柱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之目的解析

作者:刘丽娟(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我国商标保护采用了注册授权制。由于对此制度的片面强调,实践中出现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经常性得不到禁止的严重问题。我国应该建立与英美法中的“反假冒”制度类似的制度,并将之与注册授权制度作为商标保护的两大同等重要的基础。如此,既使得企业能够保有注册获得明确专有权的优势,又能够通过反假冒制度消除市场上的不正当竞争。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已有类似制度,即第6条的“反仿冒”制度,但我们需要从理念上提升该条在整个商标制度中的地位,同时打通与英美法中“反假冒”制度的联系,以使得此条的讨论研究能够与国际上的“反假冒”制度研究相互交流和借鉴。

关键词: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假冒;未注册商标;商标保护

【工作实践】

8.论网络游戏规则的著作权法保护

作者:朱艺浩(北京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游戏规则对一款游戏能否成功至关重要。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游戏规则可能造成反不正当竞争法与著作权法的冲突。复杂、具体的游戏规则设计可能构成表达。游戏规则设计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其角色技能或道具属性的具体规则设计应当属于表达。对于新颖类型游戏中的规则设计可以考虑给予整体保护,但不禁止对个别游戏规则的模仿,只禁止大量模仿甚至全面照搬的行为。

关键词:游戏规则;著作权法;独创性;二分法

9.质疑与建构:著作权法创作激励目的之二重奏

作者:司明(于商丘师范学院人事处)

内容提要:长久已来,促进激励作者创作作品被各国视为著作权法的主要立法目的之一。著作权法作为权利法,其中蕴含确认与保障作品权利之功能不言自明。但保障作者权利与促进激励作者进行创作之间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二者逻辑上的表现为“不充分不必要条件”。激励作者进行创作之目的,单独通过著作权法本身具有不可达致性。

关键词:著作权法;立法目的;承载功能;创作激励

10.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建设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作者:王博雅;向晶(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内容提要:我国企业普遍面临知识产权人才建设水平较低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才配备不足、待遇普遍偏低以及人才流失严重等三个方面。知识产权人才建设水平不足,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还会影响知识产权服务业市场的发展。通过梳理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建设状况,研究发现:企业对知识产权战略重视不足、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缺乏有效辅助、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预算不足,是导致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建设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建议增加企业家和企业高管的知识产权培训,制定企业层面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标准,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辅导机构,建立针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的长效考评机制,以及建立针对中小型企业的财政补贴机制。

关键词:知识产权;人才建设;知识产权战略;政策建议

【国际知识产权】

11.美国法中涉外专利之诉的法律适用与执行

——基于管辖与禁令执行的分析

作者:赵雷(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法律与社会科学研究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