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造车,打破疑惑

恒大造车,打破疑惑
2020年12月14日 10:52 一见财经

恒大造车以来,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有两个时期异常忙碌,这两个时期对恒大汽车来说都是“关键时期”。

一个是去年10月末,许家印短短五天时间跑了德国、西班牙、日本三国,八大城市,连续考察十二家世界顶级汽车零部件巨头。

另一个是今年12月,许家印最近频繁去恒大汽车相关研发部门视察,顺便也向外界展示了恒大汽车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技术储备和研发实力。

12月7日,许家印去了一趟恒大全球电池研究院,不仅视察了研究院的电池研发进展,和日本分院视频连线,还亲自试驾。

许家印视察的这家电池研究院总院位于深圳,另有分院位于日本大阪,目前核心科研团队超过800人。有 40个实验室15000测试点位,重点布局了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电池材料、BMS以及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前瞻开发及应用等五大领域。

该院院长是国际著名电池科学家、原韩国SK集团电池研究院院长李浚秀,大阪分院副院长境哲男是日本电池行业国家级技术带头人,拥有200多件专利。

在造车新势力中,恒大在这方面的配置确实很高,一方是电池技术太重要,目前已经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汽车进一步突破的关键技术;另一方面,恒大通过前期的“买买买”,确实储备了很多技术和人才。

12月8日,许家印又出现在了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恒大汽车全球研究总院,并公布了其组织架构与人才团队。

资料显示,目前恒大汽车全球研究总院拥有3200名科研人员团队,聚集了众多重量级的专家,并下设前瞻技术研究院、整车技术研究院等11大专业研究院,规模配备堪称行业一流。

12月9日,恒大汽车又对外公布了恒驰1的内饰,从图片上看,该车内饰采用三屏联动设计,中控台处基本没有实体按键,加上有着全尺寸全景天幕、各种软性材质包裹,甚至还加入了仿大理石的装饰饰板。

三天时间,许家印和恒驰1频繁亮相,背后的用意相信很多人都略知一二,这也是恒大回应“谣言”和外界质疑的一贯做法:不过多解释,也不像很多公司那样连续发声明,而是用实际行动回应。

仔细琢磨恒大汽车最近三天的动作,很明显,这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回应:外界质疑我没有技术,现在我就把技术展示给你看,让“假造车”谣言不攻自破。

关于恒大汽车这波操作,一见君就不过分评判了,相信很多人都能看懂。反而值得细究的是,恒大这种造车方式到底靠不靠谱?有没有前途?

如果用一个词简单总结“恒大造车”模式,其实就是“高举高打”,和别的造车新势力相比,这种模式略显张扬,甚至在一部分人看来有些浮夸。

比如,一上来许家印定了一个看来不切实际的目标:实现到2025年产销100万辆、2035年产销500万辆的宏伟目标!

要知道,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深耕多年,目前比较乐观的预计是年产有望达到100万辆。相比之下,恒大汽车现在连一款量产车都没有。

所以,从这一点上讲,恒大造车模式被外界质疑也属正常。但深入研究后可以发现,恒大汽车走了一条“更难”但是“更快”的路,这种造车模式也契合了许家印一向“大手笔”的战略思想。

“更难”可以这样理解。恒大集团是以地产起家的,除了资金和管理人才外,恒大在涉足汽车领域之前,在该领域基本就没有积累,但现在房地产市场势微,要转型的恒大集团选择了造车,这无疑是一个考验。

“更快”是指,既然许家印下定决心要造车,而造车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远比造房子复杂的多,但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又涌入了很多巨头,要赶超这些巨头,容不得恒大慢慢布局,一项技术一项技术的去搞突破,恒大汽车必须要选择一条更快的路“买买买”,实现弯道超车。

正如许家印所说:“恒大在造车上一无所有,要实现核心技术世界领先,只能通过买买买。买不过来的技术,我们就要合作”。

去年11月12日,在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上,许家印在总结恒大造车路时说:“与全世界其他车企不同,恒大不会弯道超车,而是换道超车。具体而言,就是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

当时,很多人不以为然,现在看来,这句话看起来有点“土”的总结,其实道出了恒大造车的真谛,这是符合恒大造车战略的,也是符合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的。在这样的战略主导下,恒大汽车有时候步子迈得有点大,遭受一些质疑,其实都是很容易理解的。

不过,回应质疑的最好手段就是用事实说话:首期六款车对外发布,一经亮相就惊艳世界;上海、广州基地宣布开始试生产,距离量产又进一步;恒大全球电池研究院和恒大汽车全球研究总院亮相,强劲科研实力曝光;恒驰1路跑视频和内饰发布,车身线条流畅,内饰尽显科技感……在一条条客观事实面前,质疑声不攻自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