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打“价格战”,《经济日报》“劝架”

车企打“价格战”,《经济日报》“劝架”
2024年06月15日 21:46 柚财

6月14日,《经济日报》刊发标题为“车市竞争不能只靠价格战”的文章,观点鲜明。

最近,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部分车企高管围绕车市价格战的争论,特别是作为国企的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向同行喊话:“内卷下去不是办法。”

曾庆洪说:企业的目标是什么?是盈利。而盈利的目的是什么?是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缴税、创造就业机会。但如今,裁员的情况如何?广汽集团也不得不裁员不少。这样下去,对社会和国家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此言一出,迅速在互联网发酵,部分网友认为曾庆洪是“卷不动了”。近两年来,国产汽车借着新能源的东风迅速崛起,汽车行业掀起价格战,消费者正乐于看到汽车价格越卷越低。

或许,这就是《经济日报》6月14日发文的起因之一。

《经济日报》的文章可谓意味深长。

文章指出,价格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最直接的手段。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企业通过价格战不仅能够扩大自身产品销量,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也可以倒逼弱势品牌和低效产能退出,实现产业优胜劣汰。

文章同时指出,价格战是把双刃剑,如果到了恶性竞争的程度,就会破坏产业生态。比如,有的车企为了降低成本,不惜偷工减料,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还有的车企向上下游供应商压价,“不降价就不付款”,令供应商苦不堪言。

文章认为,汽车产业体量大、产业链长、关联性强,无论是扩内需还是稳就业,都能起到重要作用。从销量上看,尽管去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突破3000万辆,创历史新高,但增量主要靠出口。2023年,国内汽车销量2518.4万辆,比2017年少280.4万辆。这表明,价格战并没有给国内市场带来整体销量提升。

不过,作为民营车企的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却认为,汽车行业发展有喜有忧,有挑战有机遇,新能源汽车也是这样,卷价格、卷技术、卷规模、卷流量等等。

“其实卷是一个自然规律,不要焦虑,积极拥抱才能从竞争中走出来,原来手机品牌几百个,到现在优胜劣汰剩下几家,家电企业也是一样的。”王传福说,产能过剩才有竞争,有竞争才卷,卷才能有技术的突破,产业的升级,优秀的产品才可以诞生。

数据显示:2023年,比亚迪累计销量302万辆,成为全球第一。2024年5月份,比亚迪销量达到33万辆,远超同行国企。

同样,作为民营企业的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认为:在产品层面上,如果要“卷”,就要“卷”出价值来;从服务上来说,则要“卷”出用户的体验;从产业的角度来说,要“卷”出产业的技术升级和迭代。

数据显示,赛力斯旗下的AITO问界新M7上市七个月累计17.4万辆;问界M9上市三个月累积超过7万辆。截至目前,AITO问界汽车用户规模已接近30万。

202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赛力斯营收265.61亿元,同比增长421.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亿元,今年第一季度,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4825辆,同比增长374.77%。

《经济日报》文章认为,在一个产品供大于求、技术加速迭代的充分竞争市场,不打价格战是不可能的。问题在于,企业只会打价格战,也是没有未来的。

“汽车是一个技术、资金和人才密集型的长周期行业,靠低价获得销量对提高企业经营质量并无多大益处。”文章称,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还是要跨越价格战陷阱,回归到对产品技术和品牌价值的追求上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