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普数据刺痛了谁?老年人口占比近19%,保险业重构战略想象

七普数据刺痛了谁?老年人口占比近19%,保险业重构战略想象
2021年05月16日 21:26 慧保天下

近日,备受关注的全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正式公布,成为当下审视中国人口乃至经济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契机。

按照这些数据,当下中国65岁及以上年龄段的老年人口占比已经超过13.5%,距离14%的深度老龄化的国际标准仅有一步之遥。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考察中国社会、制定经济政策、拟定企业战略绕不过去的一个现实基础。

长时间以来,谈及人口老龄化,总是伴随着多少消极的态度,诸如人口红利消失、社会负担加重、创新活力下降等,但不可忽略的是,老龄化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人类受教育水平提高、医疗技术发展之后的一个必然结果。

危险与机遇总是相伴而生,与其忧虑现实,或许不如从现在开始就抓住其中的机会。可以看到,以泰康保险集团为代表的一些企业早已经捕捉到了人口老龄化这一大趋势,提早开始布局医养产业,如今,当老龄化、银发经济成为当红话题,其却已经开始享受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红利。

避无可避,老龄化成中国经济社会最大的现实基础,泰康等已经开始坐享经济红利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再次详细揭示了国内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根据统计,2020年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3%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老年人口占比快速提升。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64亿,占比达到18.70%,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占13.5%。

按照国际常用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比例达到14%即进入深度老龄化,这意味着,国内距离深度老龄化只有一步之遥。

老龄化同时,伴随的是“少子化”。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

老龄化、少子化蔓延,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深度老龄化社会即将到来,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基础。据世界银行此前的推算,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占比将达到27.4%,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不过,这种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并不全是压力,压力之外,还有机遇。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就公开表示,“一方面,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压力增加;另一方面,它促进了“银发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可以看到,在国内,陈东升领导下的泰康保险集团是最早捕捉到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并将发展医养产业作为主要战略来推进的险企。早在2007年,其就已经洞悉了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由此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挑战和机遇,摒弃彼时备受推崇的综合金融集团的诱惑,而是围绕人的生命周期进行产业布局,力图提供“从摇篮到天堂”的一揽子服务。

也是从那时开始,泰康就已经发力建设养老社区,如今经过14年时间,其在全国的养老社区布局已经初具规模,在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六大区域合计铺设22家养老社区,其中7家已经正式投入运营。

作为先行者的泰康,已然开始享受到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红利。年报显示,2020年,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泰康保险集团依然实现归母净利润240.37亿元,同比增长8.34%,这已经是该集团连续第二年归母净利润达到200亿元以上,稳坐非上市险企净利润排行榜头把交椅。

根植人口老龄化,把握第三次人口红利,构建长坡宽道厚雪商业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在1966年-1973年间迎来了第一次的人口出生高峰,3.1亿、占比超1/5的人口在此期间出生。也正是这些人,构成了助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三次人口红利。

第一次是他们成年后,为国内市场提供了充沛且廉价的劳动力,助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是当这批人进入中年阶段,又成长为中国最为庞大的消费群体,助力了中国经济从出口导向到消费导向的转型。同样是这些人,在2026-2033年间将相继进入退休状态,势必又会造就第三次的人口红利。

第三次的人口红利势必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这从保险业的角度出发并不难理解——日常生活之外,专业的照护医疗以及服务背后资金来源问题,是老龄社会必须直面的三大问题。

以照护医疗问题为例,疾病发生率普遍伴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几乎无法避免,而随着医疗技术的水平的提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的情况下带病生存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根据公开数据,中国2018年的人均预期寿命为77岁,但是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也就是说,中国公民有8.3年的时间带病生存。

另据中国老龄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老年痴呆患者约有1507万,预计2030年将达2220万、2050年将达2898万。从这一组数字来看,失能、半失能是老年群体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由于老年人往往面临长期带病生存,需要专业的照护、医疗服务,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钱从何来”?与上述内容相对应的另一组数据是,2017年,17%的老年人消耗了67%左右的医疗费用。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这一占比无疑会进一步上升。

传统的“养儿防老”因为“少子化”最终将土崩瓦解,新时代的老年人们在日常生活之外,还需要专业的照护医疗服务,更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这一事实成为长寿时代、银发经济的核心内容。

这些其实都给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应该也必须成为保险公司打造商业模式的重要依据。仍以泰康为例,围绕着人的生命周期,其几乎已经打造了完整的产业链,而核心板块就是保险、资管、医养,均与人口老龄化这一大趋势密切相关。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陈东升领导下的泰康凭借一己之力给保险业应对长寿时代树立了特色鲜明的创新样板。

5月15日,在泰康保险集团主办、泰康人寿承办的“长寿时代大健康峰会”上,陈东升对这一模式再度进行概括:一是把虚拟的保险与实体的医养相结合;二是,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财富和长寿的产品服务体系;三是让每个人长寿、健康、富足,优雅度过一生。

打造“长寿、健康、富足”的三大闭环,就是泰康在长寿时代提出的企业方案,这个方案的本质就是人寿保险与医养相结合,构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服务体系,帮助长期复利现象完美绽放。

毫无疑问,泰康这一“长坡宽道厚雪”的商业模式已然成为其最鲜明的标签之一,也成为其当下乃至未来市场地位的最佳保障。

人口结构变化必然带来社会、经济的颠覆性影响,这是所有险企一切战略的前提

人口老龄化,以及由此而来的人口结构变化,带给社会经济的将是全局性的影响。诚如陈东升在其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所言,“人类社会将不可避免地进入长寿时代——这是未来人类社会一场最根本的变革——人口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颠覆性影响……如何重新规划和安排长寿时代个体全生命周期?如何解决长寿时代带来的健康和财富的挑战?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需要未雨绸缪。”

比如家庭结构的变化,随着“少子化”的演进,国内家庭结构已转为小型化、微型化,一方面,这意味着传统的家庭服务保障功能弱化;另一方面,这也势必会对人际关系、代际关系及家庭内部经济流动、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等产生深刻影响。

再比如文化,老年人数量上升而儿童数量日趋减少,儿童成为家庭重视的对象,这影响到传统文化与伦理观,使重塑新时代的伦理与价值观成为必然。

对于保险业而言,这种人口结构变化主导下的社会经济演变、文化变迁,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按照陈东升的说法,“所有的产业都是根据人的需求展开的,比如工业时代的产业是衣食住行,后工业时代的产业就是娱乐、教育、医疗和养老。”

但面对这些巨大的、深刻的改变,整体保险业显然尚未做好准备。可以看到,在商业养老保险领域,虽然保险业进行了诸多尝试,但一直未能发挥出主流作用。而现在,国家主导下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已经呼之欲出。在政府背书以及财政的强力支持下,个人养老金制度势必会成长为“三支柱”的主要内容,而商业保险公司只能是在补充养老的定位基础上,寻找新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从泰康的经验来看,其之所以有先见之明,进行提前布局,最根本的,是掌握了“人口结构变化”这一影响经济运行的底层逻辑之一,按照陈东升的战略心法“短期看宏观,中期看结构,长期看人口”。

可以看到的是,泰康的商业模式已经引发了诸多险企的效仿,无论是头部机构,还是中小险企,都已经开始发力养老社区建设,或与第三方合作,开展相应服务,或主打居家养老概念,进行差异化竞争,不一而足。但“老龄化意味着机遇”“养老产业就是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