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寿险公司退保率激增,个别险企超10%,总金额反超业务收入

上半年寿险公司退保率激增,个别险企超10%,总金额反超业务收入
2022年09月07日 10:32 慧保天下

纵观世界保险史,没有寿险公司是因为风险赔付而倒闭的,但凡倒闭的基本都是因为现金流出现严重问题。2022年,当寿险业负债、投资两端承压,退保率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也开始抬头,险企现金流还安全否?

曾经,满期给付与退保是行业高度关注的指标之一,一些产品集中到期退保,成为影响险企现金流安全性的关键要素。

01

五家险企综合退保率超5%,财信吉祥、国华人寿甚至超过10%

截至9月6日,『慧保天下』统计,已经有71家人身险公司披露了2022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中有70家公司公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的综合退保率指标(详见文末大表),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竟然已经有5家寿险公司综合退保率超过5%。

财信吉祥人寿综合退保率为14.52%,排名第一;

其次是国华人寿,其综合退保率为10.53%,排名第二;

东吴人寿综合退保率8.31%,排名第三;

渤海人寿综合退保率5.89%,排名第四;

合众人寿综合退保率5.03%,排名第五。

虽然都是中小型险企,其退保金额在行业整体退保金额中占比有限,但如此高的综合退保率,仍令不少业界人士为之捏一把汗。

02

大多数险企上半年综合退保率低于5%,平安、太平、新华等大中型险企多低于2%

其余险企,尤其是头部险企,其退保率基本都在5%以下:

15家险企综合退保率在2%-5%之间,其中,幸福人寿、长城人寿、建信人寿、人保寿险、交银人寿5家公司均超过4%,综合退保率分别为4.97%、4.86%、4.28%、4.20%、4.15%。

17家险企综合退保率在1%-2%之间,这其中包括泰康人寿、太平人寿、阳光人寿、新华人寿、太保寿险等头部险企,综合退保率分别为1.42%、1.23%、1.14%、1.08%、1.04%。

33家险企综合退保率不足1%,包括利安人寿、中邮人寿、平安人寿、华泰人寿、民生人寿、和泰人寿、鼎城人寿等。

可以看到,在中小规模的险企中,存量业务较少的险企,其综合退保率指标受当季经营波动的影响要更大,较易出现高退保率,同时,还容易出现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回溯不利偏差。

个中原因不难理解,综合退保率的计算公式是:

综合退保率=(退保金+保户储金及投资款的退保金+投资连结保险独立账户的退保金)÷(期初长期险责任准备金+保户储金及投资款期初余额+独立账户负债期初余额+本年度签单保费)×100%

公司业务规模越大,长期险责任准备金越多,年内签单保费越高,则计算综合退保率的分母越大,相同条件下,得出的最终数字也就越小。规模小,也正是中小险企抗风险能力弱的重要因素之一。

面对节节走高的综合退保率,负债端投资端双重承压的险企究竟会怎样?在本文中,慧保天下将重点观解剖综合退保率最高的三家人身险公司。

03

财信吉祥人寿:综合退保率14.52%高居榜首,银保、年金险是关键因素

由于综合退保率高企,一直低调的财信吉祥人寿登上榜首。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其综合退保率为14.51%,而上季度则为7.35%。

尤其基数较低等因素,实际上,2022年上半年的财信吉祥人寿业务增速并不低。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上半年,该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1.62亿元,同比增长14.45%,不过,受到投资的拖累,其净亏损达到1.57亿元。

进一步分析其业务来源、产品特点,不难发现,银保、年金险才是推高该公司综合退保率的关键因素。

财信吉祥人寿保费规模快速增长,主要以银保渠道作为支撑。2021年年报显示,其保费收入位居前五位的产品均与银保渠道相关,且整体来看,银保渠道签单保费占比57.96%,个人渠道签单保费占比23.43%,团险渠道签单保费占比15.56%,互联网渠道和其他渠道签单保费占比分别为0.95%、2.11%。

从退保涉及到的具体产品来看,祥和五号年金保险年度累计退保规模近17.29亿元,年度累计退保率达72.71%,排名第一;其次,金彩年年年金保险年度累计退保规模为9.8亿元,年度累计退保率达52.71%,排名第二;吉祥人寿附加吉财宝终身寿险(万能型)年度累计退保规模为2.82亿元,年度累计退保率达22.61%,排名第三。

可以看到,该公司的退保多集中于几款产品,且要么是年金保险,要么是终身寿险。其中,退保金额最高的祥和五号年金保险为五年前销售的趸交产品,截至今年,正式到期,退保也就在所难免。

退保金额最高的三款产品,合计退保金额高达29.91亿元,与同期41.62亿元的保险业务收入而言,占比已高达72%。从现金流的角度来看,2022年第二季度,财信吉祥人寿的净现金流为-2.38亿元,而一季度为5.38亿元,二季度相较一季度,现金流出明显增加。

财信吉祥人寿在偿付能力报告中指出,退保率增高主要是由于一季度开门红期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较多,而二季度支付退保相关现金流有所上升。

03

国华人寿:现金流压力有增无减,上半年退保225.88亿元甚至超同期保险业务收入

国华人寿综合退保率10.53%排名第二,明显低于排名第一的财信吉祥人寿,但其现金流压力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国华人寿披露的2022年上半年业绩来看,上半年,该公司保险业务收入215.79亿元,同比增长21.62%,但与此同时,其退保金额却高达225.88亿元,甚至超越了同期的保险业务收入。

国华人寿向来以银保作为主力渠道(上半年国华人寿银保渠道保费收入196.8亿元,同比增24.09%,占比91.2%),该渠道所售产品也多以趸交型为主,产品性质决定该公司容易出现退保金额短时间内急速提升的现象,需要险企严阵以待,提前布局,做好现金流的安排,防止公司出现现金流危机。

实际上,由于一贯的经营风格,国华人寿近几年一直承受着很大的退保及满期给付压力。2016年至2018年,该公司退保金已经是连年升高,分别为62.08亿元、217.31亿元、228.52亿元。

2019年,随着部分产品退保逐渐结束,该公司退保压力得到部分缓解,降为72.09亿元,2020年更进一步降至21.14亿元。不过到了2021年,国华人寿退保金额又开始激增,全年高达303.59亿元,同比增加了1336.01%,到2022年上半年末,这一数字同样居高不下,达到225.88亿元。

从退保金额高的产品来看,退保退保率的也主要是几款热销产品:国华泰山5号年金保险年度累计退保规模达201.4亿元,年度累计退保率72.07%,排名第一;国华盛世福年金保险年度累计退保规模达10.88亿元,年度累计退保率为3.8%;国华附加鑫账户两全保险(万能型)A款(2015)年度累计退保规模2.12亿元,年度累计退保率为21.31%。

好在,中报也显示,国华人寿正积极调整自身业务结构。上半年,其投连险和万能险合计规模较去年同期下降 17.57%。同时,原保费在总规模保费中的占比持续提升,从去年的85.34%提升至89.59%,提升超4个百分点。

04

东吴人寿:主抓银保渠道,退保金额起起伏伏如同过山车

综合退保率排名第三的是东吴人寿,仍是一家以银保渠道、储蓄型产品为主力的中小型寿险公司。上半年,该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62.69亿元,而同期,仅退保金额最多的三款产品,合计退保金额就达到了17.91亿元。

拿东吴人寿退保金额与保险业务收入相比或许远没有国华人寿那般夸张,但其退保金的激增同样值得关注。

从该公司历年的退保金额来看,经常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例如,从2017年的0.28亿元到2018年的39.34亿元,一年时间增加100多倍;2019年该公司退保金额为19.73亿元,到2020年,则又迅速降至5.97亿元,2021年继续下降为4.46亿元,到2022年,又开始激增,仅上半年,仅退保金额排名前三的三款产品,退保金额就已经达到了17.91亿元。

退保金额激增之下,2022年第二季度,东吴人寿综合退保率为8.31%,而上季度为6.94%。相应的,2022年第二季度,东吴人寿净现金流为-0.32亿元,而上一季度则为3.79亿元,较上季度减少了近4亿元。

从退保金额最高的三款产品来看,东吴稳增宝终身寿险B款(万能型)年度累计退保规模15.01亿元,年度退保率为75.73%;东吴附加金账户年金保险(万能型)年度累计退保规模2.42亿元,年度退保率为21.66%;东吴恒鑫两全保险(万能型)年度累计退保规模0.48亿元,年度退保率为1.87%。

一般而言,推高险企退保率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产品设计使然。国内市场高度同质化竞争的特质,让产品的正常退保也有了明显的规律可循,例如,行业会在2013年后进入满期给付高峰,主要是因为在2002年前后销售的十年期分红险产品、2007年前后销售的五年期分红险产品,在2013年前后集中进入满期给付期。

二是代理人流失使然。代理人流失,导致部分自保件退保。

三是销售误导使然。由于代理人销售误导,消费者投保了不适合自己的产品,在发觉有关问题后,选择退保合情合理。

四是消费者退旧投新。有的代理人在跳槽后,在利益驱动下,会误导消费者退掉旧保单,投保新保单。

五是退保黑产。如今的退保黑产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犯罪分子深刻洞察人性以及公司软肋,抓住其中漏洞,利用退保谋取最大利益,严重损害保险公司乃至中介公司利益。

通过上述对三家公司的分析也不难发现,倚重银保渠道、过度销售趸交储蓄型产品是导致一些险企退保金额大起大落的直接原因,而终身寿险、年金保险、两全保险等又是最重要的工具。

近些年,随着行业加速转型,监管又明确叫停了中短存续期产品,人身险行业产品结构有了显著的改变,曾经因为产品集中到期退保导致的满期给付及退保高峰逐渐回落。

不过彼时,行业整体仍处于快速扩张之中,发展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最终也都在发展中得到了解决,而现在,行业发展速度下滑,投资端也遭遇困境,从根源上避免退保金额大起大落危及险企自身安全成为必选项。

附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