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高度融合

“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高度融合
2021年07月28日 00:12 云南经济日报

    蒙自市芷村镇查尼皮村,是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地方。在这里,层林雾霭环绕在山林之中,让人感受到一种庄严与肃穆。进入一大会址的茅草房内,看到开会时使用过的那盏小马灯,让人感觉到那雄浑低沉的《国际歌》声声在耳……查尼皮红色文化,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连续奋斗,不断前行。现如今,查尼皮村在党和政府“退耕还林”好政策的激励下,在蒙自市林业和草原局(以下简称“林草局”)的大力支持下,全体村民挖山植树、堵沟打坝,终于让充满红色文化气息和底蕴的革命圣地成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常年鲜花盛开的旅游景区,当地的各族群众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这片曾经播撒过革命火种的绿水青山当中繁衍生息、和睦相处,努力把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进行高度融合、共同发展,并把“绿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银山”,开创出社会经济大发展、人民生活大繁荣的美好篇章。

    铭记历史继续前行

    红色查尼皮,革命火种在这里播撒;理想信仰之光,从这里点燃。1928年10月13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芷村镇查尼皮村召开。会议由中共云南省特委委员吴澄主持,出席会议的代表有吴澄、李鑫、杜涛等17人。大会传达了中共中央的有关文件,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云南建立党组织以来的工作进行总结,肯定了成功的经验,指出了存在的缺点,确定了今后的斗争方针和策略。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案》,选举产生了第二届中共云南临时省委书记、常委、委员及候补委员。

    一盏马灯、一个火塘、一张木桌、几条板凳,便是会场的全部设施。这次大会是中共云南党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也是中共云南党组织在地下活动时期召开的唯一一次代表大会,在中共云南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会议之后,作为迤南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的蒙自,农运、工运更加活跃,一批工农群众加入党组织,越来越多的地方建立起了党支部。早期共产党人以此为起点,心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秉承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理念,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为云南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最终,红色查尼皮在铁路、矿山、农村播下的革命火种和他们的献身精神,不断激励着后来者前仆后继、顽强奋斗,终于在1950年迎来了云南的解放。

    如今,中共云南一大会址展览馆,随着1993年竣工开馆,至今已迎来了上百万人次前来参观。这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正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接续奋斗,不断前行。

    东山星火腾然升起

    说起查尼皮的革命历程,不得不说坐落在蒙自城东面的文澜街道落龙庄村委会小东山村。如今的小东山村,已经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村与村之间、村与城之间,建起了绿色通道、绿化屏障、景观走廊,村民们在绿树环绕的美丽家园中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但是,小东山村为中共云南一大的顺利召开所作出的历史贡献,是值得人们永远铭记的。

    提起小东山村,它在云南蒙自革命斗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为,这里是通往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地查尼皮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

    在大革命时期,这里是迤南乃至全省的重要革命根据点之一,曾经发动了由中共云南地下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斗争,曾经成立了迤南地区第一个农民协会。

    1927年春,26岁的滇南地区第一个蒙自籍共产党员杜涛,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小东山村。此前,他刚刚结束了中共广东区委在广州大沙头举办的云南政训班的学习,跟随王德三回到云南。在杜涛的主动申请下,他回到小东山村点燃了迤南地区革命的星星之火。同年4月,经中共云南省特委批准,中共蒙自支部正式成立,杜涛任书记。在当时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杜涛同时还是国民党蒙自临时县党部的指导员、农工部长。他利用在国民党内的身份,在自己的家乡倘甸(原属蒙自县)和小东山村开展农运工作。白天以教师身份为学生上课,晚上开办农民夜校,向村民宣传先进的革命思想。

    有了群众基础,加之各村寨活动的党员与当地群众建立起了深厚友谊,小东山村、倘甸村等村寨都先后建立起农民协会,成为当时云南省成立农民协会的首批县之一。

    1928年1月,滇越铁路黑龙潭火车站路警分局巡警诬陷小东山农协会会员高自明偷砍铁路护路树,将其扣押在分局内。杜涛组织农协会员、党员设法营救,小东山及周边村寨一呼百应,200余人持锄头、棍棒及少数枪支包围路警分局,分局巡警见势四处逃散。众人冲进分局救出高自明。

    这次小东山农民的武装反抗斗争,被称为“小东山暴动”,是中国共产党在云南组织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行动,为省临委工作重点转移到蒙自打开了新的局面。

    小东山暴动胜利后,极大地鼓舞了蒙自、迤南乃至云南各族人民的志气,短短3个月内,就在查尼皮、石马脚、期路白等十几个村寨发展中共党员80余人,建立起党支部20个(后调整为4个),建立起农民协会10个,发展会员近800人。同时,党的工作迅速延伸到靖边(屏边)、开化(文山)、阿迷(开远)境内。

    如今,通过脱贫攻坚已经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的小东山村的村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市林草部门的关心、支持、帮助下,主动投入到“退耕还林”、面山绿化、美丽乡村等建设中,使村民在吸着新鲜空气、观赏着城市美景和面山绿化屏障的同时,脸上挂满了幸福感、自豪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红色文化铸就根基

    小东山村的革命暴动,成就了红色文化浓郁的省一大会址所在地——查尼皮。如今的查尼皮村,到处充满了红色文化的气息——新修的建筑庄重典雅,掩映在绿树丛中,中共云南一大会址先后被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示范点、云南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云南省“中国红色旅游地标”、云南省干部党性教育基地、红河州民族团结示范教育基地。

    每年,来自云南省各地的党员、干部、群众、学生,都会到有着革命光荣传统的省一大会址查尼皮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国情教育。目前,红色查尼皮已成为全省各级党组织开展活动的载体、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阵地、群众寓教于乐的红色文化宣传场所和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基地。

    曾经只有13户人家的小村庄,如今已经拥有66户村民,各民族之间常年和睦相处,亲如一家。村民们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党和政府退耕还林、脱贫攻坚等政策的支持鼓舞下,通过植树造林、栽花种草,让房前屋后的开阔地到处果树苍翠、鸟语花香,真正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范。村民们富裕了,就在那蓝天白云下、绿树成荫中建起了坐落有序、引人注目的幢幢新房。大家都感叹:“今天的好日子全靠党和政府的关怀。随着党和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以及退耕还林、扶贫力度的加大,我们村一改过去的落后面貌。现在66户人家,已有50户盖起了新房,家家户户购买了摩托车,还有20多户人家买了小轿车。”

    果树苍翠书声朗朗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革命的传承人。要弘扬光大查尼皮革命圣地的星星之火,就必须依靠下一代、教育好下一代。因此,在果树苍翠、鸟语花香的查尼皮村,很早就建设了一所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学校——查尼皮小学。

    据了解,查尼皮小学创办于1928年,是中共云南党组织委派共产党员黄明俊创办的。目前,学校拥有100余名学生和4位老师。学生上课时,常常从果树苍翠、鸟语花香的查尼皮村里那一幢宽敞明亮的三层教学楼里传出同学们的琅琅书声。

    这里播撒过革命火种,是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观村旁的一大纪念馆,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每年的植树节,学校积极响应当地党委、政府的号召,在市林草部门的指导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组织学校师生与当地广大干部职工一道投入到植树造林中,搞好“退耕还林”工作,推进“林果乡村·生态家园”的宜居乡村建设。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长期以来,蒙自市各级、各部门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爱林护林行动”为抓手,全面实施退耕还林、通道绿化和开展公益林管护等工作,推动了全市林草工作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逐年改善。目前,一个山川秀美、果树成林、瓜果飘香、卫生文明、生态宜居、人人向往的红色、绿色查尼皮,已展现在人们面前。

    宋代黄山谷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这一句话充分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

    如今,查尼皮小学的办学条件、学习环境等越来越好,在老师们的精心教育培育下,一批又一批的小学生走出大山,走进高一级学校继续接受教育。

    植绿带动产业布局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每当你踏入查尼皮,一路上到处是迷人的绿色风光,放眼望去,群山中数万亩林果,有的渐渐绽露出新芽,有的已挂满半成熟或成熟的果实,风微吹过,摆动中的果实,似乎反复在向你招手,惹人爱怜;不远处的山坡上,上百人正在共栽一棵树、同造一片林,让查尼皮的天更蓝、山更绿、村更亮、人更美。

    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在查尼皮,为打好“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这“两张牌”,当地党委政府和市林草部门紧紧围绕“退耕还林”这一主题,在全面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陡坡地治理、低效林改造、面山通道绿化和开展公益林管护及自然保护区管理等工作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新方法、新举措,逐步完善集镇至查尼皮沿线道路植绿和周边产业布局,全力推进当地“林果乡村·生态家园”建设。工作中,他们认真落实各项植树造林惠农政策,以“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发展思路,打造连片林果示范基地。如:芷村镇以配套退耕还林政策分别打造桥头村委会3331亩金秋红蜜桃示范基地、白沙坡新寨500亩花椒基地、石马脚——联合村1584亩连片桃李园;以配套陡坡地治理政策打造老甫白和尾楚白村1000亩沃柑种植园、他尼白村1188.5亩枇杷基地;以配套中央低效林补助政策打造庄寨——扎租白10082亩枇杷种植示范基地;以配套军民共建补助政策打造了查尼皮566亩军民共建林果基地。

    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仅蒙自市芷村镇就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5415亩,陡坡地治理面积2188.5亩,完成中央低效林改造10082亩、省级低效林改造5000亩及军民共建林果基地566亩。其间,结合退耕还林和陡坡地治理等造林政策,完成集镇至查尼皮沿线路域周边产业布局,补齐深度贫困村产业发展的短板,带动沿线枇杷、桃李等产业升级超过15000余亩。

    如今的查尼皮,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熠熠生辉。多年来,蒙自市在云南一大会址建设上,坚持将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先后投入4500多万元对云南一大会址改扩建。目前,已建成占地620余亩的会议旧址、陈列室、党性教育室、竹博园,浮雕墙等主要设施,集宣传、教育、学习和旅游观光于一体。

    依托会址注重实效

    当前,为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蒙自市、镇两级党委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这一主题,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优势,以中共云南一大会址查尼皮为依托,注重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依托查尼皮,组织“体验式”现场教学。围绕“寻根、对话、感悟、传承”查尼皮红色教育主线,结合实际为广大党员群众设计课程,通过开展“瞻仰一次革命遗址、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合唱一首红色歌曲、观看一部查尼皮专题片、聆听一堂历史党课、交换一次学习心得、进行一次知识抢答”的“体验式”现场教学,让广大党员群众进一步接受初心洗礼,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让查尼皮真正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好去处。

    依托查尼皮,打造“一体式”红色旅游。依托今年查尼皮被列为全省首批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的建设,整合各类资金,围绕建强村级党组织、开展学习教育、壮大集体经济、产业规划发展、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人居环境等方面,积极推动白石岩村委至查尼皮村沿线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红色美丽村庄”,打造“一体式”红色旅游,使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和党史学习教育实现融合发展,真正使查尼皮成为全市乃至全州、全省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更好地为全省广大党员到查尼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依托查尼皮,开展“传承式”纪念活动。以多种活动为载体,讲好查尼皮的红色文化、绿色文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故事,开展好党的组织生活,激发广大党员成为查尼皮的宣传者,干事创业的激情者,让党史学习教育真正走进群众。

    依托查尼皮,铺开“上门式”文明实践。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平台,整合有效资源,按照“群众点单+政府派单+志愿者买单”的方式,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上门式”文明实践活动。

    如今的查尼皮,它以云南省一大在此召开的特殊的经历和对党在云南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基础的地位和作用而载入云南省党史史册;如今的查尼皮,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相辉映,闪烁着璀璨光芒。

    融合打造旅游胜地

    是啊,查尼皮的马灯让我们不忘初心,查尼皮的誓词让我们牢记使命。只要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查尼皮的薪火将代代相传,魅力蒙自将率先发展,美丽红河将奔腾不息,七彩云南将越来越美丽。

    蒙自市林草局局长刘乙偌表示,将紧紧围绕市委1125工作思路,以“林果乡村”和“公园城市”为载体,通过实施爱林护林行动,进一步细化措施,完善政策,抓好示范点建设,努力探索出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兼顾的林业产业发展之路。确保2021年内完成植树造林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8.5%以上,着力打造生态人文宜居美丽城市,积极争创省级森林城市,打造颜值靓、气质佳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同时,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将围绕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实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物多样性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探索出一条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高度融合,将“绿水青山”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之路。当然,面山绿化、红色景区的绿化,也是林草局的工作重点。因为,面山绿化是城市的颜面和形象,红色景区的绿化是把增加绿色内容融入红色文化内涵,让更多人感受革命老区的变化。所以,林草局必须在红色景区加大景区绿化、城市面山绿化力度,进一步提升植树造林和水源地林木保护的品质和效益,切实做好增绿、用绿、活绿、护绿等工作。

    (刘宝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