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得主被曝涉嫌论文造假!

重磅!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得主被曝涉嫌论文造假!
2020年10月22日 20:16 药闻社

本文来源于医药观察家网

如果喜欢,欢迎在文末处点个“再看”,感谢您的支持!

2019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联合授予William G. Kaelin Jr、Sir Peter J. Ratcliffe和Gregg L. Semenza,以表彰他们“对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的发现”。近日却有消息称,Gregg L. Semenza涉嫌论文造假。

生理与医学诺奖得主被涉嫌论文造假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涉嫌论文造假。

截至目前,知名学术大家网站Pubpeer上曝出的塞门扎问题论文已经达到40篇。时间从2001年到2018年,跨度长达18年,质疑点在于一图多用或图片PS,少数文章疑似存在伦理问题。其中,涉及“乳腺癌”、“冠状动脉异常”、“高血压”、“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的论文超过一半。

好在,在诺贝尔奖官方网站上公示的塞门扎的两篇“关键著作”并没有被打假。业界人士表示,“塞门扎最重要的贡献是他上世纪90年代发现低氧诱导因子HIF-1的一系列工作,这批被曝有问题的论文不在其中。”

该业内人士还表示,“如果早两年出现这种情况,塞门扎很可能不会获得诺贝尔奖。但即便现在曝出来了,他的诺贝尔奖也大概率不会因此撤销。毕竟历史上诺贝尔奖还曾颁发给完全错误的研究、错误的结论,但也没有过撤销的先例。”

附Pubpeer上塞门扎被爆涉嫌造假的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图多用 ❂

P图 ❂

实验鼠被质疑肿瘤长得过大,存在伦理问题 ❂

目前,遭到质疑的文章中,已有一篇被撤稿,两篇已勘误或更正。

公开资料显示,格雷格·塞门扎1956年出生于纽约,历任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全职教授、细胞工程研究所血管研究项目主任。上世纪90年代初期,塞门扎实验室发现了低氧诱导因子HIF-1,并在1995年纯化克隆了它。此后,拉特克利夫和凯林发现了HIF的降解机制。近年来,塞门扎的主要研究方向是HIF-1与肿瘤、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疾病、慢性肺病等疾病的关系。

2019年,塞门扎因“在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中的发现”而与其他两位科学家——拉特克利夫和凯林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国内曝光多起论文造假事件

国际医学界论文造假震动学术圈,国内医学界也不遑多让,接连曝出论文造假事件。

就在今年5月份,多所国内知名医院被指造假,8 篇无关论文数据完全一致。“打假名人”Elisabeth Bik 博士在推特曝光,8 篇中国学者署名的论文涉嫌学术不端。虽然属于不同作者、不同医院、不同癌种、不同蛋白表达,但这些论文得出的数据结果却一模一样。8 篇论文中,除一篇于今年发表外,其余都发表于 2017-2018 年。此事件在 PubPeer 也引发了讨论。

这次学术造假事件涉及多所国内知名医院,包括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齐鲁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从文章署名来看,作者包括一线医生、主任副主任医师等。

今年9月份,科技部通报了9起论文造假案件,其中有7起发生在医疗领域,涉及多家大三甲医院,涉案医务人员包括知名专家、副院长、科主任,也不乏普通医生。

虽然被通报的九起论文造假涉案人员均已遭到处理,包括追回项目资金,免职、撤销招生资格、取消项目资格等,但如果不刹住论文造假的“邪风”,学术界的环境必将继续恶化。

对此,科技部强调,将强化监督检查,加大惩处力度,对科研违规行为进行查处,绝不姑息。

教育部方面也加大了论文造假的查处力度,9月22日,教育部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明确提出将学位论文造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在全国公示。

严查严打之下,后续还会有更多类似案件曝光。希望医学界人员不要以身试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