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来了!港股18A之光,单日暴跌55%

死神来了!港股18A之光,单日暴跌55%
2022年11月18日 20:11 药闻社

在近一年来哀鸿遍野的港股18A,无论是上市几年的老牌公司,还是刚刚上市的新公司,股价的主题永远是“暴跌”和“继续暴跌”,在一片肃杀之中,百心安则完全是一个另类,甚至是一个奇迹。

百心安生物是一家介入式心血管医疗器械公司,专注两大类产品:1、全降解支架(BRS),解决患者在治疗冠状或外周动脉疾病方面未满足医疗需求;2、肾神经阻断(RDN)器械,解决患者在治疗未控高血压方面未满足医疗需求。

2021年12月23日,百心安成功挂牌港交所并上市交易,募资净额为4.42亿港元,IPO发行价为每股21.25港元。

首个交易日,百心安股价最低一度跌至18.32港元,最终收盘20.1港元,表现中规中矩。

但是,随后百心安就开启了气势如虹的股价暴涨之旅。在2022年2月,百心安股价首次突破40元;在2022年8月,更是达到最高价75.55元,市值突破150亿,

对于坚守百心安的投资者来说,短短8个月,百心安相比发行价上涨255%,而此时纵观整个18A板块,股价还能坚守在发行价以上的公司,已然是凤毛麟角。

有投资人感慨:从回报率角度来看,百心安简直是港股18A这几年的医疗器械之光,甚至是整个18A板块之光。

2022年11月18日,百心安股价风云突变,盘中突然跳水,截至收盘暴跌55.27%,收盘价21.65元,几乎已经回到了发行价。

而就在同一天,百心安甚至还发布了两个利好消息。

一是其多电极肾动脉射频消融系统(商品名“Iberis”),已通过瑞金海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即将向海南省药监局及海南省卫生健康委申请正式准入并用于临床急需。 

二是其雷帕霉素药物洗脱球囊产品,即将启动在日本开展用于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试验。

股价暴跌,并非是在研产品出了重大风险,原因可能在于对港股来说吉凶难卜的H股全流通问题。

2022年10月17日,百心安在港交所公告,公司于当日收到中国证监会有关实施公司H股全流通计划的正式批准。

根据此次全流通计划,百心安可将最多100,107,425股内资股及74,509,781股非上市外资股转换为公司H股并于联交所上市。

转换后,公司在联交所上市流通的H股总数随即将达到最多236,223,322股,占公司发行在外股份总数约96.84%。该批准自2022年10月10日起12个月内有效。

所谓的"H股权流通",是一个针对港股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方案。

此前,中国内地公司在香港IPO上市主要有两种方:一种是「H股上市」,注册地在中国内地,以境内运营主体直接作为上市主体。另一种是「红筹上市」,将境内运营主体装入境外注册的控股公司,以境外控股公司作为上市主体。

以H股上市,境内运营主体(H股公司)的股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上市前的股东持有的内资股,一部分是IPO增发给境外投资者的外资股。

IPO时增发给境外投资者的外资股在IPO后可在港交所交易,而上市前的股东所持的内资股是不能在港交所流通的。

比如,在全流通之前,百心安合计2.43亿总股本中,只有6161万股可以在港股流通。此次H股全流通计划获批之后,百心安在港股的流通股暴涨至2.36亿股,几乎是原来的4倍。

4倍的流通股,就是4倍的镰刀,4倍的潜在抛压,对于流动性极其有限的港股来说,无异于是"死神来了"一般的恐怖。

因此,现有的流通股东夺路而逃,以致于单日暴跌55%,也就在情理之中。

当然,H股全流通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在激励实控人或者大股东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在H股全流通之前,很多实控人或者大股东的股份也属于不能在港交所流通的内资股,那么港股上市对于实控人或者大股东来说只是多了一个融资方式,其持有的股权并不能变现。

在这种情况下,股价的涨跌和上市公司实控人或者大股东的直接利害关系不大,甚至会促使其做出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在H股全流通之后,股价与实控人或者大股东的财富直接相关,因此实控人或者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相对更为一致,有足够的动力维护股价。

但是在目前港股整体低迷,流动性极度确缺失的情况下,H股全流通短期内的负面冲击可能会更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