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类似药:投降吧,外面都是集采的人

生物类似药:投降吧,外面都是集采的人
2022年12月03日 22:29 药闻社

自从2018年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启动以来,集采的过程,就是不断打破一个又一个市场预期的过程。

最初,制药行业自我安慰说:化学仿制药同质化程度高,大分子药差异性大,无一致性评价作为支撑,产能爬坡缓慢,所以不会集采;很快,胰岛素集采对这一预期狠狠地打脸。

后来,医疗器械行业给自己鼓气:高值耗材品类繁多,规格复杂,也无法做一致性评价,一定不会集采;很快,医保局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完成了对冠脉支架、骨科关节植入物、骨科脊柱类耗材的全国集采。

最后,消费医疗产品的厂商优越感油然而生,因为不需要医保支付,消费医疗素来以“集采避风港”自居;2022年,种植牙、OK镜的集采彻底粉碎这一预期。

集采办大杀四方之下,曾经同样心存侥幸的生物类似药,已经不敢再抱有任何"不会集采"的预期。

今年2月,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药品集采在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三大板块全方位开展。

2022年10月,在对一份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回复中,国家医保局明确表示,正在研究生物制品集中采购相关政策,生物类似药并非集采禁区,在考虑生物类似药的相似性、企业产能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具体产品的临床可替代性等因素基础上,将适时开展生物药集中带量采购

作为生物类似药国采的前奏,地方性集采已经开始了,国内第一个上市的生物类似药品种利妥昔单抗,首当其冲成为试刀石。

利妥昔单抗的原研厂家为罗氏,于2000年在国内获批上市。2019年,复宏汉霖的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在国内获批上市,成为国产首款上市的生物类似药物。2020年,信达生物的利妥昔单抗也获批上市。

2022年3月10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第一批)拟中选/备选结果的通知》,其中生物类似药利妥昔单抗赫然在列。

最终,来自罗氏、复宏汉霖、信达生物三家的利妥昔单抗中标,三家的占比分别是63.50%、35.11%、1.39%,其中,罗氏原研产品的降幅在16%左右,复宏汉霖的降幅是48%,信达生物幅度为59%

2022年11月29日,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发布了《安徽省2022年度部分化学药品及生物制剂集中采购文件》,利妥昔单抗再次成为集采对象。

这也标志着,利妥昔单抗将成为越来越多省级单位的集采对象,这个趋势延续下去,国采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同时,其他已上市的生物类似药,也都在等待着集采时刻的到来。

目前,不包括PD-1在内,国内批准上市的生物类似药品种共有6个,除了利妥昔单抗外,还有5个是: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地舒单抗、曲妥珠单抗、英夫利西单抗。

从销售金额和上市数量来看,贝伐珠单抗的集采逻辑最为合理。

一方面,贝伐珠单抗太内卷了,仅次于PD-1。

目前,我国拥有9种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贝伐珠单抗药物,包括罗氏的原研药及8种国产生物类似药,包括:齐鲁制药、信达生物、博安生物、恒瑞医药、百奥泰生物、天广实生物、东曜药业和上海复宏汉霖,另有多款伐珠单抗处于注册申请或临床试验阶段。

另一方面,贝伐珠单抗的市场空间极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我国贝伐珠单抗市场的规模由2017年的17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9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1.4%,预计2030年将增加至184亿元。

据业内消息,2019年,罗氏原研药贝伐珠单抗(商品名:安维汀)在中国的销售额预计超30亿元;2020年,齐鲁制药贝伐珠单抗(商品名:安可达)2020年销售额约18亿元。

2022年上半年,贝伐珠单抗医院市场销售规模达32.38亿元,同比增长11%。

日益内卷的竞争格局,超过100亿的潜在市场空间,贝伐珠单抗简直是完美的集采标的。

另一个大品种曲妥珠单抗也是潜在的热门集采标的。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曲妥珠单抗在中国城市公立医疗机构的销售额52亿元,2020年,曲妥珠单抗的销售额也大于50亿元。

中国市场上目前有两款曲妥珠单抗,一款是罗氏原研的“赫赛汀”,另一款就是复宏汉霖的“汉曲优”。

虽然上市数量还不多,但是曲妥珠单抗未来的局面同样内卷:安科生物的曲妥珠单抗正在准备报产的过程中,目前国内至少还有13家企业在研,其中有7企业已经进入III期临床。

最终上市的曲妥珠单抗超过10家,只是时间问题。

作为全球药王的阿达木单抗,在中国市场一直水土不服,其原研药"修美乐"进入中国多年,销售金额始终在数千万级别,直到近年大幅降价进入医保,销售才有起色。

但是阿达木单抗的竞争格局一点也不乐观,国内布局阿达木单抗生物仿制药的企业超过20家,其中,百奥泰(首家获批)、海正生物、信达生物、复宏汉霖和正大天晴、君实生物/迈威生物已有产品获批上市,此外还要若干家处于报产或者III期临床试验阶段。

根据第三方数据,作为原研药的修美乐,2021年在国内销售金额接近10亿;作为国内首家上市的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百奥泰的"格乐立"销售金额目前在2-3亿,此外还有海正药业的销售金额接近4~5亿。

随着更多的生物类似药上市,阿达木单抗集采的概率也不小。

剩下的两款生物类似药,英夫利西单抗和地舒单抗,短期集采概率相对较小。

目前,英夫利西单抗国内有4款已上市药物,分别是强生的1款原研药和迈博太科、海正药业、嘉和生物的3款生物类似药。2021年,英夫利西单抗中国市场规模大约10亿元人民币。

地舒单抗是一个相对小众的药物,目前市场上已上市的有安进的原研药和绿叶制药的生物类似药。2021年度,地舒单抗注射液于中国境内的销售额约为人民币1.56亿元。

后记

曾经,生物类似药被认为是一个黄金赛道,其研发风险可控,成药概率大,回报相对于成本和风险颇为可观。

但是在现行的市场和集采环境下,上述预期也在改变,过于拥挤的竞争格局和集采对于终端价格的压制,使得其回报未必有想象的那么乐观,排在前面上市还能吃口肉,上市晚一点,可能连口汤都喝不上。

辉瑞早就察觉到了危险。

2021年3月,辉瑞退出了国内生物类药物的竞争,甚至生产厂房都卖给了国内药企,撤退得坚决而毫不留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