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10-15万级市场,小鹏新品牌能赢吗?

进军10-15万级市场,小鹏新品牌能赢吗?
2024年03月19日 10:59 电驹

“新品牌在该市场价格带将颠覆技术创新,打造AI智驾新物种,为年轻人提供一台真正的AI智驾汽车。”

在日前举办的百人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演讲中,首次对外披露小鹏汽车即将发布全新品牌,正式进军10-15万元级全球汽车市场。

然而,众所周知,10-15万元区间是国内最主流的细分市场。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10-15万元车型市场份额约为34%,2022年约为31%。如此庞大的市占率,意味着这也是国内竞争激烈、最内卷的细分市场。

所以,这就让人不禁想问:作为后来者,小鹏这个全球新品牌到底有何优势?能赢吗?

小鹏新品牌能赢吗?

在今年百人会上,何小鹏说到:“15万以内市场鲜少有支持智驾功能的产品,更无AI智驾。”

在何小鹏看来,该价格区间的新能源车型渗透率虽然在不断提升,但是真正具备高阶智能驾驶的电动车并没有。

确实,纵观这个价位区间的产品,如比亚迪海鸥、东风纳米01等等,这些10万级电动小车的智能化仅仅达到了“有”的水平。

比如智能座舱上,只能实现最普通的联网听歌、导航或者看视频,再厉害一点则是能实现简单的语音控制功能。而智能驾驶上,也只是满足最基础的L2级别辅助驾驶,具备一定速度下的ACC自适应续航,在高阶一点的自主变道或者自动泊车等功能都不支持。

简单来说,尽管这些车也有智能座舱,也有智能驾驶,但是实际智能体验只能说是“聊胜于无”,谈不上“好用”。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智能电动车才算的好用?

向上的技术维度显然无法量化,但向下的用户体验最直观。那就是用户用着舒服、用着爽。比如智能座舱足够的流畅,语音功能得实现连续对话、可见即可说。比如智能驾驶最起码得具备高速NOA的智驾能力,甚至是具备城市NOA更高阶的功能。

显然,目前10-15万市场区间,并没有这样一台好用的智能电动车。

面对这一市场空白,小鹏此时此刻推出新品牌,并且将带来AI智驾等高阶智能化体验,既解决年轻群体对于经济型智能驾驶汽车“有需求,无产品”的痛点,加速智能驾驶汽车的商业化普及。更重要的是,将帮助小鹏汽车在内卷竞争环境中,找寻可以实现高速增长的蓝海市场。

总而言之,在10-15万的价格区间,小鹏如果能造好一台真正智能化好用的AI智驾汽车,就能完成后来居上的逆袭。

但问题是,小鹏能造好吗?

时间回到2021年,在某个汽车论坛上,何小鹏就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没有15万,做不出好的智能电动汽车。”他认为,2025年之前,15万以下的智能电动汽车在优秀的产品力和利润之间很难两全。

可没想到仅仅3年不到的时间,何小鹏就否定了自己之前的观点,要造一台15万以内的AI智驾电动车。

所以,3年的时间,究竟是什么改变,让何小鹏有了这份自信?

小鹏的杀手锏

第一,全栈自研带来的技术优势。

小鹏汽车的品牌标签就是智能化,自品牌诞生起,小鹏汽车就坚持全栈自研的智能化技术,特别是在智驾实力上,处于行业的领先水平。

根据小鹏公布的数据,XNGP系统的导航辅助驾驶能力已经覆盖全国高速路网,及全国21个省(含直辖市与自治区)、3个直辖市、9个省会,150个地级市,81个县级市,共计243座城市。覆盖了90% Max版本车主所在城市,可用里程高达56.9万公里。

无论在城市数量还是可用里程上面都是的行业第一。而源于对智驾技术的绝对自信。何小鹏在宣称,小鹏智能驾驶要比人类驾驶安全10倍。

不仅如此,为了加码在智驾领域的领先优势。在本次百人会上,何小鹏还表示小鹏汽车今年将开展“以智驾为核心的AI技术”升级,计划年度智能研发投入35亿元,并新招募4000人。

此外,今年第二季度,小鹏还将兑现2023年“1024科技日”提出的让“AI大模型上车”的承诺。该AI大模型将是汽车行业首个量产落地的车用人工智能和车用认知引擎。

总而言之,有了强大的智能化技术支持,小鹏新品牌有能造好一台智能化电动车的基础。

第二、规模化效应带来的“科技平权”。

然而,有技术优势还不够,难的是如何把成本降低,如何让15万以内的电动车实现更高阶的智能化功能,这次才是小鹏新品牌要思考的问题。

其实,实现成本降低,智能化配置的普及,无非就是做到一点,“规模化效应”。当规模化越大,成本得以分摊,那么利润自然就会得到提升。

典型的案例就是比亚迪。凭借垂直整合的全产业链体系实力,和超过300万辆的年销量,比亚迪的毛利率达到22%左右,几乎是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最高的。

同样的,小鹏在智能化技术是也具备很强的全栈自研能力的,加上如今销量不断增长,一旦实现规模效应,就可以实现成本平摊,成本势必降低。

除了本身体量不断增长之外,小鹏还将与大众、滴滴合作造车。特别是布局网约车市场,在提高自身销量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大的规模效益。

事实上,根据小鹏方面的介绍,其在智驾方面备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可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智驾成本,2024年年内有望实现智驾降本50%。

对此,何小鹏表示,在全新品牌及其产品的打造上,小鹏汽车将充分发挥自身领先的智驾技术积累及成本控制优势,将高阶智驾的主流功能快速下放。

一方面,能解决年轻群体对于经济型智能驾驶汽车“有需求,无产品”的痛点,加速智能驾驶汽车的商业化普及;另一方面,新品牌还将会为小鹏汽车的智驾研发积累更庞大的数据量,长期来看利于小鹏智驾快速迭代、持续降本。

第三、是行业的摩尔定律。

我们都知道,电子产品遵循摩尔定律。随着技术不断迭代创新,成本必然会下探,而同样的道理也可以放在当下的智能电动车上。

智能电动车的电池、电子电器、芯片将占据整车70%以上的成本。当汽车属性逐渐电子化,必然也会遵守摩尔定律这样行业特点。

比如智驾硬件中成本最高的激光雷达。2012年,一个激光雷达的成本高达七八万美元。如今,单颗激光雷达的成本已降至单颗售价3000元。华为方面更是预测,到2025年,激光雷达的成本可以降至600元左右。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近来标配激光雷达的20万级电动车越来越多。以小鹏G6为例,其售价22.99万的次低配车型不仅配备激光雷达,而且还搭载了双英伟达Orin-X芯片,具备城市NOA的智驾实力。

前不久,刚刚上市的零跑C01更是做到17万以内就配备了激光雷达。所以,小鹏要做一台15万拥有激光雷达,并且能够实现高阶智驾功能的智能电动车并不是没有可能。

此外,激光雷达并不是高阶智驾的“最终解”,比如更省成本的“纯视觉”方案就可以摆脱激光雷达的“刚需”。但是,纯视觉方案非常考验软件实力,目前能够实现纯视觉高阶智驾功能的车企并不多,其中具有代表性就是特斯拉和百度。

事实上,小鹏一直以来走的就是“视觉+激光雷达”的融合方案,因此在纯视觉技术路线也有很强大的技术储备。前不久,网上曝光了小鹏新款车型F57测试视频曝光,其智驾系统会去掉激光雷达,搭载视觉方案以及3D毫米波雷达。

换言之,如果小鹏的新品牌取消激光雷达,走纯视觉方案,那么将一台高阶智驾电动车的价格打入到15万以内,可能性会更大。

总而言之,在摩尔定律和规模效应下带来的造车成本不断降低,加之小鹏自身强大的全栈自研技术加持,造好一台15万以内的智能电动车并不难。

这一次,小鹏领先特斯拉!

事实上,想要做智能平权的品牌不只是小鹏。

在2023年的特斯拉股东大会上,马斯克率先预告了两款新车型,其中一款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紧凑型Model Q。

股东大会上,马斯克毫不掩饰地对新车型表达了足够乐观的预期,马斯克认为,这两款新车型在未来会为特斯拉赢得超过500 万的年销量。马斯克的这份自信,正是因为Model Q“智能普及者”的身份。

在智能化技术,据悉Model Q将搭载特斯拉最新的FSD自动驾驶系统。在价格上,Model Q起售价格为2.499万美元,预计国内售价在15-20万元。所以,在马斯克看来,Model Q的到来会让更多的人选择拥抱智能电动车,为全球的纯电渗透率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但这一次,马斯克的理想被何小鹏抢先了。

小鹏汽车不仅将推出10-15万级的全新品牌,并且进军全球市场,意味小鹏汽车即将步入多品牌全球化战略运营新阶段。与此同时,在价格上,小鹏新品牌做到比特斯拉Model Q更低,更重要的是,还有先进的高阶智驾功能。

这表明,小鹏汽车要做全球AI智驾汽车普及者的决心和实力,进一步推动“科技普惠、智能平权”加速落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