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开场白”,老年人被骗占比最高!

这类“开场白”,老年人被骗占比最高!
2024年06月14日 13:11 防骗大数据

“你好,请问是XXX吗

你涉嫌卷入一起洗钱案件

现在需要你配合公安机关进行调查

不要擅自行动,按照我们的要求做...”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怀疑

自己真的涉嫌犯罪了?

NO!NO!NO!

这些都是冒充“公检法”诈骗的

典型开场白

如果你接到这样的电话

可千万别被唬住

有数据显示

老年人遭遇“冒充公检法”类电信网络诈骗

约占该类型发案总数的60%。

近期,身边又发生此类诈骗

↓↓↓

假警官,真诈骗

2024年5月

周阿姨接到一通电话

对方自称是某公安局民警

说周阿姨名下的电话卡

违规发送大量涉诈信息

涉案金额较大,需要配合调查

周阿姨顿时惊慌失措

当即表示一定积极配合警方工作

随后

一名“李警官”通过微信

联系上了周阿姨

表明自己是某公安局民警身份不仅给周阿姨发来警官证照片

还通过视频进行实时通话

看着着警服的“李警官”

周阿姨对对方的身份深信不疑

“李警官”表示

周阿姨有协同作案的嫌疑

如不处理

对亲属都会有严重影响

由于案件的特殊性

不能将此事告知其他人

在配合调查的过程中

“李警官”又以

“资金对比”“加密监管”为由

让周阿姨下载使用屏幕共享APP

同时要求周阿姨

“不能取钱”“不要出门”

在手机银行中输入银行账号和密码

“将家中所有钱转到一张卡上”

骗子甚至还让周阿姨

关闭了银行短信通知功能

直到当地派出所民警紧急找上门

周阿姨才发现卡里的钱

全部被悄悄转走了

意识到自己被骗

强硬的态度、“逼真”的文书

很少和“公检法”打交道的受害人

真以为自己成了“通缉犯”

迫切地想证明清白

一步步掉入骗子的陷阱

套路解析

01

取得受害者信任

骗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受害人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住址、电话等个人隐私信息,从而获取受害者初步信任。

02

震慑

骗子会通过严厉的语气,强势震慑并控制受害人的思想,使受害人一步一步进入骗子的层层圈套。

03

恐吓

骗子通过出示伪造的“通缉令、拘捕令”增加骗局“真实性”和受害人的负罪心理,让受害人彻底相信自己卷入违法犯罪,可能将要身陷囹圄,结果就会对骗子们深信不疑。

04

转账

骗子声称要“资金调查”,诱骗受害人入局。他们利用受害人想尽快自证清白、洗脱罪责的心理,受到威逼、恐吓之后往往就对骗子们言听计从。等受害人转账甚至贷款转账到所谓的“国家安全账号”,他们的骗局便能“大功告成”。

凡是电话中自称“通信管理局、电信运营商、银行、保险、邮政”等客服人员,以您“个人信息泄露、涉嫌洗钱、涉案”等理由,主动帮您转接“公安机关”的,都是诈骗!

公检法等机关绝不会采取电话、短信、微信、QQ等方式处理案件。凡是通过电话、QQ、微信或者其他通讯交友软件办案做笔录、视频询问的“公检法机关”,都是诈骗!

国家司法机关在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时,会现场当面出示《拘留证》《逮捕证》等法律文书,通过传真、网络发送任何“法律文书”的,都是诈骗!

公检法等国家司法机关不设立“安全账户”、“验资账户”非特殊情况也不会采用“视频取证”方式。但凡要求使用“QQ或微信语音、视频”做笔录的,都是诈骗。

银行账户密码、短信验证码是个人资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切勿告诉他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