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不立,量化对冲的保鲜指南

不破不立,量化对冲的保鲜指南
2016年11月16日 09:46 麦策

文 | 大师兄

随着最近网下打新的火爆,不少沉寂许久的量化对冲基金又开始发行新产品,在麦策上看了好多类似产品,小伙伴也做了对打新的收益测算,盈利来源主要还是各种子策略的叠加,例如:股票T+0策略,股指日内策略,择时策略,期权交易,统计套利以及打新策略对收益的叠加。但是,大师兄必须要说,无论子策略的收益风险比有多么完美,一支多策略的核心还是获取Alpha的能力。

Alpha是王道!

Alpha是王道!

Alpha是王道!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每个量化对冲基金获取Alpha的模型是不一样的,但是剥离Beta的方式确只有寥寥几类。这周朋友圈有一篇好文讲述的就是中金所股指期货“十手”限制之后这一年量化基金的际遇。 量化对冲所面临的问题大师兄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了,咱在麦策也唠唠叨叨一整年了。

现在市场重新出现一波量化热潮当然是有原因的,大师兄认为,真正让基金经理有底气的,并不是子策略的有效性,而是股指期货基差悄然收敛的动作。可能大部分人对基差的理解不能和收益挂钩起来。我们一起来算一笔账吧。。。

数据来源:Wind

上图是大师兄通过沪深300的历史基差水平所算出来的每月平均年化做空成本(实际操作中,数据根据进场的时点可能会有不同)。我们可以发现,基差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 2015年前主要的贴水来自两个原因:一是成分股分红,我国上市公司主要分红集中在5月,6月和7月,从上图可以看出这段时间的股指交易折价较多;二是沪深300指数当期涨跌对基差有正相关性。当沪深300指数上涨时,期货容易出现升水,并且涨幅越高,升水幅度越大,反之亦然。我们可以看出2013年年中和2014年年底的行情遵循此规律;

• 2015年6月之后,基差呈现大幅跳水,原因除了市场对未来走势预期的悲观之外,核心问题是中金所执行的“限手”政策,让市场丧失了流动性,空头多余多头。以沪深300期货为例:2015年8月的平均年华做空成本为43%,这以为着市场中性的基金经理需要至少获得43%以上的Alpha才可以获取正收益(注意,这还是没考虑对冲仓位成本,真实数据应该更高)。而2015年9月到今年4月,沪深300万的贴水在18%-20%左右,中证500贴水更深,上证50贴水相应减少。

所以,如果市场上做中性的对冲基金经理可以在这段时间为你带来正收益,请大家珍惜,因为在这条平缓的净值线背后,基金经理也许也经历着血雨腥风。

大家可以发现,从7月份以来,基差慢慢开始收敛,沪深300的开仓成本现在为年化7%-8%,以下是集思录网站对三只期货的实时监控:

注:数据来源集思录

假设:一只基金可以做到年化20%的Alpha(相信我,优秀的投顾远不止如此),套保户需要25%的保证金(包括5%的留存),这样实际基金的收益应该是15%,如果用远月合约对冲的话,收益应该也有8%左右,如果可能配合打新或者T+0的策略,10%的收益是可以被期待的。

当然,市场上现在很多公司为了追求高ALPHA,用的是投机户,这样资金的占用会更大,市场上也有人用上证50作为对冲标的,虽然Alpha少了,但是基差成本也相应少了,因此有一定性价比。

过去的一年对量化市场来说,确实很艰难。正所谓不破不立,大浪淘沙,可能真的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才可以寻找到真正优秀的投顾。

这一年,我们和很多基金公司有过交流,大师兄有一些自己的感悟:量化对冲的散户化思维影响投顾的策略变形。

前段时间有个词儿,叫做“风投散户化”,说的是本来应该由机构或者超高净值客户所配置的PE产品,现在被拆分成小额让普通老百姓购买(像某视,某滴等产品)。大师兄认为,“对冲基金散户化”对这个行业也是有极大影响的。这里我们强调的是一种“散户思维”。

我们尽调了很多公司,发现不少产品前几个月净值跑的很好,但是一旦买入,表现就不行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基金公司为了发行产品或资金压力,很多策略的容量和有效性还没有经受过长时间的考验就匆匆上线,投顾端受到财富端的压力而产生的策略变形。对冲基金在海外一直是一个长期投资标的,并且主要以机构客户和超高净值客户(例如家族信托等为主),而国内很多客户还以认购非标固收的逻辑在买,大师兄认为,这是一种预期错误。

投顾和资金端客户需要理财师成熟的风险预期管理,这不仅仅是对客户有利,对投顾来说,更是带来策略长远的成长空间。

虽然现下政策依旧不明朗,但未来金融的多元化发展是必然趋势,股指的解禁也只是时间问题,大师兄会建议自己的客户,挑选优秀的投顾,是时候埋伏进去了!

(文章来自公众号“麦策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