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今年高考生 复旦大学相辉学堂首次招生

面向今年高考生 复旦大学相辉学堂首次招生
2024年05月15日 13:50 未来网教育看点

  面向高考生,复旦大学推出相辉学堂培养计划,今年首次招生,致力培养面向基础学科前沿、新工科领域的创新人才,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据了解,相辉学堂下设相辉计划和香农计划,总计招收85人。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林伟、招办主任潘伟杰详解相辉学堂的培养与招生。

实行相辉学员荣誉制度

  相辉计划以理科试验班(本博贯通)进行招生,实行专业动态考核。入学一年后,满足要求的学生可分流至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个方向。今年首招65人,其中数学35人,物理、化学、生物各10人。相辉计划重点聚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

  据介绍,香农计划则是在今年1月成立的四大创新学院基础上,以工科试验班(本研贯通)进行招生,今年招收20人。入选计划的学生,经过一年学习后,分流进入今年1月成立的四大创新学院。香农计划重点打造未来智能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试验区。今年1月,面向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复旦大学成立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计算与智能、生物医药工程与技术、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学院四大新工科创新学院,面向今年高考生,启动本科招生。

  相辉学堂在培养上,采取“相辉学员”荣誉制度,并会授予学生“相辉青年学者”称号,这一身份将陪伴学生整个培养周期。学校相应在课程选择、项目资助、导师配置、学习指导、讲座开设上开放优先权限,提供更多优势成长资源。

配备院士导师,实行个性化培养方案

  基于复旦大学“2+X”人才培养体系,“相辉学堂”在课程、师资、教材、学术创新、实践实训等要素上,作一系列专门化设计。

  “对2024年这批报考学生,要形成个性化培养方案,拓展创新视野,而不单单按照传统的知识体系来进行。”林伟介绍,学校为相辉学堂搭建顶尖师资团队,每个学科至少配备2-3位院士导师,为“相辉青年学者”提供“一生一导”、“一人一策”的培养方案,开展一流学术训练。

  在元·创中心308的物联网实验室,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杨昕烨和组员将单机片采集的状态信息上传至云平台,沙盘里智慧交通、农业、工业、能源、防灾减灾等物联网模块正有机运转。同一栋楼里,像这样的本科交叉平实践平台还有不少,可穿戴系统实验室、仿生结构与机器人实验室、自主集群系统实验室……这些紧跟科技前沿的学科交叉的主题实验室,将成为相辉学堂学生创新教育的实践舞台。

  此外,依托元·创中心本科交叉实践平台,联合头部企业,复旦大学融汇外部共建的研究院等优质科教资源,聘请企业专家、行业领军人才、一流海外师资,开设创新教育课程,帮助“相辉青年学者”接受创新创业实训。

将AI能力融入到专业培养中

  在通识专项中,“相辉青年学者”将着重加强AI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对接新质生产力,学校正打造一批本研贯通的“AI大课”,学生可根据专业特色和需求,选择不同层次的AI课程,将AI能力融入到专业培养中。

  在专业进阶阶段,学校为“相辉计划”设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和集成电路、AI等新兴交叉学科的硬核课程组成核心“课程池”,引导学生强化交叉融合思维训练。为“香农计划”设计系统性、带主题的“模块化”课程,引导学生强化交叉融合思维训练。

  对标国家基础学科、急需产业人才,学校集中优势资源,为优秀学生提供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努力为国家培养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人才。(通讯员:复旦大学 赵天润 图片来源学校官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