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了!钱越印越多,物价却要掉头向下?

懵了!钱越印越多,物价却要掉头向下?
2022年01月14日 09:14 米筐投资

现代货币体系下,贷款就是印钞、贷款的过程就是印钞的过程。

信贷宽松时,贷款增多、印钱也就增多、市场中的钱也跟着增多,可因此物价一定会涨吗?短期或许会涨,长期则不一定…这要看贷款是否促进了实物生产、是否让商品变多了。

01

CPI和PPI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去年及去年12月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前者关乎老百姓的日常消费物价、后者关乎生产厂家的原材料物价。

我们先说CPI。

2021年12月,CPI同比上一年(2020年12月)涨幅为1.5%,而去年一整年的涨幅则只有0.9%…相当于物价没怎么涨。

由上图可知,去年CPI在11月份达到2.3%高点后、隐约出现了向下的拐点。

这在环比涨幅走势中更明显、已连续两个月下跌,甚至12月的CPI环比涨幅为-0.3%…也就是说去年12月的物价、相比11月的物价下跌了0.3%。

那PPI如何呢?

2021年12月的PPI同比涨幅为10.3%,在10月份到达13.5%的最高点后、已连续两个月下跌,而去年整年的PPI涨幅为8.1%,呈现出先低后高、再低的走势。

PPI的拐点更明显一些,环比涨幅也连续两个月下跌,其中12月的涨幅也是负数、为-1.2%…相当于12月原材料价格比11月低了1.2%。

看到这个数据,大家是否有一个困惑:

信贷不是在宽松吗?钱不是越印越多吗?货币不是在贬值吗?为什么物价却要下行了呢?

大概在去年10月份前后,因为PPI不断创新高、同时GDP涨幅又在回落,滞涨(物价涨而经济不涨)的论调甚嚣尘上…原因无怪乎“钱印得太多了”。

到了12月份,一年期LPR下调0.05%、其实就是降息了,而在降息之前央行已全面降准0.5%、释放资金1.2万亿,这都是信贷宽松的最重要标志。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钱更多了啊。

按照我们常人的理解,钱多了、物价自然会上涨啊。可为什么代表物价的指标、无论是CPI还是PPI都出现了拐头向下的迹象呢?

在今天,货币不再是金银等实物货币、而成了国家可以轻易掌控数量多少的信用货币,商品也不再稀缺、甚至普遍性的过剩,所以货币和物价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复杂。

02

货币和通胀

货币跟物价的关系,大家现在基本上也都清楚了:相对于商品来说、钱多了,或者相对于钱来说、商品少了,都会造成通胀,是一种不平衡关系的表现。

请问:

最近一次加息是什么时候?2011年7月7日。

最近一次上调存准率是什么时候?2011年6月20。

自此之后,央行要么降准、要么降息,理论上说就一直处在放水印钞的过程中。

可之后的物价如何呢?

太长的时间我们暂不关注,只以2018年以来的物价来说。

2018年以来,CPI涨幅基本维持在2%左右、只在2020年1月份前后出现了5%左右的高点,PPI涨幅在2021年之前都很低、甚至在长达近一年的时间内涨幅都是负数,只是在2021年3月份之后才开始大幅上涨。

CPI和PPI的走势图如下:

可能有人会说,钱要么流入生产资料领域内、要么流入消费商品领域内,图中也能看到:在PPI低时、CPI就高些,在CPI低时、PPI就高些,似乎也能解释的通。

可在去年12月,CPI和PPI都出现了掉头向下,怎么解释呢?

钱越来越多了、价格反而下降了?

货币和通胀的理论没有错,数据也没有错,只是大家的关注点错了…大家只关注到央妈印钱了、市场中的钱变多了,却很少关注到生产的商品也变多了。

如果钱变多了、商品同时也跟着变多了,那就不会产生通胀。不要整天吆喝着央妈放水了、钱变多了,而忽视了商品生产也在变多。

贷款就是印钞,贷款的过程就是印钞的过程。

大家可以贷款(实际就是印钞)消费,让钱突然变多、而商品数量暂时不变…此时就会造成通胀。更可以企业贷款(实际也是印钞)加大生产、让商品增多,以此来对冲通胀。

虽然都是印钞放水,前者会造成通胀、后者却在减少通胀,是否通胀要看二者对冲后的结果。

这些年,中国央行虽然印钞放了很多水,但这些钱大多都放到企业的生产领域、同时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增加。

在当前产能过剩的时代,若没有特殊情况、普遍性的通胀很难发生,只会在某些时候、某些商品的价格出现上涨。

美国近一年来的物价普涨,主要是疫情的影响…疫情影响了物流配送、影响了居民就业(就业事关商品和服务供给)。

03

囤债和站岗

只看到钱在增加、没有看到商品和财富在增加,只是静态时点的观察(如在某年某月货币增加了)、没有动态阶段性的观察(如在两三年内商品和服务也增加了),是一些人犯的错误、并为此付出了代价。

2008年以来,央行印钞迅猛增加(其实GDP也在迅猛增加),表现就是M2增幅大幅增加、年平均增长在10%左右。

于是一种观点非常流行:货币每年贬值10%,如果你拿着现金、每年的收益不到10%,那就是亏钱。

根据“货币每年贬值10%”这个原理,有没有躺赢的策略呢?

有的,就是多负债。多发的货币能稀释手里现金的购买力,当然也能稀释债务的压力,所以也就出现了一个群体——囤债族。

又因为2008年以后,随着货币的大幅上涨、房价跟随着也大幅上涨,就给人造成了巨大心理冲击,于是一个戴维斯双击的策略应运而生:尽可能的多负债、负债越多越好,并且要用债务(实际就是贷款)去买房子。

通胀自然对冲债务的压力,通胀又自然的推动房价上涨,对于负债又买房的人来说、可就不是躺赢躺赚等暴击吗?!

可结果呢?

货币并没有每年贬值10%(对应的就是CPI并没有每年涨10%),因为前面也说了、货币虽然增加了但商品也增加了。也并不是所有的房子都涨价了,有些城市和地区的房价在2017年/2018年高点后还下跌了。

预期的戴维斯双击,纷纷秒“渣成”了戴维斯双杀。而债务是有利息成本的,如果房价不涨,债务越多就会带来损失越多。

2017/2018年以来高负债高价位买房的囤债族,很多杠杆紧绷、甚至杠杆断裂,无奈站岗并深度套牢。

货币和通胀的关系非常复杂,绝非一两句说得清楚,但只要懂得了基础的道理、总能慢慢琢磨出来。

钱越来越多,为什么物价涨幅有限、甚至还会掉头向下呢?因为商品的供给也在增加啊。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