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瑰宝禹王碑 禹碑遗址云峰村

中华瑰宝禹王碑 禹碑遗址云峰村
2018年03月08日 09:59 麋鹿旅游

带给你最新的精彩资讯,分享讯息!

从衡山县城西行约20公里,便到了福田铺乡云峰村。云峰村因坐落在云密峰下而得名。其中心位置在云峰桥,桥的右侧是一条狭长的山谷,山谷的左边为云密峰,右边为紫盖峰。沿着峡谷的小道蜿蜒而上,过禹王桥,在云密峰的峰腰,有一块天然的巨石,这便是禹王碑遗址。

中华瑰宝禹王碑 禹碑遗址隐真寺

笔者将导航设置为禹王碑遗址,但止于隐真寺,寺前还有一口古井,名“福泉”。据当地人介绍,禹王碑遗址距此处约2KM的禹小溪。此处是隐真坪,隐真坪上有座隐真寺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毁。目前,正处在修复状。

当笔者按当地人提供的线索,返程约1KM,再沿禹小溪前往云密峰行进约1KM,便抵达在乱石坪。在禹小溪偏左方向,有一巨石(目前已用钢管绳索围绕),这便是传说中的“禹王碑”。据介绍,在巨石周围,以前都是乱石堆,后被慢慢地开辟成晒谷坪和建房基地(村民王大成家的)。1997年,巨石被一个叫王大成的农户砌屋时砌进了厨房的墙体。而这块巨石,正是失踪千年,堪称中华三大瑰宝的禹王碑。

模糊难辨禹王碑 禹碑遗址待重修

目前,村民王大成家三层楼的房子已拆除(已移至不远处约500M)。据目测,禹碑高2米多,宽1.5米,重10余吨,形似桃子,静静地卧乱石堆里与众不同。仔细观察,在禹碑的左斜面上有不规整的纹饰,能见到一些人工雕刻的痕迹,字型成蝌蚪形,模糊难辨。目前,好象管理当局正在修复此处。据王大成介绍,此处已投入资金达10多万元,因资金等问题,尚处在待建当中......

据南岳文物处古籍记载,禹碑从石顶往下看,隐约可见文字5行,每行共有13字,巨石左上端有字3行,共13字,所有文字均字型奇特,无人相识。这些文字历代曾有人翻译过。明嘉靖年间杨慎的译文是:承帝曰咨:翼辅佐卿,洲渚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华岳泰衡。宗疏事裒,劳余神禋,郁塞昏徙,南渎衍亨。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

1982年,世界人文科学院院士童文杰,一位研究禹碑30余年的八旬老人,编写成了《禹碑释考》。2001年,他将《禹碑释考》修订成《长沙岳麓山禹碑今释》,此文入编《中国新时代人文科学优秀成果精选》,被评为国际优秀论文。其译文如下:承帝曰咨:翊辅维卿,洲渚坎,龙蛇专行,置身洚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靡形折,嚣网弗辰,往来平定,华嵩泰衡。宗疏源裒,乘桴伸壅,郁塞咸趋,南渎衍亨。衣织食既,庶民登宁,鸟兽永奔。

禹碑由来传闻多 立碑纪德数千年

关于禹碑的由来,有多种传说。笔者综合所述,不外乎有四种。

其一,禹治水,刻石铭志。据伍新福主编的《湖南通史·古代卷》记载: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南抵苍梧,即宁远九嶷山下。曾登南岳衡山,于此处杀白马祭天,仰天长啸,梦绣衣童子,授金简玉文,禹按其文治水,于是刻石以铭志,表示治水的决心。是石即为后人所说的衡山禹碑。

其二,禹治水成功,立碑纪德。相传四千年前,神州洪水滔天,舜囚尧,命禹治水。禹带领百姓奋斗十三年,三顾家门而不入。最后来到湖南衡山,梦见苍水使者,在仙翁的指点下获金简玉文,按其道征服洪水,疏通湘资沅澧等九条河流潮宗于海。湖南先民对禹万分感激,要求立碑为禹记功,禹谦让,不答应。先民执意要立,禹说:我得金简玉文天书,才能治好水患,要立碑,仍天书文字,百姓不得认。于是先民将禹提供的77字刻在衡山云密峰下水绕石坛之上。

其三,越王朱勾碑。浙江曹锦炎先生考定为越王勾践之孙朱勾联合四族部落打败楚国后,在南岳立盟约而刻下此碑。

其四,衡山民间传说。传说舜帝时候,洪水滔天,舜帝就命鲧去治水,鲧采用塞填的治水方法,不但没有把洪水治服,反而造成更大的灾难,舜帝就把鲧杀了。鲧的儿子禹长大后,舜帝见他品德高尚,聪明能干,就命大禹去治水。起初大禹采用其父填塞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后,才知道填塞的办法错了。于是便历诸异域,为治水求贤。他东从愽木之地至黑齿之国,西从三危之国至一臂三面之乡;南从交趾孙朴续祸之国到不死之乡,北从令正之国到积水积石之山。还派了太章和竖亥步量大地。他的皮肤晒得黎黑,脚也走跛了。

大禹不但走遍四方大地,还翻阅了很多书。后来他从《黄帝中经》中得知,在九嶷东南天柱,号曰宛委(即南岳衡山)的地方,黄帝曾在这里藏有金简玉文,内有治水之道,他便来到南岳衡山,杀白马以祭山岳。可南岳七十二峰,盘亘八百里,这金简玉文,到底藏在哪座山峰?大禹不分天晴落雨,每日从这峰跑到那峰,没日没夜地进行寻找。

一日,大禹爬山劳累,枕石而睡,梦见玄夷苍水使者。使者告之:想得到金简玉文,到黄帝岩顶,顶上有一盘石,凿石可得书。大禹醒来后,按使者吩咐,斋戒沐浴,登上山峰,果见一盘石,凿开盘石,便得宝书。大禹按书中治水之道,该湮则湮,该疏则疏。果然把洪水治理好了。大禹治理好洪水后,把金简玉文送还南岳山,藏金简玉文的山峰,就是现在南天门下的金简峰。

大禹在南岳衡山期间,留下了许多胜迹。他杀白马祭山岳的地方叫杀马冲。巾紫峰上的紫金台是他遥祭舜帝之所。南岳祝圣寺,原称清冷宫,是他为崇祀舜帝所建。宫后有他亲手所植的柏树,叫禹柏。云密峰下休憩的地方叫大禹岩,大禹岩下有纪念其治水功德的禹碑。禹碑是我国最古的一块碑文。后人还在大庙御楼中竖起了一块刻着“功高神禹”的大石碑,以纪念大禹的业绩。

附录[传说故事]

在岳麓山顶的石壁上,镌立着一块高1.84米、宽1.40米的大石碑。碑上镌刻着77个宇。字体奇古,有如龙蛇行走,恰似蝌蚪拳身。传说这是为纪念大禹在岳麓山治水的禹王碑。相传,大禹来南方治水,以岳麓山为营地,带领长沙先民,斩恶龙、斗洪水,终于将洪水治好。长沙先民欢欣鼓舞,感激万分,纷纷要求在岳麓山顶上,立碑为大禹治水记功。大禹十分谦虚,不肯答应,但长沙先民执意要立,否则就不放他回北方。大禹只得答应,却提出了条件:碑文要刻得奇古,如天文一般,百姓不能相识。于是,长沙先民派来最好的石匠,将大禹提供的77个字样,全部镌刻在岳麓山顶的石壁上。

过了几百年之后,有天早晨,一位云游四海的老道士路经岳麓山头,他在石壁下好奇地停下脚步,面对着碑文,一个字一个字地考证辨认起来。从早晨一直到傍晚,认出了76个字。老道士兴奋不已,正要考证辨认最后一个字,忽然他感到脚下冰凉,好像被水浸了一般。他低头一看,只见自己正站在水中;他再回身一望,洪水就要齐天了。他吓得面无人色,一下把所有考证辨认的碑文全忘记了。此时,就见那洪水也随着他的忘记,一下子全退了。老道士望着退去的洪水,想着那刚才的景象,心凉胆颤。他想,这一定是天书,百姓不得相认。于是,下山通告全城:禹王碑文是天书,百姓不得相认,否则洪水淹天!

传说是美好而又离奇的,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它并没有动摇文人学士考释碑文的信心,多少人为其花费了毕生的心血。原碑石于1212年(南宋嘉定五年)最先发现于衡山岣嵝峰,后来才摩刻于岳麓山头,故又称岣嵝碑。明代杨慎、沈镒、杨时桥、郎瑛,清代杜壹,当代长沙童文杰、杭州曹锦炎、株洲刘志一等人先后作“岣嵝碑释文”。

许多考释者都没有突破“大禹治水”的框框,而近年一些学者则认为“禹碑”并非禹碑。如曹锦炎认为岣嵝碑是战国时代越国太子朱句代表他的父亲越王不寿上南岳祭山的颂词。而刘志一则认为岣嵝碑为公元前611年(楚庄王三年)所立,内容是歌颂楚庄王灭庸国的历史过程与功勋。千古奇碑至今说法不一。

文/周雪阳

小编温馨提示:请喜欢此篇内容的小伙伴,关注小编后续精彩更新,也可以选择在下方留言与小编互动!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