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闽黔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

推动闽黔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
2024年06月07日 13:44 摄尖上的贵州

贵州省党政代表团在青拓集团学习考察。

贵州省党政代表团在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学习考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许邵庭 陈毓钊 陈玉林 刘义鹏 潘德玉

  6月5日至6日,由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率领的贵州省党政代表团,赴福建省学习考察。代表团深入厦门市、福州市、宁德市等地高校、软件园、新能源企业、历史文化街区9个考察点,深入学习福建在改革开放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做法,推动闽黔交流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厦钨新能源: 采用世界高水准生产设备全力做大做强贵州福泉项目

  6月5日,贵州省党政代表团来到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学习考察,了解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新能源材料产业的经验做法。

  早在20多年前,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开始发展以锂电正极材料为主的新能源材料产业,投入重金建立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及磷酸铁锂等生产线,是国内第一家出口日本动力电池三元材料的企业。

  2016年,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将新能源材料业务分离,设立了厦钨新能源,并在随后几年完成公司股份制改制,引入员工持股计划,实现上市。

  经过多年耕耘,厦钨新能源以丰富的产品矩阵打造出强大核心竞争力,锂电池正极材料产值保持国内首位。其中,钴酸锂全球市场份额接近50%,稳居行业第一;三元材料稳居行业第一梯队,高电压产品享誉市场;磷酸铁锂打造行业差异化产品,低温性能优良,技术优势明显;贮氢合金连续十五年保持行业第一。

  在研发方面,厦钨新能源实现了前驱体中不同元素比例配方、各元素分布、晶粒生长方向等有效可控,使前驱体颗粒掺杂均匀性及内部结构可控性大幅改善,从而提升了多元正极材料循环寿命、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能。

  “我们的产品主要应用在3C数码、车载动力、储能等领域,苹果、华为、三星、宁德新能源、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品牌,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福泉厦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华旭介绍。

  优秀的产品力让厦钨新能源在产业地图上不断迈步扩张,除了不久前在法国公布的合作项目,公司位于贵州的福泉项目同样亮眼。

  2023年1月份,厦钨新能源正式签约落地贵州福泉。“福泉项目是公司在中国西南地区关键的战略布局。”刘华旭说,福泉化工园区已经形成规模,公司福泉项目和园区其他产业形成产业链互补和产业耦合,有助于提升项目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贵州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厦钨新能源的技术优势、制造优势高度契合,并且营商环境、政府服务也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刘华旭说,福泉生产基地是保障厦钨新能源前驱体产品供给的重要战略基地,将采用厦钨新能源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和先进生产工艺,以及具备世界高水准的生产设备。

  福州软件园: 入驻企业1700多家,平均每平方米年营收9万元

  三组“密码”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

  6月5日,贵州省党政代表团到福州软件园和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学习考察。走进园区听介绍,代表们算了一笔账:园区面积2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米年营收9万元!大家对这样的“钞能力”十分惊叹。

  细数发展历程,代表们发现,“全链条培育、全产业集聚、全要素保障”服务企业,是福州软件园乘风破浪的三组“密码”。

  密码一:全链条培育。通过实施“苗圃计划”“数字精英孵化计划”“榕树计划”“榕腾计划”等,依托12家创新孵化载体,打造“初创团队—大赛—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创新成长链、“小微企业—科技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上市公司”创新培优链,本土企业培育率达80%。

  密码二:全产业集聚。始终坚持深植“软件”基因和“数字”基因,通过设定行业准入门槛和税收考核条件方式开展选择性招商,保持“软件园区”特色属性,逐步形成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光电芯片智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服务的“3+1”产业集群。

  密码三:全要素保障。围绕供需对接、共享空间、主题活动、宣传矩阵等4个方面,构建园区产业生态体系,全力帮助企业拓展业务,增加收入。围绕企业所需的金融、财税、法律、人才等9个方面服务形成企业服务体系,全力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围绕员工所需的“医食住行教娱健智”需求,形成员工服务体系,全力帮助员工降低生活成本。

  励精图治20余载,福州软件园入驻企业从创业之初的百余家增加到1700多家。园区先后荣获中国最具活力软件园、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20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

  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思,代表们深受启发,更加坚定了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信心和决心,表示要学习福建等兄弟省市成功经验,充分发挥贵州比较优势,着力实施算力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优化企业服务,培育产业链条,推动集群发展,加快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主动融入服务国家战略,以人工智能为重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青拓集团: 形成全产业链 保持行业领先

  科技创新炼就“高精尖特”不锈钢

  6月6日,贵州省党政代表团来到宁德青拓集团考察。

  轻轻一撕就能分成两半的“手撕钢”、直径1毫米的环保型“笔尖钢”、全球首发的“QN”系列不锈钢新产品……在青拓集团的走廊里,各式各样的“高精尖特”不锈钢产品展示着企业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丰硕成果。

  青拓集团是福建省第一家集镍铁与不锈钢冶炼、不锈钢热轧与冷轧、不锈钢深加工到销售的民营企业。自2008年入驻宁德以来,青拓集团专注于不锈钢的冶炼制造,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形成从红土镍矿、不锈钢冶炼、不锈钢热轧与冷轧、不锈钢深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该企业负责人表示,青拓集团之所以能够在不锈钢行业极具竞争优势,根本上靠的是科技创新。

  为了实现多项技术突破,青拓集团成立了青拓冶金新材料研究院、青拓研究院、瑞浦科技特种钢研究院等研究中心,整合产学研资源,搭建战略性研究平台,致力于开展不锈钢新产品新工艺开发、质量改善及用户使用技术研究。

  基于强大的研发资源,青拓集团将镍铁生产和不锈钢冶炼工艺打通,首创了RKEF+AOD双联法不锈钢冶炼新工艺技术,使不锈钢冶炼成本降低了20%,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2018年,青拓集团在全球首发高氮节镍奥氏体不锈钢QN1803。这种新型不锈钢产品耐腐蚀性好于常规304不锈钢,在性能提升前提下,镍含量下降了60%,成本降低了20%。目前,QNI803已在装饰管、工业管、装饰板、家电制品等多个行业获得应用。

  2023年,青拓集团产值2008亿元,税收43亿元,位列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第2位、制造业50强第2位。

  代表们感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坚持科技创新才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青拓集团是青山实业旗下五大集团之一。2023年,青山实业位列世界500强企业第257位、中国企业500强第74位,已成为目前中国销售收入最高的民营钢企。

  2023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与青山、华友、华峰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磷煤化工一体化及产业配套等开展深入合作。该项目计划总投资700亿元以上,将成为贵州历史上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

  上汽集团宁德生产基地: 每分钟生产一台新车

  智能工厂跑出新能源产业“加速度”

  6月6日,贵州省党政代表团来到此行最后一个考察点——上汽集团宁德生产基地。这是亚洲最大的总装车间、中国标杆智能工厂,每分钟生产一台新车。

  上汽集团宁德生产基地位于宁德市北部新区,项目总用地约6800亩,按48万辆产能设计,一期先行建设24万辆,二期预留同样规模产能。

  基地首次实现整车项目、供应商园区项目、物流配套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零部件配套园区以整车厂为中心,布局在其南北两侧。首创就近直供物流模式,可实现70%—80%的零部件直接供应主机厂,半小时内将生产物料运至线边,极大缩减物流成本。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走进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句标语。

  “我们总装车间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是亚洲已知最大的总装单体车间。”

  “我们的生产节拍是60JPH,一小时可以生产60台车,平均每分钟一台车。”

  “我们总装车间能满足A0级小车到七座全尺寸车型的共线制造,为国内最大跨度的乘用车机运系统。”

  “我们能实现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并线生产。”

  …………

  听取项目介绍,让人感受到满满的自信和自豪。

  截至2023年年底,上汽集团宁德生产基地累计产量906245辆(含KD),累计产值达834.1亿元。

  进一步了解基地的建设发展历程,则是一段艰苦奋斗的创业故事。“刚开始的时候,这里连路都没有一条。”“建厂一年多,我们开坏4辆车。”“天天下雨,我们就先盖屋顶,再建地面。”“各级领导经常来,和我们一起穿雨鞋泡工地。”……时隔五六年,建设者们仍然记忆犹新。

  上汽集团宁德生产基地所在的地方原来是一片滩涂,后经围垦、吹沙填海形成。2018年4月28日项目动工建设,2019年9月28日正式建成投产。建设期间,宁德市、蕉城区两级干部和上汽公司发扬“大干晴天、抢干阴天、巧干雨天、干好每一天”的四干精神,三年工期一年半完成,创造了“宁德速度、蕉城样板”。

  “真的是‘爱拼才会赢’!宁德速度令人钦佩,‘四干精神’值得学习!”考察结束,踏上回程,代表们对进一步与福建合作充满了新的期待。

来源:天眼新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