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行 看发展丨六广河畔“桃花源”

乌江行 看发展丨六广河畔“桃花源”
2024年12月19日 09:13 摄尖上的贵州

古胜村坐落于黔西市、金沙县和贵阳市修文县、息烽县4地交界的六广河畔。作为黔西市的东大门,古胜村过去石漠化严重、土地贫瘠、植被覆盖率低。但经过18年的奋斗,如今的古胜村山上绿树成荫、山下硕果满枝。

古胜村村貌

在古胜村村史馆,该村党支部书记冯长书通过一组组对比照片,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座村庄的沧桑巨变。正厅内,一个破损的手工推刨前,冯长书说:“这是我以前用的工具。”

古胜村村史馆

冯长书16岁时曾跟一个老木匠学手艺打家具。手艺学成后,冯长书在村里却找不到一棵适合做木料的大树。为求生计,他不得不外出务工。

2005年,冯长书接到通知:“村里要搞退耕还林,涉及到你家的土地,你要抽时间回来配合量一下。”借机返乡的冯长书,看到家乡发展的新气象后,决定留下来发展。随后,他以敢为人先的胆识,很快成了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这些年来,古胜村发生的每一个变化,冯长书都参与和见证。

2006年3月,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到古胜村调研,看到满山因石漠化而裸露在外的石头,大家不禁摇头。随后,他们以“喀斯特岩溶山区循环农业试验”为课题,将古胜村定为绿色发展的试验田,并结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提出“高海拔自然恢复、中海拔退耕还林、低海拔种经果林”的绿色发展思路。

经过分析,古胜村的地形地貌、土壤结构以及气候特征,特别适合种植早熟樱桃。于是,该村决定把玛瑙红樱桃作为主打品种,规划种植2100亩。

村“两委”立即组织村民开群众会,上门做群众思想工作,号召大家积极种树。

乌江重点生态区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

“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答应帮我们协调有关部门,无偿提供果树苗,这么好的机会,一定要好好抓住。”经动员,大部分群众都支持种树。

在外务工的村民陈万才借此机会,返乡把自家6亩地和亲戚家撂荒的10亩地都种上玛瑙红樱桃。

不过,有的村民的思想观念还是一下子转变不过来,提出了质疑:“如果种水果卖不出去,我去找哪个?”

冯长书提高了嗓音:“你们尽管种,卖不出去背到我家来。”得到这样坚定的承诺,大家扛起钢钎和锄头、提起水壶就上山了,在泥土厚度不到20公分的石旮旯里,打坑、填土,种上了一棵棵树苗。

到2008年,全村大部分群众除了在自家地里陆续种上了樱桃外,还种植了枇杷、李子、柑橘等经果林。“我们这里海拔低,比起其他地方,这里的水果早成熟半个月左右,根本不愁卖。”冯长书说。

尝到种植甜头的群众喜笑颜开,坚定了继续发展经果林的信心。之前坚持不种果树的陈国兵也坐不住了。2009年,陈国兵主动找到村“两委”,要来种苗后,将家里的4亩地种满了樱桃、李子、枇杷等果树。2024年,仅卖樱桃一项他就挣了4000多元。

陈国兵还盖起了新房,房前屋后风景美、空气好。而当初笃信种水果可以致富的陈万才如今已是村里的“水果大王”,他家种的50余亩玛瑙红樱桃、枇杷、杨梅等,每年收入10多万元。

群众开餐馆

享受到生态红利的李光才最有发言权,他家不仅种了果树,还开起了农家乐。“去年樱桃长得好,很多游客来摘樱桃,少不了到我们店里歇歇脚。”李光才说。

据测算,18年来,古胜村累计退耕还林3038亩,累计种植经果林3100亩,生态林自然恢复3400亩。森林覆盖率已从2006年不足12%提升到2024年的74%。5名护林员分片区每天进行巡林,责任到人,守土有责。

为把经果林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古胜村积极探寻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2023年4月,古胜村举办了樱桃文化节,同时举行了篮球赛、非遗表演。几天时间,就吸引了1万多名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古胜村图书馆

古胜村还充分发掘当地民族民间文化。“古胜花灯”是一项综合性质的表演艺术,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目前,该村成立了专门的表演队,有活动就演,颇受游客欢迎。

与此同时,黔西市素朴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在古胜村投资修建综合服务区,为当地群众提供农产品集中销售场所,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豆花饭,炸小鱼……”

如今的贵毕公路六广河大桥附近,来自古胜村的不少店主在综合服务区做餐饮,卞绍艳就是其中的一位。

“生意还可以,这里离贵阳市比较近。我家卖了十来年的豆花饭,有不少回头客。水果成熟的时候,我们也会卖水果。”卞绍艳一边给顾客打豆花饭一边说。

站在森林防火瞭望台上瞭望,一幅绿水青山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