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时代列车飞驰,很多人突然发现“如何从容养老”的问题已不再遥远。
想象一下未来的某天,当我们已银发飘零,儿女不在身边却生了一场大病,如何才能得到悉心的照护?若步履蹒跚,又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支付护理费用或在养老院度过余生?人到老年,精神上的孤独又该如何缓解?
中国正处于人口负增长及老龄化的交汇处,现实有些严峻。若想有尊严地老去,优雅地实现“最美夕阳红“,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有必要提前规划的问题。
注:2022年8月,国家卫健委发表《谱写新时代人口工作新篇章》文章,文中指出:随着长期累积的人口负增长势能进一步释放,我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 “十四五”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同时,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预计2035年前后进入人口重度老龄化阶段 (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30%)。
可怕的不是老去
而是未做好准备
人总会老,老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人的寿命更长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正体会到养老带来的挑战。
电影《桃姐》非常温情,但温情的背后却是桃姐对养老的无奈,她无儿无女,最终被送进了养老院,物质无忧但缺乏陪伴。奥斯卡获奖影片《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以身患阿尔兹海默症的父亲为第一视角,反映了现代家庭养老的艰难现状。
影视高于现实却源于现实,种种养老的现状不禁让人思考,做何准备才能有尊严地老去?
这其中,物质支撑十分重要,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老龄化问题背后是经济问题。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目前为养老做物质准备的主要手段就是单位/企业和本人共同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在退休后便可领取养老金。此外,一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还为员工提供了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但目前的覆盖率并不高。当然还有一部分人譬如部分“90后”会从年轻开始,就投资或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等,在一定的年限后也可以领取养老金。
2022年2月,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养老财富储备调查报告(2021)》显示,在养老储备方面,约83%的受访者选择了基本养老保险作为退休后收入的主要来源,这说明,我们身边的大部分人,对于基本养老保险的预期和依赖度都很高。
但其实,以基本养老保险的情况来看,恐怕还需未雨绸缪作更多的规划准备。有学者研究就指出,截至2021年,以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人社部公布的企业职工月人均养老金等数据来衡量,我们的养老金替代率约为43.6%。而根据世界银行建议,要保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金替代率最好不低于70%。显然,若想有质量地安渡晚年,必须有更多的资金来源,更好的理财规划。
适当配置ETF/指数基金
绸缪有质量的晚年
对于普通人来说,什么样的投资方式才适合作为养老规划?
首要就是安全、靠谱,毕竟运用的是需要长期规划的养老资产,马虎不得;其次,虽不求高收益,但增值保值肯定是投资目标。
发达国家在养老金投资方面拥有丰富经验,以美国为例,养老金已日渐成为美国家庭进行投资理财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家庭金融资产中的占比逐渐提高。近30多年来,美国养老金也日益紧密地参与共同基金(mutual fund,即公募基金),实现了养老金资产与共同基金、美国股市之间的良性互动。
许多经验与研究都表现,长期资金的入市,有助于引导股市走出追涨杀跌的循环,例如自1978年以来,美国401K计划(类似于企业年金计划)为美国的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提供了巨额资金,由此也带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股步入持续长牛。
根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定期发布的关于养老金市场的报告和数据,美国补充养老金大量投向指数型基金,近20年中,补充养老金在指数型基金中占比稳定在40%至50%之间。2021年,美国指数型基金规模达5.7万亿美元,其中43%来源于补充养老金账户,具体而言,指数型基金中的IRA账户资产为0.9万亿美元,占比16%;DC计划资产为1.6万亿美元,占比27%。
(数据来源:ICI报告,The US Retirement Market Fourth Quarter 2021。注:DC计划为企业/雇主层面提供的养老金计划,属于美国养老体系“第二支柱”;IRA账户为美国大部分家庭选择的个人补充养老金计划,为美国养老体系“第三支柱”。401k退休计划是一种典型的DC计划,该计划涉及到退休投资延税Tax Defer的问题,是指美国1978年《国内税收法》第401条K项的规定。按该计划,企业为员工设立专门的401K账户,员工每月从其工资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养老金账户,而企业一般也为员工缴纳一定比例的费用。员工自主选择证券组合进行投资,收益计入个人账户。员工退休时,可以选择一次性领取、分期领取和转为存款等方式使用 )
养老金借助指数基金等投资工具入市,增量资金为股市奠定了牛市根基,持续慢牛下,养老金投资回报令人满意,这样一种良性格局,的确是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与此同时,养老金投向指数基金,也与其透明的规则、严格的投资纪律、低廉的费用等优点分不开,而ETF在此基础上,更增加了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同时费用更为低廉。由此来看,增加对指数基金和ETF的关注与投资配置,也是我们普通个体在养老规划上可以去实施的一个方向。
把握大趋势
投资医疗长坡厚雪行业
做投资,需要非常深刻地把握社会的变化及发展趋势,从某个角度来说,养老的挑战也是一种机遇。瑞士百达资产管理(Pictet Asset Management)曾归纳指出若干正在塑造当下世界的大趋势(Megatrends),其中就包括人口发展趋势(Demographic Development)以及随着老龄化而来的对于健康的关注(Focus on Health)。
人体就像一台运转的机器,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病痛、损伤随之而来,罹患重疾的概率也越来越高,若一些老人不幸陷入失能、半失能状况,则医疗、护理、康复等需求将成为刚需。
谈到这些需求,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医药消费、药品制造等,但结合信息社会的发展、社会中产阶层的兴起、消费升级的推进等,全社会普遍对于获得更好的医疗资源、医疗服务,感受最新的医疗设备、医疗护理等抱有了更高的期待。这也使很多人意识到,医疗行业真的是一个可持续增长、有着广阔发展空间的长坡厚雪的行业。
Better health through
better technology.
让我们通过医疗ETF(512170)来感受下现代医疗行业的风采、魅力和远景。
医疗ETF(512170)是国内ETF头部公司华宝基金旗下一只旗舰ETF产品,截至2022年8月底,这只ETF的规模已超过155亿元,在基金市场上受到相当的关注。该基金紧密跟踪中证医疗指数(399989),指数成份股全面覆盖50只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领域的细分龙头,从而使投资聚焦于“医疗器械”与“医疗服务”这两个医药领域的子行业,主题特色十分鲜明。此外,为便于场外客户申购和赎回,华宝基金并推出了该ETF的联接基金即“医疗ETF联接A(162412)“及“医疗ETF联接C(012323)”两类基金份额。
医疗ETF(512170)标的指数具体涉及的细分行业可参考如下:
基金近期也发了2022年度的二季报,从披露资料来看,截至6月末,医疗ETF(512170)前十大重仓股权重占比超过55%,由于重仓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医疗信息化领域的细分龙头企业,产品的投资弹性可谓十分突出。
医疗ETF(512170)前十大重仓股 | ||
股票代码 | 股票名称 | 占基金 净值比(%) |
300015 | 爱尔眼科 | 10.52 |
603259 | 药明康德 | 9.41 |
300760 | 迈瑞医疗 | 9.31 |
300347 | 泰格医药 | 5.23 |
300896 | 爱美客 | 4.64 |
300759 | 康龙化成 | 4.12 |
002821 | 凯莱英 | 3.74 |
600763 | 通策医疗 | 3.36 |
603392 | 万泰生物 | 2.38 |
300595 | 欧普康视 | 2.31 |
数据来源:华宝医疗ETF2022年二季报,统计截至:2022年6月末。
的确,老龄化的趋势使得我国对各种基础医疗服务及设备的需求量有了明显提升,而医疗保健行业有望中长期内维持较高景气度。因此,在老龄化的背景下,未雨绸缪,将一部分现金/积蓄细水长流地配置到类似于华宝医疗ETF(512170)这样的主题基金中去,也正应合了我们理性养老规划,拥有一个高质量晚年的初心。
风险提示:
1.中证医疗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日期为2014.10.31。本文提到的所有个股均为该指数成份股,提及的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基金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仓信息和交易动向。华宝医疗ETF由华宝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产品。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对本产品的风险等级评定为R3(中风险)。销售机构(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销机构和其他销售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本基金进行风险评价,投资者应及时关注基金管理人出具的适当性意见,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意见不必然一致,且基金销售机构所出具的基金产品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不得低于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基金产品并自行承担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2.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文不代表公司管理产品的投资策略,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