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还型保险究竟有啥魔力呢?

返还型保险究竟有啥魔力呢?
2019年09月06日 08:07 保险那点事儿

“返还型”保险究竟有啥魔力呢?引得无数投保人竞折腰?

近日有位小伙伴要买“返还型”保险,其他小伙伴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哇,太有钱了吧,这样保费该有多贵啊!”

在小伙伴的热议中,保呗儿也想了几个问题,做了几个表格,希望能更直观的解答小伙伴的疑惑。

1.什么是返还型重疾险

返还型重疾险,顾名思义就是“有病保病,没病返还”的保险。一般由重疾险和两全险两部分组成。重疾险部分包含轻中重症疾病责任(风险),两全险则是承担身故金和期满金等保险责任。(收益)

看这名字和定义是不是觉得特划算,又有收益又有保障?

其实啊,这种产品是披着羊皮的狼。(美丽的外表包裹着不厚道的心)

简单吐槽一波:价格贵就算了,保额还不高,保额不高也算了,保障还不全。

正常的消费重疾险,

0岁宝宝只需要2040大洋就能获得50万保额的终身保障,中国人寿的康宁2019却要花7700大洋。可能你有钱,觉得不就差了5660大洋了。没事!

那再来看这个:30岁男子只需要5115大洋就能获得的50万保额的终身保障,中国人寿的康宁2019却要花30000多大洋。差了不只是一丢丢了,5倍余。(这可以吃多少次海底捞了)

可能这时你会说,买了消费型,如果一生都健健康康的,这保费不就亏了。如果买的是返还型重疾,没出险还能拿钱回,即有保障又不用花一分钱。

那你再看下去。

我用两者保费的差额计算(首年缴费到60岁之间的年限)内部收益率,计算发现

(利用IRR公式计算出现了。。。

大概收益率低到函数也看不下去了吧)

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我又换了一个思路,利用保费的差额代入FV公式,设定利率分别为3%、4%,计算60岁时的终值,最后与60岁返还的保费做比较。

分别对0岁宝宝与30岁的男性展开分析如上图,60岁时保费差额收益终值都远大于60岁返还的保费。(3%的利率也就是比余额宝高一点,4%的利率比普通的定投利率还低吧。对于投资高手的你呢,这差距就更大了吧)

当然啦,如果你有的是钱,那也随便搞,无所谓。如果你是不知怎么理财又想以后可以有稳定一笔钱我还是不建议买。(存银行的利率都比它高)

可能你还是想买返还型重疾险。

不得不使用最后的骚操作了。

利用退保的形式获得现金价值,间接性把消费型保险变成一个“返还型”保险。

这个操作最重要的一步是买一份现金价值高的保险。

保呗儿自己给自己买了一份——就为了看现价。

这款重疾险,连自家人都不放过

这款消费型重疾险,是炸弹!

不推荐退保,退保了后续保障就没有了,但如果选择适合的重疾险产品在最适合退保的时间点作出退保,价值也更大化吧。

小结一下:真的,听我一句劝,别买返还型重疾险吧!

2.重疾险应不应该附加身故责任?

说到返还型重疾险,不得不提一下重疾险是否需要附加身故责任?

附加身故责任就是以重疾险为主险附加身故责任保障。一般分定期重疾险附加身故责任与终身重疾险附加身故责任。

附加身故责任的重疾险一定会发生赔付。可能人的一生中不会发生重疾,但人固有一死,无论怎么都会发生赔付。现在市面上的大多数重疾险都是附带着身故责任的,特别是某福系列(终身重疾险附加身故责任),国寿福、平安福、华夏福、常青树、全佑惠享。。。

这系列的产品一般包含了终身寿险和重大疾病保险,保障这么全,保费也是很“富贵逼人”的哦。注意:一个保险,保障两个因子,但触发了一个因子的赔付之后,另外一个因子的责任也会自动灭失。

举个例子吧

1.被保人挂了,赔付身故金,两份合同都终止了。(没毛病,可以理解)

2. 被保人得了重疾,赔付完重疾保额之后,这份保险也同样都终止了。(这个没注意到吧,赶紧回去翻翻合同条款)

也就是说你交的是两份保险责任的的钱,保障的只是一个责任。。。

所以啊,还不如把两个保障分开买,重疾险买纯消费型的,寿险买定期或终身的。不需要赔付就最好;万一需要赔付,两个责任是不是更加符合风险补偿?

直接上图吧。

每年能节省多少保费?保障责任哪个更优?这里没让你失望,是1+1>1的。

当然,对于买房不看价格旅游不看国家的你,随便选,问题不大。如果你是想考虑,风险保障和杆杆配置最大化,还是慎重考虑,注意这个细节。

3.总结一下

每一款产品出来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没有好坏,适合自己的产品才是最好的。

借用我们小伙伴笨笨的一句话:希望我们用足够的保额过完无需理赔的一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