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大军迷之间有一个广为传播的段子,说的是二战期间,美国生产的午餐肉罐头受到了除美军之外的几乎所有参战国军队的喜爱,包括德军和日军。更有甚者,还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美军官兵因为后勤保障太好,从而对不怎么可口的午餐肉深恶痛绝,宁肯扔掉也不愿去吃这些“难以下咽”的即食类食物的说法,并称美军大兵将午餐肉罐头称之为“幽灵肉”,视其为不堪入口的垃圾食品。
那么,这种说法符合史实吗?二战中的美军大兵真的宁可扔掉,也不愿去吃午餐肉罐头吗?
上图_ 二战美军午餐肉
罐头:一直是野战伙食的“中坚”
在二战中,各国军队因国情、军情及供给配送水平上的差异,其伙食供应标准并不相同,也不可能相同。但从大体上讲,基本也是大差不差的。像英美德等主要交战国家,其官兵伙食主要分为基地伙食(也叫后方伙食)、野战伙食(也叫前线伙食或前线口粮)及应急口粮三类。基地伙食,顾名思义就是在基地、营地、训练中心、机场、军港等大后方,通过专门的炊事部门制作的伙食,即大家耳熟能详的食堂餐。由于后方的生活条件相对优越,远离战场的环境和较好的补给条件,使得炊事部门有时间和精力去细心选择食材,在满足营养合理搭配的同时,又能烹饪得较为可口。
但是一旦离开后方,距离前线越近,就越没有条件去精心选择食材、烹饪食物。因此,二战中无论哪国官兵,在执行战事任务期间普遍食用的,便是野战伙食。为满足在战场环境下能够安全、方便、快捷食用,同时还得兼顾营养与口感,因此各国在野战伙食方面均不约而同选择以各类罐头为主,外加一定的辅食(糖、盐、咖啡粉、口香糖等)。这种伙食既可以开罐即食,也可以在战场环境下经稍微加工而食用,十分方便而且冷热皆宜。
上图_ 二战美军军粮
我们大家都知道,罐头相比于基地伙食那种现场烹饪类食品,口味上肯定没法比。但它却可以在基本保证官兵营养和能量的情况下,又能实现方便即食,省却复杂的挑选食材与烹饪加工的过程。故而从被发明时起,罐头便一直作为每一名战士的标准配给,活跃在各场战争的第一线。
直到今天,它仍是各国军队野战伙食的中坚力量。即便它不好吃,或者不合胃口,官兵们也不可能将这种能在战场上保命的食物扔掉。哪怕是后勤保障再强的美军,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吃上食堂饭。如果你跟在枪林弹雨的瓜岛上浴血拼杀的海军陆战队第1师官兵,或者在冰天雪地的阿登森林苦苦坚持的第101空降师官兵说一声你的午餐肉死难吃,快扔掉吧。那么请相信,他们一定会赏你一顿拳头。
上图_ 斯帕姆午餐肉(SPAM)的吉祥物
午餐肉:好不好吃,得看和谁比
我们必须清楚的是,二战时美国大量生产的午餐肉罐头(例如著名的SPAM午餐肉)出于大规模生产降低工业成本的考虑,无论是军用版还是民用版,其肉类原料均为猪肩肉(出产SPAM午餐肉的荷美尔公司,其午餐肉原材料表一直是公开可查的)。
按照美国的猪肉类食品标准,猪肩肉确实是并不太受欢迎的二等猪肉,比后腿肉、里脊肉要差上一个档次。也正因如此,那些在和平的繁荣年代里成长起来、吃惯了烤鸡和汉堡的美国大兵才会给以猪肩肉为主要原料的午餐肉起了一个“幽灵肉”或“疑似肉”的诨名。
上图_ 美军午餐肉
但是,即便如此,午餐肉就真的难以让人下咽吗?
如果说被叫作“幽灵肉”的午餐肉不好吃,那么应急口粮恐怕会更让人不爽。所谓应急口粮,是在补给艰难、军队连野战伙食都难以供给的情况下用来应急使用的,以保障官兵获得投入作战时最低限度的能量,主要类型有美英的巧克力和德日的糖果。
但是,千万不要把这种巧克力和糖果与我们今天吃的同类食品相提并论。例如美军高层就担心官兵们在平时将配给的巧克力作为零食吃掉,从而在真正需要应急口粮时饿肚子,便故意将作为应急口粮巧克力做得很难吃。比如由好时公司生产的D类口粮(美军一种应急口粮),其巧克力块便是在可可粉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玉米粉或大麦粉,致使吃起来比开水煮土豆强不了多少(德军的水果糖和日军的奶糖也做过类似的降低口感的处理)。所以,这种口粮因难以下咽,而被美军讽刺为“狗粮”。
可是,就是这种“狗粮”,却陪伴几百万美军乃至盟军官兵度过了二战中那些数不清的艰难时刻,被无数人称为“救命粮”。由此可见,午餐肉确实比不上食堂饭可口,但相比于应急口粮,却是在战火连天的环境中难得的珍馐美味了。美国大兵连D口粮都不可能扔掉,甚至还把巧克力送给新占地区的孩子,以此作为亲民之举,他们又怎么可能宁肯扔掉也不去吃午餐肉呢?
上图_ 二战美军的 D口粮
后勤逆天,也不可能保证顿顿吃桌餐
相比于其他国家,美国在军队后勤的保障与供给水平上的确强得出奇。以诺曼底登陆后向法国纵深推进时为例,当时一线同盟国的28个师每人每天平均需要消耗100磅各类物资,总消耗量达21000吨/天。为此美军平均每天投入5985台各类车辆实施运输补给,外加38座移动油库和116根大型输油管道为数以万计的军车、坦克、飞机等机械化装备提供动力“血液”。
不仅如此,美陆军航空兵还有1125架运输机可以随时从位于英国的后方基地,向前线空运或空投大量物资、装备及粮秣。这就使绝大多数的美军官兵基本上可以保证按时按点吃饭,单凭这一项,美国就比其余所有二战参战国高出不止一个档次。
上图_ 二战国军伙食
可即便如此,由于受到战事激烈、运输情况(特别是天气和道路)复杂多变及交火区域变化频繁等原因,美军这种蓝星最强后勤保障绝不可能覆盖所有参战官兵,更不可能把美味可口的食堂餐递到前线每一位大兵手上,毕竟谁也不可能顶着枪林弹雨弄出一顿四菜一汤来。
在激烈且胶着的战斗中,就算是美军,被包围或被切断补给也是常有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最不受待见的“狗粮”都会出现断顿的情况,至于罐头那简直就是奢侈品,又有谁会舍得扔掉呢?
上图_ 正在进餐的美军士兵
可以说,正是午餐肉这种在满足官兵们基本伙食需求的同时,又达到了营养、口味、成本和食用便利等各方面均衡的罐头的出现,再加上美国世界第一的机械化大生产的加持,使得午餐肉不仅成为美军赢下二战重要的饮食保证,更是整个同盟国取得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的诸多后勤因素中最值得称赞的物质保证之一。
因此,我们切不可仅凭借一些毫无根据的道听途说,就去质疑它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甚至将其无端贬低成宁可扔掉也不愿吃的垃圾食品,这既缺乏科学论证,也不是历史研究应该秉持的精神。
作者:林森 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杨廷位 《畜禽产品加工新技术与营销》
[2]丛丕、赵暾、唐茜 《战士的餐桌:二战各国战地饮食传奇》
[3](英)丽兹•克林汉姆 《战争的滋味》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