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路:全称中国东方铁路,是沙俄为了称霸远东并攫取中国东北的战略资源而修建的一条丁字铁路。1904年日俄战争结束后,俄国作为战败国割让了其南满铁路的权益,作为中立国的满清虽然有心借此机会收回北满铁路,但由于国力相差悬殊而未能成功。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作为苏联领导人的列宁曾于1918年1月19日宣布放弃在华的一切特权,这其中就包括中东铁路的相关权益,不过随着俄国革命运动取得了节节胜利,苏联政府于1922年出尔反尔,再次宣布其并未放弃中东铁路的路权。经过一年多的谈判,1924年5月31日中苏两国于北京签订了共同管理中东铁路的协定,可是此时的东北是由奉系军阀张作霖所管辖,对于这个共管协定张作霖当然是不会买账的,而这就为后来的中东路事件爆发埋下了伏笔。
苏方虽然清楚依靠谈判很难收回中东路的权益,但还是派遣了库兹涅佐夫前往奉天与张作霖的手下郑谦、吕荣寰、钟世铭进行商讨。经过3个多月的反复磋商,9月20日作为东北地方作为军政长官的张作霖竟然令人意外的同意了由中苏共管中东铁路的协议,而这也让日本方面感觉到了张作霖似乎有寻找外部势力制衡日方的心思。
不过,在张学良继任东北边防军最高长官之后,1929年5月27日东北军突然包围了苏联总领事馆,并且搜查出两卡车的宣传材料与书籍刊物,张学良认为苏方此举完全违反了两国于1924年5月31日签订的不得以中东铁路进行政治活动的规定,下令逮捕了苏联总领事梅尼科夫以及中东路苏方局长莫沙诺夫等39人。查封了苏方铁路沿线的工会等机构,并将涉及此次事件的人员全部驱逐出境,而后派遣东北军于7月10日全部占领了整个中东路,为此苏方于7月13日向中方提出严正抗议,7月18日南京政府与莫斯科方面宣布断绝外交关系,两国随即进入战争状态。
8月6日,苏方调遣第18、19军以及黑龙江内河舰队共15万人分别部署于满洲里西北、绥芬河东南、松花江口等地,至此中苏两军大战一触即发。为应对苏军的进攻,东北军于8月15日将其下属的步兵第4、12、19旅以及暂编骑兵第1师、炮兵第2团编为第1军,步兵第5、14、24旅以及骑兵第3旅、炮兵第5团编为第2军,分别开赴绥芬河与满洲里方向准备作战。
1929年8月18日,位于满洲里方向的苏联第18军开始向扎兰诺尔车站发起攻击,驻守此处的东北军第17旅在旅长韩光第的率领下顽强抵抗,震惊世界的“中东路事件”正式打响。起初,苏军虽然占据了武器装备的优势,但经过了2个多月的猛攻依然无法突破东北军的防线,直到11月17日约1万余名蒙古骑兵突袭了东北军的后方补给基地新巴尔虎右旗,战局才开始发生变化。苏军借此集中优势兵力再次向东北军第17旅发起猛攻,在缺少后方补给的情况下,旅长韩光第战死,所部官兵6000余人伤亡殆尽,22日防守满洲里的东北军第15旅阵地也在苏军的猛攻之下被全部突破,旅长梁中甲被俘,满洲里于当日被苏军占领。
由于东北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两支部队已经遭到苏军全歼,此后的战斗呈现了一边倒的局面,27日苏军重创东北军第9旅后占领海拉尔,9月8日继而占领绥芬河,正当所有人觉得苏军会乘胜追击的时候,苏方却突然停止行动。原来是苏联最高统帅部为了防止日本关东军借故介入,临时下令远东地区的苏军终止作战,而后向东北军代表提出了谈判的要求。
而东北军经过几个月的血战后,已经无力再战,只能同意与苏方进行何谈,12月22日双方正式签订了“伯力协定书”:
(一),中东铁路仍由双方共同管理。
(二),释放被捕的苏联公民。
(三),中方应解除白匪武装,并将其组织者驱逐出境。
(四),双方撤离部队,恢复中苏两国和平状态,恢复苏方大使馆的正常活动。
经过4个月的血战,东北军方面伤亡2万余人,苏军伤亡1万余人,而作为观战者的日方则充分利用了中苏战争全面的了解东北军与苏军的真实战斗力,详细搜集了大量军事情报,为日后对东北军发起攻击做好了必要准备。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