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微信公号“食悟”(ID:food-gnosis)
啤酒行业两巨头(华润雪花啤酒和青岛啤酒)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正呈现截然不同的发展结局。
华润啤酒日前耗资123亿收购金沙酒业55.19%股权,掌门人侯孝海大举推进“啤+白”战略版图,截至目前华润啤酒已经先后入股汾酒、景芝和金沙三家白酒企业。这家啤酒巨头通过并购进军白酒的外延式扩张模式,正在逐步收到市场反馈:
业绩方面:2022年上半年,华润啤酒营收210.13亿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38.02亿元,同比下降11.4%。净利近五年来首降。
资本市场:巨资收购金沙酒业后,华润啤酒10月26日股价跌幅6%,10月27日跌幅4.34%,“两连跌”应该就是投资者对华润啤酒“啤+白”战略的态度。
反观另一位啤酒巨头——青岛啤酒,则是坚守主业,精耕啤酒,做深做专,并没有为了盲目追求规模增长而去买买买,没有去非啤领域寻求新增长点。
根据青啤今天披露的三季报,今年1-9月,青岛啤酒营收291.10亿元,同比增长8.73%;净利润42.67亿元,同比增长18.17%,双双正增长。
第三季度更是收获营收净利双位数增长:第三季度,青岛啤酒营收98.37亿元,同比增长16%;净利润14.15亿元,同比增长18.37%。
没有并购,没有去跨界买买买,何以能保持双增长?
对此青岛啤酒方面称,前三季度,青啤继续坚定不移的推进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青岛啤酒的品牌和品质优势,克服疫情对国内部分餐饮、夜场等市场的影响,创新营销模式,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持续推进品牌优化和产品结构升级,同时积极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实现了产品销量、收入、利润的全面增长。
归结一句话,就是聚焦主业,从品牌和品质方面做优做强,一样能够取得逆势增长。
总所周知,并购扩张是最快捷的增长路径,但这要么是财大气粗的央企能够做到的,要么是实力强大的全球500强有能力实现的。但对于大多数规模实力一般的品牌企业来说,内生有机增长才是长久之计。
说白了,核心业务、老本行都做不好,如何能够在全新的业务上玩得转?
入股汾酒成为二股东的华润啤酒,虽然收获汾酒崛起的红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啤+白战略就是绝对正确的发展路线,愿意引入战投的企业,要么确实缺资金,要么就是条件确实烂。
买买买的过程中,并非全部都顺风顺水,迟早会踩到雷,掉入陷阱。
一个陷阱就够喝一壶的了。
作为华润啤酒的职业经理人,侯孝海考虑的并不是华润啤酒能否基业长青,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他考虑最多的是自己能不能熬到退休,平安落地。
简历显示,侯孝海1968年生,今年54岁,距离退休还有8年。
今年上半年是华润啤酒近五年净利润首次下滑的半年,如果再不采取立竿见影的举措来挽救颓势,他的位子有可能不保。
而收购利润率相对更高的白酒企业,应该是侯孝海的智囊团给他出的上上策。
华润啤酒方面在收购金沙酒业的公告中也坦承:因白酒企业利润率高和经营现金流稳健,有助于提高华润啤酒的估值,也就是抬升华润啤酒的股价。
其实无论是华润雪花还是青啤,抑或是燕京啤酒,都面临着增长难题,因为啤酒行业早已进入寡头垄断时代,地盘基本都已经划分完毕,想通过拓展扩张市场来实现有机增长非常困难。尤其是疫情这三年对餐饮消费场景的影响,更是让啤酒企业举步维艰。
在啤酒主业遭到增长困惑的时候,如何寻求新增长点成为华润、青啤和燕京们共同的课题。而这就涉及到发展战略和路线,目前华润啤酒和青岛啤酒采取的是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华润啤酒选择了并购白酒企业的“啤+白”的发展路线,青啤采取的则是坚守主业、高端化的聚焦路线。
2022年是啤酒两巨头发展路线成效见分晓的关键年,这一年,谁发展的质量好就印证了哪一条路线是正确的经得起检验的。
关于这个话题,关注酒水食品的头部大号食悟(ID:food-gnosis)将持续关注,持续跟踪,专业深度为啤酒行业乃至整个酒水行业提供有价值的战略参考。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