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们多次分析过了该战线对于战局的影响并强调了乌军战略上的成功,这其实已经是从相当客观的角度去解析了。那么本次我们来谈谈神族自己的视角。
库尔斯克主战线的整体情况如图所示,需要说明图中仅显示了主要定居点,乌军目前仍然控制着该地区的近50个村镇。
在8月初乌军向库尔斯克发动进攻的两天后,我们就给出了评估——俄方的时间窗口只有一周左右。如果一至两周内他们无法将乌军从大部分地区赶走,那么我们可能就得唱一首任贤齐的老歌了,《赶不走》。当时文中我是解释得非常清楚的,一周后乌军将建立起成熟稳定的后勤补给线。
随后俄方做出的决定是不全力援救库尔斯克,继续在顿巴斯地区推进。关于“换家”的战略体系这里不再重复了,当时俄方在第一时间的抉择上本应处理得更好,但确实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乌方同样如此。
在库尔斯克战役一个月后其实乌军已可以从大部分地区撤离了,因为从整体战略上来说他们已经很赚了。虽然俄军在换家之后做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决策,没有去扑红军村而是南下塞利多沃转南顿涅茨克,在后续的每一个细节处理都做到了尽善尽美,但政治上丢掉的东西,军事上是很难打回来的,那需要付出何止数倍的代价。
最无知的观点是俄方为了军事利益选择无视政治,持这类想法的所谓“军事博主”几乎对战争一无所知。军事和战争是为政治而服务的,俄乌更是如此,俄方的每一步考虑的都是政治。为什么不大规模轰炸基辅?为什么到这么晚才去袭击乌克兰的能源设施?为什么不能地面推敖德萨?为什么不直接解决掉乌方高层?(他们能轻易做到这一点),为什么美国的无人机就在脸上飞了两年也没去打?为什么不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什么不去阻止乌克兰粮食出口? 等等等等,还有很多。政治上俄罗斯忌惮的仅仅是美国吗?不是的,这里面的东西要比战争复杂的多,我也只能点到这里了,聪明的小伙伴们只要知道个大概就行。
好我们回归正题,为什么我认为乌方也对自己发起的“换家争霸”行动缺乏经验呢?因为我看到了乌方在整体战略布局上的犹豫,而且是相当犹豫。一个月后乌军本该撤出一部分地区,收缩防线是很合理的。他们当时确实在撤,但是撤了没两天又回来;有时指挥上甚至出现了矛盾的情况,一边在撤,一边在增援。资源是一直在从乌克兰往库尔斯克运,人员是出出进进,指挥层显然在反复衡量利弊。
究竟是继续进攻,还是全力防守;究竟是回援顿巴斯,还是将重心放在库尔斯克甚至在俄乌边境的其它地区发起新的进攻;这个声北击南能不能打,赫尔松那边能不能发起行动。连这些宏观上的布局乌方都没想好,基本是在边打边思考。他们亦错过了己方战略突破上的最佳时间窗口。
临近美国大选时,网上很多观点都认为乌方要从库尔斯克撤了,甚至“抢跑”说已经撤了,当然过去两个月很多亲俄博主一直是这么宣传的。
但一个月前我在战报中说“到了这一步,我大概知道乌方高层的思路了”。结果证明事实就是如此,乌方反复的改变自己的战略计划,这次又回到了他们最初定的方案——拿库尔斯克占领区在谈判桌上换地换利益换主动权。还有一些支持俄方的网友说这六百平方公里又不是什么繁华地区,甚至将一些地区以“农村”为由进行贬低。我说的客气一点,持这种观点的网友,从道德层面来看您可能所处的成长环境不太好。我作为上海市中心土生土长的居民亦从不认为城市比农村重要,更何况现在上升到的是“国土”的层面,主权尊严有农村和城市之分?
且不论这些观点,我可以负责的说,如果到了谈判桌上,库尔斯克这些土地的价值将百倍于红军村。这就是俄方在乌军发起库尔斯克行动的初期错过反击时间窗口的最大隐患,更何况当时如果第一时间全力援救库尔斯克,现在红军村方向差不多也能推到面前了。
乌军没有撤离而是在库尔斯克“赖”到了特朗普上台,本已在政治上有所收获的乌克兰人,当谈判成为主旋律时他们更会因为当时的成功落子而受益。现在只能寄希望于俄军在各条战线上给足乌军更大的压力迫使他们无力继续堆积资源防守库尔斯克,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同样看透这些的乌克兰高层也会咬着牙坚持下去。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另一个结论,在特朗普上台后,越早谈判对乌克兰越有利。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