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红军旅长黄克功枪杀16岁女友,主席,打两枪就不是走火了

27岁红军旅长黄克功枪杀16岁女友,主席,打两枪就不是走火了
2020年09月24日 10:26 依依妈妈湘湘

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相继发生军官枪杀女人事件,1935年,32岁的国军上校团长张钟麟怀疑妻子吴海兰不忠,将她枪杀在菜地,1937年,27岁红军旅长黄克功怀疑女友张茜移情别恋,将她枪杀在河边。张钟麟入狱一年后无罪释放,官复原职,改名张灵甫,累功升至74师中将师长,黄克功于当年被公审后执行死刑,这两起当年引起全国轰动的杀人案,两党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也预示了两党未来的命运。

1937年8月,雨后的延安格外晴朗,一批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年轻女学生走进抗大,带来了青春期的气息,也成了延安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其中,山西太原友仁中学毕业的刘茜格外显眼,不仅因为她年龄最小,只有16岁,而且她来自富裕的官宦之家。

刘茜原名董秋月,祖父董崇仁专接皇宫工程,和李莲英打得火热,捐了四品候补道,在袁大总统时期,任晋南镇守使。外祖父高步青是前清进士,曾任山西省烟酒税务局局长和建设厅厅长等职务。董秋月的父亲董晋魁育,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儿子送学堂,女子做女红,表姨刘映荷从日本留学回来,对这种重男轻女的做法极其反感,拉上秋月送到学堂,插班到三年级,聪明好学的董秋月进步明显,还当上了班长,考进了太原友仁中学,读了很多革命书籍,积极宣传抗日,给自己起笔名“刘茜”,刘是表姨的姓,表达感谢之意,茜草是一种红色染料,象征革命。

日寇进攻太原,一家人逃难之际,刘茜留下一张纸条没了踪影,父母逃到甘肃天水,通过多方打听,才知道刘茜和同学们在组织的护送下,冒险通过敌人封锁线,已经到达延安,在延安,她就把刘茜作为自己的正式名字使用。

刘茜被分到了抗大15队学习,队长黄克功是一个26岁的红军干部,见过他的人都说,黄克功年轻、帅气、身材修长,笑起来很有感染力,不要看他年龄小,资历却很老,自小参加红军,经历过井冈山斗争和万里长征,并荣立大功,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之时,他已经是身经百战的红军旅长了,抗大毕业后就留任当队长。

刘茜朝气蓬勃,学习刻苦,多次要求上前线,在领导眼里,她是“年龄最小、表现最好”的学员,她能歌善舞,天生丽质,既有大家闺秀的气质,又有知识女性的魅力,自然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包括队长黄克功。

在当时,红军男女比例5:1,而这些外来的年轻人对那些有长征经历的干部当做英雄崇拜,当时就有女青年找对象有“走长征路线”的说法,高大帅气的队长黄克功自然也是刘茜的心仪对象,两个人书信往来频繁,感情升温,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确立了恋爱关系。

对于黄克功这些革命干部来说,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柔情蜜意,你侬我侬,他最现实的想法是早日结婚生子,在那个年代,结婚的条件是“二八五七团”,即28岁、5年党龄、7年军龄、团级干部,具备其中一条才能结婚,除了年龄相差一岁,黄克功其他条件都具备,所以他的结婚愿望很迫切,对刘茜的追求如同打仗一般,想要一个回合就拿下阵地,除了书信追求,他还送钱送物,一再要求结婚。

1937年9月,陕北工学成立,抗大十五队学员全部转入陕北公学,而黄克功则担任抗大第六队队长,距离的增加带来的是二人感情上的疏远,书信联系也不那么频繁了。

随着交往的加深,两个人对爱情和婚姻认识上的差距逐渐显露出来,16岁的刘茜还是一个对爱情充满幻想的少女,她并不想早早进入婚姻的围城,她在信中说“将来的问题,将来再解决,你不要再急急地想结婚”,对于黄克功送自己的钱物,她也是反感的,”假如你爱我,这钱就不应该给我,请你给前方战士用好了,爱情不是建立在物质上的”,“我希望我的爱人变成精神上的爱我者”,刘茜的同学董铁风时候回忆说,刘茜曾给她讲过,自己对黄克功最不满意的是:只认识一天,他便要求结婚!

在那个物资紧张的年代,黄克功拿出一些钱物送刘茜,是非常不容易的,对于刘茜的拒绝,黄克功非常失望,自己身经百战从无败绩,怎么能在恋爱的战场上失败呢,他绝不服输!

恰恰在此时,他听到了一些流言蜚语,有人说刘茜在陕北公学有新男友了,不分青红皂白的黄克功立即写信把刘茜批评了一顿,对于活泼好动的刘茜来说,和男同学接触是很正常的,但是在黄克功眼里却成了“随处滥找爱人”,事后的调查显示,刘茜和其他男同志仅仅是工作关系而已。

案发前一周,刘茜对黄克功的大男子主义已经非常反感,对于黄连发的三封信,刘茜索性不再回信,来了一个“冷处理”。但是,16岁的刘茜过于单纯,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太不成熟,当黄克功带着枪找她单独谈话时,她竟然丝毫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险。

刘茜的冷处理却进一步加剧了黄克功的控制欲和报复心理,他感到自己被深深侮辱,被失恋冲昏头脑的他不自觉间动了杀机。1937年10月5日傍晚,黄克功与抗大学员黄志勇一起出门,其实他早有所备,一把装着子弹的勃朗宁手枪就揣在身上,在陕北公学附近碰见刘茜和她的同学董铁风等人,学员们热情的向黄克功打招呼,只有刘茜没有说话,“咱们走走好吗?”,其他学员识趣的走开了,延河边只剩下他们两个人,黄克功给刘茜最后一次机会,于是再次提出结婚,可他等来的还是坚定的拒绝,两个人越吵越激烈,黄克功突然掏出手枪,以枪相威胁,刘茜不相信他能杀了自己,并没有屈服,失去理智的黄克功直接向她开了一枪,中弹后的刘茜并没有立刻死亡,大声呼救,黄克功对准头部开了第二枪,刘茜当场毙命,愣在当场的黄克功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甚至连刘茜的尸体都没有做任何处理就回学校了。

回到学校的黄克功叫勤务员张海如给他买吃的,自己把衣服和鞋子脱下来换洗,并且擦拭了手枪,这让同伴萧明仁感到有点反常,因为黄克功从来不自己洗衣服的。

刘茜彻夜未归引起了好友董铁凤、刘青的怀疑,他们首先找黄克功打听,黄克功撒谎说他们谈完刘茜自己走了,回去后,董铁凤猜想,是不是刘茜被他关起来了,有的同学猜测是不是刘茜投河自尽了,任她们想破脑袋都想不到平时高大英俊、和蔼可亲的队长会对刘茜下毒手,很快,有人在河边发现了刘茜的尸体,肋下一枪,头部一枪,面部模糊,全是血,抗大迅速上报边区司令部,边区保卫部和高等法院很快介入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和黄克功分开的黄志勇从摩托学校回来还看到两个人在河边谈话,黄克功让他先回学校,抗大管理员徐松林进城时也看到二人在谈话,出城后却只看到黄克功一人回去,七点半左右,河边传来两声枪响,大家都以为是摩托学校演习,都没有在意,种种迹象表明,黄克功有重大作案嫌疑,10月6日下午,黄克功就被拘捕了,但他不承认杀人,通过对弹头和手枪检验,以及人证,所有证据都指向了黄克功,在抗大教育长刘亚楼的询问下,黄克功终于承认犯罪事实。

红军旅长、抗大队长枪杀女学员,这件事儿如同地震一般迅速传遍整个延安,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但是这个杀人者却是屡建战功、身居高位的猛将,能否公正处理是对红军的一个考验,除了所有人的关注,据说当时还有一个外国记者代表团在延安访问,案件处理结果将在国内外产生影响。

当时的意见有两种,一种是黄克功作为老红军,强迫不够结婚年龄少女和他结婚,已经违法,逼婚更是对婚姻自由的践踏,国难当头,丧心病狂杀害同志,必须处以极刑。另一种意见是,黄克功虽犯死罪,但当前人才紧缺,尤其是这样的战将更是难得,应该让他上前线戴罪立功,死在战场上,才死得其所。

狱中的黄克功虽知罪已至死,但依旧幻想凭自己的老资格可以从轻发落,他给毛主席写了求饶信,除了忏悔罪行,还希望念在自己以前的贡献,留他一条生路。对于杀害刘茜,黄克功的理由是“我杀她是因为她公开和不公开地破坏我的名誉”,自己生气,拿枪吓唬她,刘茜抢夺枪支,走火了,到此时,他依旧没有发现自己的真正问题。

抗大副校长罗瑞卿一直器重黄克功,认为他打仗有一套,而且年轻,曾去狱中看过他,对于这个战争中生存下来为数不多的精英感到非常惋惜,但罗瑞卿原则性很强,他把群众的意见如实向毛主席做了汇报,毛主席愤怒的说“这样的人不杀,我们还是共产党吗?”,但想到黄克功是和他一起经历过井冈山斗争和万里长征活下来的极少数干部时,他眼睛湿润了,最终,毛主席含泪批复了信件,决定将黄克功案交给

人民公审

案发的后的第五天,陕北公学大操场上悄悄搭起一个十几张桌子组成的公审大会,来自学校、部队和地方的几千人参加公审大会,会上,黄克功交代了自己的犯罪经过,他只有一句申诉的话“她先允结婚,后反悔并拒绝结婚是玩弄革命军人”。

审判长雷经天特意问他“在那些战斗中受过伤、挂过彩”时,他解开衣服,身上就像伤痕累累的老树皮,当问他有什么请求时,他说出了自己的愿望,”如果必须执行死刑,希望死在与敌人作战的战场上,不愿死在自己人的法场上,如果允许,给我一挺机关枪,由执法队督战,我要死在同敌人的拼杀中,如果不合刑律,那就算了“,面对这样一个有重大贡献的功臣,很多人留下了同情的眼泪。

短暂的休庭后,审判长宣布了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面对这样的判决结果,黄克功似乎早有预料,他没有做出任何反抗动作,只是悄悄转过身去,面向群众,举起双手高呼”中华民族解放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就在黄克功将要被带出会场,法庭接到了毛主席的亲笔信,信中要求当庭宣读,黄克功听到毛主席的来信,流露出了惊喜的表情,他曾经给主席写过请求信,可当他听完信的内容后,羞愧的低下了头,这一次,他再次高呼刚才的口号,然后被带出了会场。

毛主席写这封信的时候,思索了足足有三个小时,才提起笔,黄克功是在井冈山时期就跟着他一起干革命的红小鬼,毕竟不舍,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最终,他含泪写下了这封信。

从刘茜到达延安,直到她被杀,她才投奔革命两个多月,黄克功和她的爱恨情仇仅仅持续了五个半星期。毛主席在信中要求”对刘茜同志之家属,应给予安慰与抚恤“,但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办法通知他的家属,这个愿望也一直没有实现,在那个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由于出身封建官僚家庭,刘茜的家人不但没有受到抚恤,反而受到迫害,妹妹董淑平在大运动中不堪迫害悬梁自尽,她的父母也在七十年代离开人世。

“黄克功案”后,毛主席在抗大做了“革命与恋爱”的演讲,提出了三原则:革命的原则、不妨碍工作和学习的原则、自愿的原则,要求大家从黄克功神圣吸取教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