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员、救生员,这些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你听过海上救援吗?
12月18日,首部海上救援题材的电影《紧急救援》要上映了,被疫情耽搁了快一年,终于等到它了
!
《紧急救援》海报
《紧急救援》里,队长彭于晏、机长辛芷蕾和绞车手王彦霖组成了交通海上应急反应特勤队,海上救援就是他们的日常工作。
这听起来好像还挺简单的,不就是救助落水人员嘛,只不过就是把背景从小河、小湖换到了大海,平平无奇呀。
错!他们的工作可不是这么简单,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
虽然救人还是他们的工作宗旨,但是他们这份工作的危险指数可是直线上升。
钻井平台快要沉没了,这个大家伙一旦全沉下去,在上边的人可咋办?这时就需要特勤队出动,来解救人员。
海上的运油车头顺着水流冲过来,这上边可是有着易燃易爆物品啊,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在随时爆炸的危险面前,特勤队要深入车内,给予救援。
满载的客机要坠海了,这里面可是许多条人命啊。特勤队出动,海空联动,让乘客重获安全。
诸如这些,都是海上救援队每天需要面对的。随时发生的意外,是他们每天需要“赴约”的日常。
《紧急救援》不仅用大场面、大制作来展现救援队“惊心动魄”的日常,能“上天入地”的救援队员也是魅力值max。
上得了高空、下得了深海,救援队员的行动一点儿都不拖泥带水,为了打造真实感,演员们实打实训练了8个月。
演员们的训练首先就是体能训练。
水性不好的辛芷蕾,这次和“水”较上了劲儿。
每天高强度训练9个小时,游泳、水下憋气,这些都不在话下,姐姐全都get了;
就连跳水,她都从
“砸脸式180度拍水”
练到了入水声越来越小的“鱼跃式入水”,不愧是“飒”气十足的机长!
7度的天气里,冷水池里还要倒入冰砖,这池水可真“冻人”。
为了还原救捞队的真实,王彦霖他们就在这样的冰水里开始了浸泡训练。
他们不仅得泡在冰水里,还要在水里解题,答案对了才能上岸,这是哪位小天才想到的训练方式,真是练身体、练脑力二合一了。
“一点都不冷”,王彦霖上岸后这么说。哥,您声音别抖了。不过,您下水时还真是蛮“飒”的!
健身达人彭于晏,跑步、举铁,运动起来可是很厉害的。
不过,这部戏让他对游泳有点儿ptsd了。
每天都要下水,在水里待个十几个小时都是尝试,这个训练强度赶得上运动员了。
不仅如此,他还要学会水中救援。自由潜、深潜水闭气控制训练、深潜水救援障碍排除训练、深水极限本能训练。
不仅得自己游得好,还得在水里救援,这个训练还真的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演员们的训练第二步就是要进行理论的学习。
在8个月的训练中,体能训练和理论训练穿插着进行。
演员们跟随专业救援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会进行一系列的实际操作,从地面到实际的高空,在实操的中检验到底有没有学到位。
不仅如此,彭于晏甚至还跟随专业救援队,去到真实的救援现场,零距离学习到救援!
正是这样“豁出去”的训练,这样刻苦训练的演员,才能呈现出电影里专业的救援动作,呈现一部好电影。
电影里,演员用8个月的训练,打造出电影里救援动作的“行云流水”,电影外,真实的救援人员做到的训练远不止如此。
为了能够成功救捞,救援人员的日常更多地是训练,模拟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无数次进行训练模拟备战。
辛芷蕾这次在《紧急救援》中饰演的女机长,原型是我国第一代搜救直升机长宋寅。
宋寅的救捞工作,除了出动营救,就是不断的训练。水下逃生训练、救生筏扶正训练……这些训练,虽然枯燥,但是每步都要熟练掌握,这样才能在营救中抓准时机,在事故现场不出错。
“着舰”也是他们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
直升机在甲板上起降虽然看起来很平常,但是因为船舶的情况不同,就导致“着舰”变成了一件危险的事。
但更因为危险,所以他们的日常训练中,“着舰”不必可少,也正是这一次次训练,他们才能及时升降,提高救援效率。
救捞队员的日常训练中,“急救”也是一个重点。
心肺复苏、地面捆绑救生担架、护送担架入机舱,这些急救训练,他们日复一日在进行着,正是这样的训练,他们才能在救援第一时间提供有效急救。
救捞队员们,在意外面前,及时、专业地进行救捞工作,这背后,是他们不断的训练,是用耐心打磨的专业技能。
“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救捞精神代代相传,正是这样的救捞精神,才守护着海上的安全。
《紧急救援》下足了功夫展现海上救援,值得一看!
这绝对是2020最值得期待的硬核电影,也是全方位展示平凡英雄的惊情实录!
赞美英雄,致敬英雄!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作者 /小双生)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删)
本文为作者投稿,不代表世界说观点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