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帅大谈导演脾气,一个好的导演,到底该不该对演员生气?

王小帅大谈导演脾气,一个好的导演,到底该不该对演员生气?
2020年12月13日 00:11 冯瑶书画

本文系头条理娱君X头条影评团X海南电影节 独家特约稿件

今天,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圆满落幕,整个电影节影迷收获良多,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定非王小帅导演大师班分享莫属。

台上的王小帅,谈及电影,仿佛不知疲倦,两眼不停闪烁光芒,字里行间都透出满满的回忆,面容更是真诚,一问一答间穿插无数故事,已然勾勒出一部六代导演走至今日的"电影"。

在白雪的配合下,王小帅分享了他的创作经历、创作技法及对待电影态度。

由经历引入,以技法为基础,用态度作核心,让所有人听得沉浸其中,收获颇多。

当然,我也是其中一员,对王导所讲内容也略有感悟,特别是收尾时被问道导演与演员关系那段。

当时竟然问导演与演员在现场怎么样沟通才更容易产生化学反应。

王小帅谈道:自己很少和演员一直讲理和讲戏,觉得很多导演现场从头到尾都发脾气,是很奇怪的,认为这样无法真正碰撞出艺术火花。

在执导青少年电影时,面对不愿照导演意愿去演的演员,他也会给予一个轻松环境,而不是让他们模式化起来。

换言之,王小帅更乐意去引导,而非强行灌输,觉得拍摄现场脾气不断只会让现场越发慌乱,反而拍不出好电影。

听到这段解答时,我其实是比较疑惑的,因为这不太像是同一位大导口中言论。

在大部分人眼中,导演就是片场之王,说一不二,其威严不可撼动,发脾气也不过是日常行为。

这种形象在我们脑中已成定式,以至于突然听到王小帅这番"不发脾气"说法,一时有点适应不过来。

就拿近期热度颇高的导演选角真人秀《演员请就位》来讲。

王小帅说到这一话题时,应该不少人脑中都会闪过节目中四位导演的"发飙"场面。

尔冬升、陈凯歌就暂且不细提,两位脾气都是名声在外,一个眼神动作便足以吓哭"小朋友"。

郭敬明虽说是新生代导演,作家转型,看似儒雅,但片场可一点不差,管你男女演员,骂哭是家常便饭。

至于赵薇,虽然大多数时候没有指着演员骂,但也会在其状态不好时用情绪给演员施加压力,逼迫他们拿出状态来。

这四位在片场与演员的沟通方式,就与王小帅完全相悖,但要说谁对谁错,当真没有答案。

因为这是由电影风格、导演间创造艺术的方式不同而造成的一些矛盾看法,也与创作经历相关。

比如王小帅是以近似"文青"的身份从三线人的路子走过来,见得太多,也经历太多,所拍的电影题材也大多有敏感性,且具独特视角,像《冬春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日照重庆》、《过春天》等等。

他更注重人文精神,擅拍小人物,用底层视角来博求大众共同点和共情点。

这样的写实派电影,往往内涵重于形式,因此需要留给演员留一份真实和纯净,不去追求过多的刻意表演。

可能正是这样,王小帅才格外反感导演在现场常发脾气。

而《演员请就位》中其他几位导演的作品,相比之下就艺术成分可能要更多一些。

拿凯歌导演说,其地位不用多讲,国产导演中天花板一般的存在,也同王小帅一样,有着对内涵和艺术的追求,只是两人发散点不一样。

凯歌导演是从小做到大作,追求极致的艺术感,如《霸王别姬》、《无极》。

这些电影不同于写实派,需要极大地"网面"来铺开,也容不得演员出一丝差错,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眼神,每一丝情感,都需时时到位,这对演员来讲是难题,对导演来讲,更是难上加难。

因为好的导演不允许自己的作品出现一点瑕疵,当他将所有心神贯注其中后,便会不自觉地情绪化,正如自己的孩子老是做不对一道题一样的着急和生气。

这样看来,大多数导演发脾气是情有可原的,很多演员也需要这样的压力,来迫使自己达到那一刻的意境,所以导演在现场宣泄情绪,也并非是单纯地给人压力,让人被压得抬不起头。

这种情绪碰撞同样是为创作出更好作品。

所以对比下来,其实不过是形式不一,沟通方式不同,但碰撞出火花相同。

王小帅的"温柔型"沟通,是为让演员心更加纯净,而更多导演的情绪宣泄,是为更好激励演员,迫使他们造出经典镜头。

这一切,都只为艺术,而无脾气大小。

来今日头条,看更多影视深度好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