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饭先问孩子想吃什么?应采儿:“家里不是餐厅,有什么吃什么”

做饭先问孩子想吃什么?应采儿:“家里不是餐厅,有什么吃什么”
2020年11月28日 12:36 小学快乐课堂

“宝宝今天想吃什么?妈妈给你做?”

你是不是每到饭点,都会问问孩子今天想吃什么,然后按照孩子想吃的东西去准备呢?

在很多家庭中,这个场景是常见的,也没人觉得不妥。

一家人出去吃饭,有些父母看到好吃的菜上来,会直接把菜转到孩子面前,“来,你先吃!”

不过仔细想想,如果父母或者长辈每天做什么饭都按照孩子的心意来,孩子说一个名字,大人就仿佛接到“圣旨”一样的去给孩子准备,不管这道菜好不好做,时间来不来得及,会不会很贵,长此以往,好像是有点不对。

应采儿有一次讲到,因为他们是和Jasper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爷爷奶奶宠爱Jasper,每次吃饭之前,Jasper说要吃什么,爷爷毫不犹豫的就回去准备。

应采儿就严厉地说,“不行,这不是餐厅,有什么吃什么!”

爷爷就会出来说,“Jasper想吃,就做给他吃嘛。”

但应采儿既不许儿子这样“点菜”,也不许爷爷按照Jasper的意愿去做饭。

朱丹很不理解,反正大人是要做的么,那既然这样,孩子想吃面那就煮面,爱吃饭那就煮饭好了。

袁咏仪支持应采儿的观念,她说:“但是是你想一下,如果孩子在别人家吃饭,难道人家问你你要吃什么,孩子就说自己要吃什么嘛?我很早就跟儿子说,人家煮什么,你就吃什么。”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是一个讨论“父母是否过分宠爱孩子”的好话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中最重要的是孝道,父母对孩子关爱,同时,孩子要孝顺父母,孝顺长辈,家庭中的规矩,在《弟子规》中可见一二。

比如“父母呼,应勿缓”,是说爸爸妈妈喊孩子,孩子一定要及时回应;

比如“长者立,幼勿坐”,是说父母还在站着,孩子不能自己坐下;

比如“对饮食,勿拣择”,是说父母准备的饭菜,孩子不要挑挑拣拣;

……

虽然说《弟子规》中有很多不符合现在观念的内容,但是这些细节上的规矩,却是流淌在所有中国人血液中的礼仪。

“对饮食,勿择捡”,爸爸妈妈辛辛苦苦做的饭菜,孩子却挑三拣四,这就是孩子对父母缺乏感恩之心的表现。

孩子唯我独尊惯了,就很难去考虑他人的感受,也从来不会想到,自己要为父母做些什么。

在自己家里有父母惯着宠着,孩子觉得天大地大他最大,什么人的话都不听,到了外面,别人却不都是他的父母,不会无限制的宠着他,包容他。

在餐桌上,我们常常能见到一些一看就是被家长宠惯了的孩子。

比如妈妈全程都是在帮孩子夹菜,比如看见好吃的,先给孩子转过去,甚至拿勺子舀半盘到孩子的碟子里……

应采儿的话:“你知不知道有多少父母在外面被人家嫌?”

做了父母之后,爱孩子宠孩子是一种本能。

没有孩子的时候,看见熊孩子的时候会说,家长怎么不好好管管,我要是有孩子,一定会好好管教他,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可是真的当了父母,确实下不了手。

这是正常的,但是真正为孩子好,就需要让自己的理智占上风,学会克制,也教会孩子边界。

就如同看见孩子跌倒,第一反应是赶紧过去看看孩子怎么样,则是本能,但第二反应是忍住,让孩子自己站起来,这是教养。

不过,很多育儿专家都强调,父母要给孩子充分的爱,这样孩子才能有更多的安全感,更加自信。

这也没错。

一味的要求孩子懂事,有规矩,一味对孩子太严厉,容易压抑孩子飞扬的天性,也容易让孩子变得没有安全感。

这就要求父母和长辈们,在给孩子爱的时候,树立规则和底线。

孩子有爱吃的东西,父母在准备饭菜的时候可以提供,也可以在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问一问想吃什么,但是不能只以孩子的意见为准,可以问问所有家庭成员,然后一起做决定。

如果孩子提的要求比较难达到,要和孩子说明情况,如果孩子饭菜不合孩子的口味,不能任由孩子抱怨,要让孩子知道做饭不容易,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在别人家或者是一些聚餐的餐桌上,也要抓住机会教孩子一些餐桌礼仪,并且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样,让孩子学会顾及他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