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债基金大卖却提前结束募集 它又一次逆势而为

短债基金大卖却提前结束募集 它又一次逆势而为
2019年04月25日 20:49 中泰证券

伴随股市回暖,去年曾屡屡上演“爆款”的短债基金热正逐步降温,今年一季度以来,多只短债基金发布延期募集公告“求成立”。相比之下,中泰资管近期关于旗下短债基金提前结束募集的公告,格外引人注目。

基金提前结束募集

中泰蓝月短债基金提前结束募集的公告称,该基金从4月15日开始募集,募集截止日由原定的2019年4月26日提前至2019年4月23日,即本基金最后一个募集日为2019年4月23日,2019年4月24日起不再接受认购申请。

事实上,就今年新成立的短债基金所晒出募集“成绩单”来看,热度远不如去年。Choice数据显示,截至4月19日,今年以来新成立的12只短债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为10.50亿元,比去年平均募集规模缩水近四成;而从基金的募集效率看,短债基金的日均认购规模也从去年的2.7亿元降至1亿元左右。

截止募集期结束,中泰蓝月短债经确认的募集金额为40.1亿,这一数据也超过了今年以来的绝大多数同类产品。中泰资管市场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提前结束募集的决定与规模无关,最初产品确定档期之时,还没有五一小长假的安排。现在,考虑到月末资金情况和小长假效应,如果还是按照原计划结束募集,申购中泰蓝月短债的投资者可能会错过一波不错的收益,因此公司宁愿损失一些规模,提前结束募集。

多次逆势而为

作为一家券商资管系公募基金,事实上中泰资管近年来已有多次逆市场而为之举。

去年年底,股票市场冰点之际,中泰资管逆势发布首个权益类公募产品,在市场底部主动向市场要规模。现在来看,左侧交易的决策让中泰资管公募首秀收获颇丰。

同样的逆势操作发生在2015年。彼时,股市一路高歌猛进,中泰资管却在5月后停发权益类产品,并关闭原有权益类产品的申购通道。随后,由于股市的异常波动,股指期货被限仓。

当时中泰资管有一只刚刚成立不到一个月以股指期货套利为主要策略的产品,最终其对这只原本规划3个月封闭运作、实际成立1个月的产品安排了特别开放,同时劝客户赎回。

中泰资管的首席执行官叶展表示,“2015年的拒绝规模和去年底的主动去寻找规模,这两件事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以客户利益为中心的。短期来看我们吃亏了,但时间会证明谁是真正能够帮客户赚钱的机构,这种信任和声誉才是资管机构最重要的资产。”

一向重视风险管理

叶展介绍,风险管理的理念来自一个朴素的认知,我们很难去控制一个资产的收益,但是我们比较容易控制资产的风险。中泰资管对一项投资的评估从风险出发,而不是收益。“收益是老天给的,而风险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我们要承担的,是划算的、有价值的风险。所以,当我们在考虑投资的时候,第一个考虑的就是风险能不能做到可测可控可承受,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它就不是一个好投资,也不应该是我们去做的事情。”

在其看来,去年逆势发行权益类产品,是因为A股市场的风险报酬比足够划算;而当下建议客户配置短债基金,同样是从风险管理出发,因为投资的长期回报来自合理的配置和科学的风险管理,从风险管理角度来引导投资者做出更理性的投资决策,时间会证明谁才是真正能够帮客户赚钱的机构。

2018年1月,中泰资管发布了券商资管的首份风险月报。月报通过量化的方式,将权益、固收和大宗商品等大类资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进行了打分,分值越高,表明市场未来波动加大的可能性越大。对此,中泰资管的解读是,要充分认知到未来的不确定性,同时试图从这些不确定性里面去寻找到一些可以作为决策依据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决策系统要以这些规律为依据,做好不同情形下的应对方案。应对重于预测,当把目光投向应对时,管理好组合的波动,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争取收益的最大化,才是专业投资机构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