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租代购”在中国走不通?巨头纷纷进场,老玩家却在批量转型…

“以租代购”在中国走不通?巨头纷纷进场,老玩家却在批量转型…
2018年05月20日 23:26 一本财经

文  |近音

3年前,美国一个爆火的“租赁”(lease)模式传入中国。

它在汽车金融领域,掀起了一轮创业和融资热潮,圈内不断曝出天价的融资额。

这个模式,就是以租代购。

而如今,这个备受期待的模式,却被诸多从业者认为,“在中国根本走不通”。

就在两日前,乐信集团也正式推出了汽车金融服务产品“乐买车”,进军融资租赁领域。

当晚股票就大涨9%。

行业正在发生有趣的现象。

一边是,新玩家不断涌入,一边是,老玩家批量转型。

这个被誉为汽车金融“最大风口”的模式,在中国会走一条怎样的特殊路径?

01困境

以租代购模式,曾经在中国盛极一时。

2015年开始,关于以租代购模式的巨额融资消息,就从未间断。

易鑫获得了腾讯、京东、易车25亿人民币的投资;先锋太盟获得了PAG1亿美金的投资;建元资本获得了多个经销商集团的投资共计6亿人民币。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以租代购是汽车金融领域中最具想象力的模式。

什么是以租代购?

在最早,中国也想模仿美国,采取1+3的“租赁”模式。

这个模式说起来,还挺有意思。

打个比方,一个刚毕业的小伙,看中了一辆10万元的新车,只需支付1万元,然后按月交1500元左右的租金,就可以拥有这辆新车。

一年租期到后,就可以有3个模式来选择:续租、退租或支付尾款买车。

这就是在美国很火的“1+3”模式。

“大家都觉得这片市场想象力大,也就是对标美国市场。”某消费金融平台的联合创始人晨风称。

如今,这个模式已占美国汽车销售市场的30%以上。但在中国,汽车以租代购的整体渗透率,只有3%。

中美两国市场,差距十倍之大。

除了市场巨大,还有诸多其他因素,决定了这片市场的空间。

比如,年轻消费群体崛起。他们能接受“租”这个模式,并不在乎所有权,只在乎使用权。

此外汽车行业产能过剩,这个模式也能消化大量的存量。

这个备受期待的模式,从美国移植到中国两三年后,却陷入了困境。

“目前美国的1+3模式,在中国走不通。”晨风称。

易鑫集团总裁姜东也表示了同样的观点。

其实,这个模式在第一年,基本很难盈利。

这是因为,基本上,大部分用户在租了一年之后,就会选择“退车”。

“如果退车,基本公司就要亏损了。”晨风称。

还是拿毕业小伙租车的案例来说。

他租了一年,加上首付10%,一共付款2.8万。

一般使用一年的二手车,还有“80%”的残值,也就是说,可以卖到汽车售价的80%,这辆车还可销8万元。

这么算下来,以租代购平台,还能赚8千元?

遗憾的是,这个行业的获客成本和运营成本非常高,基本要占8%以上,刚好是8千元。

所以,行业现状是:做得好的公司,将将打平,做得不好的,就得亏本。

行业公司,为了防止用户退车,就会采取各种手段,“霸王”条款、限制退车条件等等,逼着用户转分期,将车买下来。

但,这样就导致用户体验极差,矛盾不断。

“中国的客户对残值没有选择权,必须把残值买走。” 晨风说,这就是行业现状。

晨风粗略统计,现在市面上,真正能让用户退车的,“也就1%”。

所以,有些公司干脆就将一些车型,直接调整为“不可退”。

“弹个车”的官方页面上,已显示很多车型不可退。

为什么大部分用户,都会选择在一年后退车?

“用户还不够成熟,对这个模式接受度和了解度都不够。”晨风称。

除此之外,整个市场的运转,也让用户不满。

现在很多以租代购提供的车辆,都是一些汽车厂商卖不出去的冷门款。

“现在很多汽车厂商,只是把以租代购当成一个去库存的渠道。”晨风称,这样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健康的生态闭环。

这样的车,用户怎么有买下来的欲望?

多位深耕过行业的公司,都表示,单纯模仿美国的“1+3”模式,可能很难在中国走通,需要一些中国化的改良,才能落地。

02转型

有趣的是,尽管大多行业从业者都认为,这种模式在中国走不通,却还有批量的公司往里挤。

除了弹个车、花生好车、毛豆新车、人人车等较早一批传统的二手车企转型外,最近来了很多新的入局者。

“新进场的,主要分为3类公司。”晨风称。

一类是转型的消费金融公司。

消费金融公司,都在监管收紧后,开始寻找转型之路。

而汽车金融成为他们重点的突围点,如趣店的“大白汽车”。

5月18日,乐信集团也宣布推出了“乐买车”。

第二类,是经销商,他们手里把持大量的流量和场景,也开始进入这片市场。

第三类,是传统的汽车金融平台,也开始尝试这个模式。

“公司目前正在加紧拓展华北、华中、西南三大区的以租代购业务。”新入局者章强称,以前他们公司,主要做车抵贷业务。

“公司计划到2020年,开设2000家直营门店。”晨风介绍道,他们公司在深度调研市场一年多之后,在今年年初,开始全面切入这片市场。

这些新的入局者,一致放弃了“1+3”模式,都在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玩法。

“现在我们的模式,就是传统的租赁模式,3+0、4+0。”晨风称,这个模式,就是直接让用户租车,3到4年后,租金也基本付清了车的价格,车就归用户。

如此来说,这个模式和花了3年分期购买一辆车,岂不是毫无区别?

“并不是,国家有规定,新车的首付是20%,但这个模式,可以是10%的首付,甚至零首付。”晨风说。

也就是说,这个模式,降低了购车的门槛。

很多玩家,都开始尝试这个新的模式。

据了解,毛豆新车,最初也做1+3模式,可是后来却也做回了最传统的租赁模式。

这个全新的模式,会成为以租代购的最终出路和突围方式吗?

03何去何从

“这个模式的想象力很大,我认为它会成为汽车金融最大的风口和机会。”晨风称。

尽管看起来,这个模式和分期区别不大,赚的都是“息差”,但,又有本质的区别。

“这3年中,车的所有者,是公司,而不是用户。”晨风强调,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以租代购公司,完全可以切入车后市场。

“因为车的所有权属于公司,所以给他们推荐保险、维修保养点,都非常合理。”晨风称,这个模式,在对车的掌控上,公司会变得更有话语权。

这些都将成为利益增长点。

“对于汽车厂商来说,这也是一个好事。”晨风称,因为降低了购买门槛,会促进他们车辆的销售量。

对于他们来说,一个新的销售渠道,不用完全依赖4S店和经销商,这肯定是好事。

利润点更多,又能够增加销售量,且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目前来看,这个模式确实更有想象空间。

尽管大家都选择了转型,但他们都认为,“1+3”才是需要抵达的终点。

“目前,中国市场还不成熟,我们预估这个模式成熟,还需要3到5年的时间。”晨风称。

那时,用户接受度高,汽车厂商深度配合,而与这个模式的配套产业链形成,一切才可水到渠成。

但是,这个模式,依然存在不小的风险。

“汽车金融行业,首付每降低10%,风险就会提高3到5倍。”姜东称,现在市面上很多零首付产品,会吸引欺诈人群进入。

另一方面,准备沉下心做行业的公司,都看到了行业的无序和混乱。

“我们都害怕猪一样的队友,把市场作乱,逼着监管会对行业一刀切。”晨风称。

行业现在正处于竞争无序的状态,“市场透支非常严重。”姜东称。

现在行业中,存在不少野蛮的打法。

比如,有些公司,只做黑户,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后端,收取天价的拖车费和逾期费。

而行业也经常发生“抢车大战”,甚至发生过激事件,导致警方介入。

这些现象,都让头部的公司深感忧虑。

有意思的是,头部平台的坏账率在不停下降,但底层的平台,坏账率却开始暴涨。

“严重的时候,逾期超30天的逾期率已超过10个点。”一位资深从业者透露。

而监管对租赁行业,也开始了点滴收紧。

最近,监管将融资租赁业务的监管权,从商务部划到了中国银保监会。

“这意味着,对融资租赁行业的监管,升级了,更专业,也会更严厉。”业内人士称。

大多从业者都认为,监管的适时进入,对行业是好事,引导行业走向正途,“来得早,会比来得晚好。”

以租代购正处在一个分叉口。

大量的入局者加入,战局混乱;旧模式退潮,新模式崛起。

这个被誉为汽车金融最大风口的模式,正在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路径,迂回地抵达终点。

(应受访者的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