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基金经理卸任11只产品 浙商基金过度倚重量化投资越走越窄

明星基金经理卸任11只产品 浙商基金过度倚重量化投资越走越窄
2022年01月22日 19:29 红刊财经

红周刊 | 曹井雪

查晓磊卸任后,浙商基金主动权益军团新人当道,在公司推崇的量化投资策略热度也逐渐降低的情况下,其2022年的发展之路并不好走。

1月14日,浙商基金旗下11只产品同时发布的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引起记者的注意。记者发现,离任上述产品的基金经理竟然是同一人——查晓磊。由此,开年以来,卸任产品最多的公募基金经理已经出现。

而从四季报来看,查晓磊的管理规模已经达到了72.09亿元,占据了浙商基金的非货币基金规模的五分之一。而在他离任后,公司余下的7位基金经理都缺少管理经验,其中有4位都是任职不足一年的新人。

实际上,查晓磊还担任公司智能投资部总经理一职,浙商基金近年来也将量化投资作为公司权益部分的主打特色。但对于排名中等偏下的基金公司却不发力主动选股的现象,平安证券基金研究执行总经理贾志表示了担忧:“运用量化的手段,可以处理海量数据,可以有更多筛选条件,在交易上,量化的方法提高效率!但是量化只是主动管理的一种方法,并且要求很高,对系统,投研人员,流程,网络等都有极高的要求,并不是中等规模或小公司好的选择。”

查晓磊卸任11只基金

权益基金经理团队损失经验丰富老将

1月13日,浙商智能行业优选、智多兴稳健回报一年持有、智选经济动能等11只产品同时发布了基金经理变更公告。根据公告,基金经理查晓磊因个人原因离任了公司旗下11只基金,对于是否转入本公司其他工作岗位,公告中并没有进行说明。

实际上,查晓磊并不只有基金经理这一个身份,综合天天基金网以及Wind资讯等不同平台的信息,记者发现,他还担任了公司智能投资部总经理以及总经理助理等重要职务。因此,为了解查晓磊是离职还是离任,《红周刊》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了浙商基金,公司客服人员表示,由于部门之间的交流壁垒,目前还不确定查晓磊是否已经离职,而且也无法进一步核实情况。

但不论离职与否,查晓磊卸任产品已成既定事实。按照四季报的统计数据来看,查晓磊卸任的11只产品合计规模达到82.89亿元,公司的非货币型基金的规模合计只有374.35亿元。大致推算,他卸任的规模超过公司非货币型基金总规模的五分之一。

天天基金网显示,他在2015年进入浙商基金后开始管理产品,已经拥有了超过6年的管理经验。截至1月13日卸任当天,在查晓磊管理的基金中,自2017年1月11日开始管理的浙商大数据智选消费任职回报最高,达到137.2%;2019年9月27日开始管理的智能行业优选也相对出色,任职回报率达到了91.26%。

但是在他管理的诸多产品中,记者发现也有6只持有周期超过一年的定期开放型产品,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更换基金经理的情况,这类产品的持有人或许暂时只能被动接受。

其中,智选领航三年、智多益稳健一年、智多金稳健一年和智选先锋一年4只基金都在2021年成立,而查晓磊也是基金发行时的主要宣传对象,公司或发行渠道甚至还为他贴上了“AI科学家”的标签。但查晓磊的离任也使上述产品一大卖点缺失,2021年8月10日成立的智选先锋一年持有成为他管理时长最短的产品,在管理156天后就匆匆离任,任职回报率为-3.96%。

“一拖多”负担过重或许是他卸任的主要原因。除上述4只定开类产品外,去年成立的浙商智选经济动能也将他列为首发基金经理,仅前9个月时间,他新增管理产品的数量就达到5只。在此之前,他已经是“一拖六”的基金经理,管理压力已然沉重;而11只的数量,对任何基金经理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

基金经理、助理离任不断

浙商权益团队“新人当道”

在过去的两年间,浙商的基金经理团队不断经历着离任风波。记者发现,2021年7月8日,浙商汇金新兴消费灵活配置基金经理王凯离任。稍早前的5月21日,浙商汇金卓越优选三个月(FOF)的基金经理庄期瑜离任。两位基金经理皆因个人原因离任,且未转任公司其他岗位,目前去向未知。

另据Wind资讯统计,2020年还有基金经理刘宏达和王剑离职,如今他们分别在万家和申万菱信就职。而在2019年离职的倪全生,目前在上投摩根任职。从几位基金经理入职的公司管理规模来看,从最新披露的四季度数据来看,万家基金的规模为2653.14亿元、上投摩根的规模为1833.36亿元、申万菱信基金为761.11亿元,而彼时浙商基金的规模为450.44亿元,几位基金经理跳槽都属于人往高处走的情况。

还不止是基金经理频频变动,公司的基金经理助理的变更也相对频繁,当然这样的变化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记者注意到,其中白玉和柴明皆走上了基金经理的岗位。而也有的助理目前的去向暂时未知,例如2021年8月26日,包括浙商惠泉三个月定开等8只基金,均发布了解聘基金经理助理刘成蕾的公告。

日常,关于基金经理助理的解聘公告并不多。《红周刊》记者联系某基金公司工作人员得知,对于基金经理助理离职的情况,基金公司并没有需要披露的义务。而根据他的推测,基金经理助理也管理一部分基金仓位,其卸任或离职可能会对基金管理产生直接影响的情况下,基金公司可能会选择进行公告。

在经历过一系列人员变动后,记者利用Wind资讯统计发现, 当前公司的现任基金经理还有16位,负责主动权益部分的包括向伟、陈鹏辉、贾腾、白玉、王斌、刘新江和刘炜等7人。

从7人的情况来看,他们都存在着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其中,向伟、陈鹏辉和贾腾算是管理经验较为丰富的基金经理,但是截至2022年1月21日,他们的任职时长还分别只有两年又117天、两年又175天以及两年又335天。而其他4位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的任职年限皆不足1年,其中管理时限最短的是王彬和白玉,分别只有155天和191天。

从在管基金的短期业绩表现来看,已有基金经理出现了明显的业绩短板。去年年中上任的刘炜可谓出师不利,他加入管理的产品为浙商沪港深精选,截至2022年1月20日收盘,他在该产品取得的任职回报率为-22.39%,在同期1991只同类基金中,排在1853位。

回眸2021年,港股经历了至暗时刻,恒生指数全年跌幅14.08%,其中从他上任至年末,几乎全程经历了港股单边下跌的行情,区间跌幅达到了20.6%。三、四季度末,该基金都将美团-W、腾讯控股等跌幅较大的互联网龙头公司,以及教育板块的中教控股作为重仓股,下半年跌幅都超过了20%。此外,四季度新进入重仓的泡泡玛特和快手-W的当季跌幅也分别达到了16.06%和12.88%。此外,新进入重仓的泡泡玛特和快手-W的跌幅也分别达到了16.06%和12.88%。

公司规模涨幅放缓

浙商依靠量化投资进阶不易

不论是离任的查晓磊,还是在任的基金经理,量化选股是他们主要奉行的策略。尤其是浙商基金还成立了智能投资部,这在其他基金公司中并不常见。从这个角度来看,浙商把量化当作了发展的重心来带动规模增长。

这一策略在2021年量化火爆时的确奏效,在2021年二季度末规模还只有392.97亿元的浙商基金,在三季度的规模一跃达到437.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相关基金的发行也功不可没,据记者统计,在2021年成立的10只新基金中,“智多”、“智选”系列量化特色的产品就有7只。

不过,去年四季度末公司规模为439.44亿元,与三季度末规模相差不大,增长出现放缓。对此,知名分析师常玏对记者坦言:“许多量化产品在2021年的业绩都较为出色,是因为它们多以中证500该指数在去年的涨幅达到15.58%,对标基金的业绩显然也不会太差。但是四季度以来,由于指数整体下滑,量化基金的业绩和热度也在逐渐缩减。”不仅是中证500,以沪深300为部分业绩比较基准的量化基金也同样遭遇了回撤。

据记者统计,去年四季度,浙商旗下也有不少量化产品出现了净值回撤,其中智选价值回撤了3.94个百分点,聚潮产业在长回撤了2.71个百分点。

此外,公司旗下的部分基金经理不仅管理着量化基金,也管理着一般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目前在任的基金经理中,贾腾既管理着智选价值这类依靠量化模型的基金,也同时管理着沪港深精选和全景消费等依靠主动选股策略的基金。

此前,查晓磊也曾运用过两种不同的策略来管理。以量化策略的行业智选和一般策略的科技创新为例,在两只基金四季度末的持仓中,仍出现了中颖电子、兆易创新和晶晨股份3只股票的吻合,三季度末,也有中颖电子、兆易创新和海康威视等重仓股重合。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量化究竟与自主选股有多大的不同还是一个疑问。

不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格上旗下金樟投资投研总监付饶表示:“一般情况下,基金经理很难拥有管理量化产品与其他主动权益类产品两种技能,两种决策方式具有比较鲜明的差异,主观投资上偏基本面的研究,偏大盘,偏左侧,量化则偏重价量机会的捕捉,偏小盘,偏右侧。”此外,前者依赖基金经理的投资研究能力,后者更依赖基金经理的模型建造能力。

(本文已刊发于1月22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