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经常能听到网上用“当潮水散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这句话来形容木头姐。
木头姐旗下规模最大的ETF产品ARK.INNOVATION最新的价格已经接近2020年初的最低水平。
如果把时间倒退2年。
2020年,ARK.INNOVATION的净值大涨,木头姐也一度被市场捧为女股神,反观巴菲特,2020年组合的涨幅只有2.4%。
在如此强烈的对比下,市场也开始质疑巴菲特的眼光,觉得他廉颇老矣。
但是在我看来,无论是2020年质疑巴菲特的人,还是如今调侃木头姐的人,他们都犯了一个错误:
短视。
一、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巴菲特与木头姐其实是一对非常好的对照组,木头姐侧重成长,而巴菲特侧重价值,他们的投资风格相反且稳定。
这里贴一张木头姐最新的持仓明细:
权重较高的生物科技、软件、信息服务、特斯拉,这些都是典型的成长行业。
巴菲特的是典型的价值风格持仓,虽然总有人质疑他风格漂移买了苹果。
但2016年巴菲特建仓的时候,苹果的市盈率只有12倍,也是一只价值股。
二、殊途同归
虽然巴菲特与木头姐的风格对立,但是如果从一个较长的周期上看(2014年末至今),他们的收益率非常接近。(巴菲特重仓股苹果今年下跌23%,能源股普涨,所以假设巴菲特2022年净值水平依然保持在2021年底的水准)
所以起码从这个角度上看,无论是你偏爱成长股,亦或是喜欢估值更低的价值股,长期的收益率会互相收敛。
所以,“两个策略哪个更好”这种问题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的,哪个策略更适合你,这或许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成长策略的弹性更大,关键在把握景气周期。
比如木头姐的基金在2020年涨幅惊人,主要就是2020年初美国释放的一大波流动性,为成长股的上涨提供了条件。
所以,2020年年初,是一个非常好的做多成长股的窗口。
2022年,美股的加息如约而至,紧缩的流动性捅破了成长股的泡沫,所以2021年末,就是兑现成长股收益的时候。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而且在择时方面有一定的心得,又或是你能忍受股价的大幅波动,那么成长股可能是一个更加适合你的策略。
价值策略的稳定性更强,体验感更好,关键在于估值。
价值策略其实是一个偏固收+的策略,收益来源于两方面,分红和资本利得。
从分红的角度上说,估值越低的股票,分红率通常越高。
从股价的角度上说,估值越低的股票,股价的安全垫越高。
三、收敛后,该怎么买?
成长策略的指数我觉得不用过多的介绍了,创业板指数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而且成长股又迎来了一个利好:
今天上午,最新的LPR出炉,5年期LPR为4.45%,较上月下降15个BP,大超市场预期。
而提到价值策略的指数,红利指数应该是市场中价值风格最极端的低估值指数。
不过,其实市场上还有一些估值更低的指数,比如港股通高股息指数。
从最新的市盈率上看,港股通高股息指数的市盈率(PE-TTM)为4.1,比红利指数的市盈率低了25%左右。
而且,目前也有一只跟踪这个指数的ETF,华泰柏瑞的港股通红利ETF。
不过,说到港股,我觉得还要再加一句。
港股市场的流动性比较差,对于纯吃股息的投资者来说,这倒是无所谓。
但是如果你对股价还是有一点点期待的话,港股可能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因为低流动性可能会放大股票的价格波动
原创 米斯特李 iETF令狐冲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