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以来,权益基金市场非常火爆。
SEEE碳中和、中药、中证1000等ETF吸引了市场更多的目光。
相比之下,固收市场显得比较冷清。
但是,不关注并不代表遗忘。
今天我查了一下数据,市场中同业存单基金的数量不知不觉已经突破了30只。
之前我们也写过同业存单的相关文章,但是由于缺少季报数据的支撑,所以我们当时讨论的重点放在了收益率差异上。
不过,自从基金二季报逐步披露,我们终于可以通过基金持仓,探寻隐藏在收益率差异中的秘密。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第一批同业存单,也就是与2021年12月上市的6只从业存单的业绩走势。
如果将去年年末的净值数据作为起点,截至8月初,鹏华的同业存单基金的收益率表现最好,区间收益超过了1.9%。
相对来说,中航、华富的同业存单基金表现较为一般,区间收益率均为1.5%。
这个排名与我们之前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依然是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管理人的业绩整体好于那些规模小、知名度低的管理人。
对于这个结果,我们当时的结论是:大厂在固收研究方面存在优势,因此会出现这种差距。
现在来看,这个结论下得有点草率。
我找到了鹏华、中航两位管理人同业存单基金的一季报持仓明细。
从持仓信息中我们能读出两个信息:
1.鹏华与中航两位管理人都选择了加杠杆。
对于固收类基金来说,加杠杆是一个增强收益的常规操作,一般来说,纯债类基金产品的杠杆率最高可以加到140%。
2.中航对于债券的配置更低,对于买入返售证券的配置更高。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是指公司按返售协议约定先买入再按固定价格返售的证券等金融资产所融出的资金。
与债券一样,均属固收类资产。
不过,买入返售证券这类金融产品的特点是期限更短,波动小,但是收益率也相对较低。
所以,影响中航基金同业存单收益率的主要原因在于大类资产配置。
而在同业存单基金的二季报中,中航基金又大规模降低了对于买入返售证券的持仓规模,加大了债券资产的配置比例。
如果我们将今年一季度末作为净值计算的起点,那么中航基金二季度的净值走势并不差,甚至处于首批同业存单基金平均水平以上。
在投资中有一句真理,没有完美的策略。
中航基金在加大债券资产持仓占比,寻求更高收益的同时,也放弃了基金的稳定性。
在2022年一季度中,中航同业存单基金没有出现过回撤,是首批同业存单中唯一一只净值不曾下跌的基金。
但是自一季度末开始,中航基金也开始出现回撤,相比其他同业存单基金别无二致,最终还是泯然众人矣。
对于同业存单基金这种被动基金来说,市场对于它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跟踪同业存单AAA指数,不要出现太大的跟踪误差。
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中航基金是没有做到的。
其实我也很能理解一小中小管理人想在市场打出名气,想做出一点与众不同。
如果一季度同业存单市场的表现很差,那么中航就可以依靠更多的短期资产降低基金产品的回撤,与同类相比,就会突出其回撤更低的优势。
但是,市场没有这样发展,中航也就失去了表现机会。
退一步来说,就算管理人正确预测了债券市场走势并且取得了相对于同类更好的收益水平,这种做法也不值得推崇。
在被动产品中夹带私活本来就是一件事倍功半的事情,做得好了不敢宣传,做不好了还落埋怨。
小厂发力,还是应该集中于主动产品。
前几年的中欧,这两年的前海开源、信达澳亚,都是依靠主动基金发展壮大。
这些,才应该是中小基金管理人的榜样。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