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张图看清ETF大年里的群雄大战

四张图看清ETF大年里的群雄大战
2023年09月07日 10:10 ETF令狐冲

今年真的是ETF大年。

先是8月7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成了第一只千亿ETF;再是9月4日,权益ETF总规模突破了1.7万亿;而在9月5日,华夏科创50ETF首破1000亿份,离千亿ETF就差20亿元上下。

尽管A股还在3000点附近,但是历史还在书写……

有人欢喜必然有人忧,在今年这种震荡行情下,ETF吃得满嘴流油,但是主动权益饿得面黄肌瘦,上半年规模减少了2000亿左右。

基民们的风格开始变得“自信”,背后的原因我觉得有两方面。

一方面这些年主动权益产品很多跑不赢指数,基民亏钱基金也亏钱,让韭菜们的信任感降到了冰点。

另一方面当年被套住的嫩韭菜们,经历了多年的市场摧残,已经变成了略懂一二的老韭菜。悟到了与其花钱请别人亏自己的钱,还不如自己亏的道理。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将注意力转向了费率更低、清晰透明、交易灵活的ETF上。

与此同时,销售端同样往ETF转移。

低迷的市场、走下神坛的大佬们把客户伤了一遍又一遍。

还是ETF更香,跟踪指数,简单易懂,一讲就会,不用像主动权益产品那样得讲故事,品时间的玫瑰,做时间的朋友。还有什么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阿尔法、贝塔、伽马……

即使亏钱了,也是指数不好。再说,亏钱就是低估,就该积累筹码嘛!

站在这个时点,我把今年和ETF的数据拉了一遍。

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9月,看看这些“聪明钱”都去哪了,好给最后3个多月有个交代。

01

百亿ETF悲喜剧

我们先来看一下最受关注的百亿ETF图谱。

前面两个巨无霸很是突出,不管是规模还是增加值都是独一档的存在。

但更好玩的还在后面。

从总量来看,截至9月5日,百亿ETF数量来到了34只,相比年初多了5只。

其中,酒ETF、中证1000ETF、恒生科技ETF、恒生医疗ETF、港股通互联网ETF和新能源车ETF等6只成为新晋百亿ETF;而H股ETF缩水7个亿,不幸掉出。

从基金管理人角度,华夏基金坐拥9只百亿ETF,不愧为ETF领域的老大哥,易方达、华泰柏瑞和国泰分别以5、4、3的等差数列位居其后。

整体来说,不管所跟踪的指数本身是大涨大跌还是小涨小跌,这些百亿ETF规模或多或少都增加了。平均规模增长了78.37亿,中位数是58.84亿。

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其中有5只基金呈现缩水状态,成了显眼包。

中证500ETF规模减少近31亿比较扎眼,可从净值来说今年是微微涨了0.18%。不过,这并不是南方一家的孤例,包括嘉实、天弘等中证500ETF都有减少,即使增加的几只ETF也不太多。

我猜测还是因为沪深300、中证1000,甚至未来的中证2000,风格更加鲜明,中证500在规模指数里面就显得有点鸡肋了,除非迎来像2021年那波一样的周期股行情。

除了中证500ETF,证券行业ETF同样出现规模整体下滑的情况。今年证券指数上涨了11%左右,但是相关ETF的份额都在减少,规模最大的三只ETF均下降了20亿份以上。

在这个ETF大年,还在缩水,有点点emo……

02

龙一龙二你追我赶

从今年规模增长前20的ETF看,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部分资金都流入了宽基产品里,不管是弹性较大的科创50、创业板,还是压舱石般的沪深300,以及宽基新星中证1000。想必等中证2000ETF上市以后,也会有它的名字。

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只有拿这些宽基抄底,才能让人内心笃定。

TOP20中最亮眼的无疑是华夏科创50ETF了。短短9个月,增加了467亿,要知道一家中腰部基金公司的权益ETF规模总量才百亿左右。

而沪深300作为A股旗舰、国运指数,已经成为了抄底指数的首选。TOP20榜单里有4只沪深300ETF在列,总规模增长了737.73亿,还诞生了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这个规模最大的非货基金。不论是外资、机构还是散户,都对沪深300偏爱有加。

另外,互联网、医药、酒等方向虽然今年表现不佳,但是这些曾经的王者还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大家在越跌越买地持续抄底中。

从基金管理人角度来看也很有意思。

华夏当仁不让继续霸榜,四分之一都是他们家产品,和后面的差距越拉越大。

龙二易方达也不可小觑,你看除了他们家的旗舰产品创业板ETF,入选的其他三只产品虽排不到同类第一,却能稳居第二。

华泰柏瑞的沪深300ETF是牛,但易方达身后尾随;华夏的科创50ETF是猛,但易方达身后尾随;华宝的医疗ETF是夯,但易方达依然身后尾随。

不掉队是大厂的底气。

03

市场主线的宠儿们

讲完绝对规模的增长,我们再看看今年有哪些ETF坐上了小火箭,规模增长率呲溜地往上升。

要想增长率高,必然基数得小。今年规模增长率靠前的ETF,年初的时候盘子普遍较小,平均规模只有2.25亿,最大的上证指数ETF也只有10亿出头,甚至近半产品都不足一亿。

而细看具体的产品,好家伙,今年的投资主线基本上一网打尽。

什么中特估、AIGC、机器人、QDII、红利低波……叫得上名号的都在里面。

嘉实的科创芯片ETF直接从2个亿干到78亿,飙涨近31倍,炸裂。

靠着中特估,三只央企ETF从弥留之际一下子变成了精神小伙。

而作为ETF大厂,华夏的全面布局就经常会有意外的惊喜。

游戏ETF、日经ETF、机器人ETF,只要市场主线轮到家门口,我只管涨,资金放马来。

不过,对于中小规模的ETF管理人来说,这不一定能hold住。

相对来说,像万家这样,通过国证2000ETF这样有特点的产品,一个一个打透、占坑,会是更好的方式。

在这里,我们再次看到医药的影子,尽管净值大跌20%,可大家对港股医药依然充满着热情与执着。

04

前三渐清晰,群雄仍割据

最后说说权益ETF管理人的行业格局是怎么样的?

本来想用“1超,X强,X巨,群雄”来形容当前这个ETF格局,但后面两个X怎么填,都感觉不太妥当。

再认真考虑了一下,可以相对确定地说,前三位置差不多成型。

一超这点应该不用质疑,华夏基金3874亿的规模,超过第二名一个身位,在1.7万亿的总盘子里占据五分之一。

今年权益型ETF规模增长了4364.14亿,华夏吃掉了近四分之一。

丰富全面的产品线、从上到下的执行力以及与时俱进的打法是其宽广的护城河。

而易方达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管理人,也是气定神闲,不慌不忙中和后面的公司拉开差距,自成一个梯队。

排名第三的华泰柏瑞,凭借历史上第一只破千亿的沪深300ETF,以及红利、光伏、恒生科技等把握住第三的位置,和后面几位小兄弟有了700多亿的距离。

紧随其后,国泰、南方、广发势均力敌,互有优势。而排在其后的华宝被嘉实、富国追赶得凶猛。如今的华宝主要靠着医疗、券商和银行三只ETF撑着,今年三大支柱只有第一支柱猛涨了99亿,贡献了公司规模增长100亿里的大头。这应该还和E大连续发车有着不小的关系。所以,后面三个月还得加把劲。

整体来说,ETF的马太效应还是非常明显。

这是一个比拼管理人全方面实力的赛道,从指数开发、产品申报、发行运营、交易做市等等,每一个环节都要齐心聚力,这样才会出现巨无霸的产品与公司。

最近和基金公司交流,作为当下内卷的重点,自然会聊到ETF的打法。作为第三方的观察,玩转ETF更多是一个公司的大生态,占领心智,卡住身位

除了上面四张图,扒拉整个ETF市场还有挺多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

比如曾经火热的MSCI中国A50ETF们,随着核心资产崩塌、外资持续流出受伤严重。还有同样投美股,纳指ETF们蒸蒸日上,而标普500ETF缩水15亿,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好了,不管怎样,ETF的大时代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