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梳理一下ETF年报。
这次年报有两个看点。
第一是国家队的动向,整体大幅增持。
第二是在不少热门ETF中,出现了追涨杀跌的现象。
先看国家队。
2024年下半年,国家队通过ETF,大幅增持股市。
按照份额计算,2024年年末,国家队手里的ETF份额3098亿份,相比2024年年中,增加了800亿份。
国家队的两个主体机构,中央汇金资产,增持1071份,而另一个主体中央汇金投资,份额减少260亿份。
关于这两个机构的区别,说实话不太懂,查了一些资料后,我的理解是,汇金投资更偏向于一级市场,比如2005年注资工商银行,推动股改。
汇金资管更偏向二级市场,比如2024年下半年国家队增持ETF的行为,基本都是通过汇金资管。
我整理了一张表格,很明显,2024年下半年,汇金资管增持了12只ETF,其中6只,都是新进前十大。
而汇金投资,并没有出手。
可能有人发现重点了,汇金投资的份额不是减少了吗,怎么说它没有出手呢?
因为在2024年的下半年,易方达的沪深300进行了份额合并,而嘉实的中证500做了份额拆分。
算在一起,从绝对数量上看,汇金投资的持有份额确实减少了。
但实际上,这完全是ETF拆分合并导致的,汇金投资并没有交易手中的ETF份额。
大家应该也能看得出来,汇金资管才是活跃的国家队资金。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视为现阶段A股的“平准基金”。
我也按照管理人的口径做了一个统计,截至2024年年末,国家队的持有规模情况如下——
其中华夏基金,包括上证50、沪深300在内,国家队的持有规模超过2700亿,是目前国家队仓位最重的。
华泰柏瑞和易方达排在2、3名。
说完国家队之后,另一个大家可能比较感兴趣的数据,就是在去年这波还不错的行情中,ETF的持有人们,到底是追涨杀跌了,还是高抛低吸了?
ETF的年报中,会披露一个“基金加权平均净值利润率”,它反映的是投资者真实的收益水平。
而ETF的净值涨幅,反映的是基金的收益水平。
二者的关系是:
投资者真实收益水平 = 基金收益水平 + 投资者的调仓水平。
即,投资者的调仓水平 = 投资者真实收益水平 - 基金收益水平
所以,如果基金加权平均净值利润率大于基金收益,相当于投资者的调仓,贡献了一个正向的收益,高抛低吸。
反之,如果基金加权平均净值利润率小于基金收益,相当于投资者的调仓,贡献了一个反向的亏损,追涨杀跌。
理解了这个事之后,我们看数据。
我统计了市场上所有权益类ETF,基金加权平均净值利润率与基金收益的平均差值,为-2.27%。
意味着,整体上,ETF的投资者依然以追涨杀跌为主。
在百亿基金产品中,高抛低吸玩得最溜的,是三只中证1000ETF。
比如南方的中证1000ETF,2024年的基金收益,只有2%左右,而基金加权平均净值利润率,超过35%,计算下来,高抛低吸的超额收益,超过33%。
另外,像华夏和广发的中证1000ETF,也都出现了较高的波段超额收益。
乍看之下,这些基金好像除了都是宽基指数外,并没有其他的共性。
但注意最后一列,这些基金,都是个人持有比例比较低的。
或者可以对比国家队的那张表,这里面出现的产品,基本都是国家队的持仓。
国家队本来就是通过低吸来维护市场的,特别是2月初的那波极端行情,在中小票流动性枯竭,没人敢买的情况下,也是国家队出手大量买入ETF,才稳住了市场。
所以,这些基金产品,之所以有不错的波段操作收益,就是因为在低位,有大量国家队资金买入。
按照基金加权平均净值利润率估算,国家队这波抄底中证1000的浮盈,应该在30%左右。
不过,也有反例。
在百亿基金中,波段操作最差的,是国泰的黄金基金ETF,投资者的调仓贡献了-9.59%的超额亏损。
这也是一只机构重仓基金,个人投资者的比例不到10%。
说明,在单边上涨的行情中,机构也拿不住,也会卖飞。
除了这些产品外,科创类产品可能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毕竟去年924行情,科创ETF可是吸引了很多新鲜资金。
我统计了一下,2024年,所有科创相关的ETF,基金加权平均净值利润率与基金收益的平均差值,为-5.14%。
大幅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波段操作比较差的,像博时的科创新材料ETF,差值为-37%。
也有表现较好的,比如华夏的科创50ETF,波段收益为3.69%,
但整体上,依然符合散户越多,波段操作收益越差的规律。
所以,市场的表现,固然会影响投资收益。
但你的操作,也很关键。
不追涨杀跌,高抛低吸,永远是投资的真理。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